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古建筑系列产品01-构件秩序

2022-08-19 08:43 作者:YyBrick  | 我要投稿

我们正式开始对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始于2017年,当时可用的积木零件种类和搭建技术仅够我们开发和设计古建筑课程使用的课件模型,比如下面这个四铺作斗栱。


也曾经尝试一下做出完整的建筑,其结果还是停留在了渲染模型阶段,比如苏州沧浪亭。


图片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下定决心重头做起,把中国古建筑以“纯结构”的方式积木化。于是就有了这个系列,今天要介绍的是第一个产品。


构    件    秩    序



图片


今天的建筑设计是先使用线条对建筑轮廓进行勾勒,然后将建筑的外型具象化,最后才是让结构来配合外型来实现。中国古建筑采用的却是与之不同的方式,展现的是结构之美,用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的说法就是“砌上明造”。


有一才有二,有前才有后,无规矩不成方圆。组成中国古建筑的构件自然也有着既定的秩序,从柱基开始,顺柱而上,经过斗栱,穿过梁枋,直至屋面。在这个不到千片的积木零件模型中,在短短3小时的拼搭过程中,中国古建筑千年的历史在手中流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百本文献的查阅,历经3年的反复推敲,从3万种积木零件中搜寻合适的类型,在一百多种颜色中确定最适合的颜色。如此的执念源自于对于中国古建筑的热爱,对前辈们认真刻苦精神的肃然起敬。


图片


在你的桌面上,我们用积木真实还原出中国古建筑的构件秩序模型,拒绝除人手以外的工具,用沉浸式拼搭体验,榫卯式的连接方式向能工巧匠们致敬。


图片


不光是形似,每一个构件都按照它的既定顺序,稳固地排列在这个积木模型之上,你可以通过索引贴纸将它们一一点出名来。


图片


梁思成先生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最经典的手绘图和潘德华先生的“斗栱”一书中的详尽解释,为这个积木模型提供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图片


这个积木模型并非还原现实中某栋古建筑的一个部分,而是集中国古建筑构件知识的大成,让把玩的人可以切实了解构件的名称和样子。


模型本身采用了单抄双下昂出三挑的柱头铺作来表现经典的斗栱部,同时在细部通过特殊零件表现出例如柱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盆、盆唇)、阑额、各种槫枋、椽条和飞椽、筒瓦和滴水瓦等等细节特征。


图片


在模型配色方面,我们也曾经反复衡量,跳过了大部分人熟悉的四色方案:


  • 红色的柱;

  • 蓝绿色的阑额;

  • 棕色的斗栱部;

  • 金色的瓦


选择了深米色来模拟原木的本色,构建一个质朴的建筑模型,还原出木建筑作为“生生不息”的象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谢谢大家喜欢和支持

中国古建筑系列产品01-构件秩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