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师不会告诉你的三件事

2023-08-03 06:33 作者:我大N神  | 我要投稿

原文作者很明显没有当过老师,或者以任何形式正式批量带过学生;如果当过的话,他就明白他说的三件事,至少得有两件半说的是不对的。


背景:我父亲在教育系统干了得三十年了,可能更久。他一辈子都在搞学术研究和带学生,我都不知道他教了多少学生,但是说桃李满天下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现在我也部分接过了他的衣钵,已经教了得有一千多学生了吧。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长,很多以前他说过,但是我当时不理解或者不赞同的事情,现在都理解了——他说的是对的。


上学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答案对于教育系统里的每个群体是不一样的,并且差别很大。

对于国家来说,国家需要数量足够多,质量足够稳定的劳动力来支持国家的发展。这么说可能很残酷,但是如果在最高的现实层面来说的话,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因为劳动力是维持国家稳定发展,乃至存在的基本中的基本。

对于学校来说,他们要做两件事情,训练知识达标的劳动力,以及将这些劳动力进行筛选和分类。虽然人人生而平等,但是现实来说,人在不同的领域里,就是分三六九等的,有些人脑子就是活络,有些人反应速度就是慢,但是有些人就是身体强健,而有些人天生的运动天赋就不够好。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对于每个经过学校的学生来说,学校是成长的一部分,并且学校的环境相对于社会来说,是比较安全和安逸的。


再来说原po提出的观点:


第一件:老师很可能不懂。

有没有可能出现老师要教的内容,老师不完全懂的情况?这种情况一定会发生,并且在每个学校每个学科的每个老师,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只要是教育资源稍微好一点的机构,老师们的知识储备一定够ta们让你顺利学完这门课。以偏概全是不对的。很多知识你觉得你懂了,但是当你尝试教一个不懂的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件事情将会对你在这个话题上的理解产生巨大的挑战。但是只要你教这个话题的时间够长,你总能达到一个足以让你的(大部分)学生完成这门课的既定教学目标的水平,因为这可能是每个老师在ta每天唯一在工作中做的事情。

以前的教师岗位确实福利不错,现在的话福利也还可以,但是事实是,教师作为一整个群体,应该是最了解或者第二了解某个话题的人们,如果最了解的人在研究机构里的话。现在国家强盛以后,整个教育界,尤其是大学,和其他行业一样,同样是卷到飞起;每行每业的淘汰都是存在的,能留在某个行业里一直做的人,怎么都在那个话题上有几把刷子。


学阀情况是不是常见现象?发生过一些,但最多只是少半部分。任何行业派阀的情况都是存在的,我甚至敢说学术界相对于一些传统行业可能比较好一点,因为你可以欺骗人,但是无法欺骗知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因此,某些乍一看履历光鲜的老师,其实没什么学术水平。” 如果你看不出来他没什么学术水平,那么他在那方面的的学术水平比你要高;如果你能看出来的话,说明你的学术水平比他高,仅仅是个比较级,仅此而已,并非绝对能力与高度。


第二件:几乎没人会教真东西。

下这个结论之前,你必须得定义,什么是真东西;而且得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环境里,对不同的人,其意义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我不会和我当幼师的妹妹谈论任何关于高等数学的话题,因为和她谈论她也听不懂,而且她也不是真的有兴趣——高等数学对于她来说就不是“真东西”,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每天的必须品,因为我学这个,研究这个,教这个。

引用几年前很多网友喜欢拿来用的一句话:“学数学没啥用,难道买菜还用得上微积分?” 假如现在任何超过四则运算级别的数学对于

关于这个例子的更多分析,可以参考这个帖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0028623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论承认与否,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难道如此重要的它是一群仅仅只会买菜的人发明的吗?如果仔细想想的话,影响了世界乃至人类文明进程的东西,大多数都不是一群仅仅只会买菜的人发明的。


如果你要问,买菜砍价、叠被子、起锅做饭、洗衣服这么真的东西为什么主流程的学校不教?那是因为这些事情很简单,完全不需要在学校学习,学校需要教给你更难的东西,而这些更难的东西,往往是不那么直观,不容易让没有长期经过相关训练的人直接想象的。换言之,其实学校教的一切东西都是真东西;你觉得它不是真东西,只是因为你没有学到足够深,深到这个东西让你觉得它就是真东西而已。假如你的既定人生目标就只是单纯活着而已,那么一切东西对于你来说都不如作为生物的本能来得真:饿了身体提醒你去吃东西,渴了身体提醒你去喝水。


接下来是教材问题。国内的教材问题确实存在“懂的人才能看懂的问题”,但是原po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任何的工程和产品,都是在所有的妥协中尽量寻求平衡的结果。想象一下,如果把每本书都写成厚厚一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书包都厚重成什么样子?国家需要额外消耗多少纸张和能量去打印和分发这些书籍?而作为读者的你(模糊的,非特指的)你,要花多少时间去把这些书读完?你有信心和耐心读吗?你没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更没有;需要学习的科目实在太多了,时间是不够的。


'不明白为什么把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拆分开,安排到不同年纪中,好像是故意不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就是要给学习制造障碍。'

且不说这样对构建知识教育体系的人到底有什么益处;这些学霸是学到后面明白了之后,才知道某些东西是某一个知识体系这个东西的啊。举个例子,你要如何去和一个小学生解释,计算机学(非计算机工程)其实是数学,统计也是数学,概率论也是数学,电气工程也是数学,通讯也是数学,金融也是数学,运筹学也是数学,甚至后面级别高一点的物理和化学也是数学啊?他作为一个小学生甚至不理解“知识体系”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ta没有基础的知识,ta如何向他解释高级的知识啊?

ta不懂递归,你如何向ta解释递归啊?


第三件事:教育,与你无关

这部分只有前半部分关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分析是大致正确的,我在更早的部分也讨论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对于教育从业者而言,这是他们的饭碗,必须得有源源不断地学生进入这个体系,才有饭吃。一些专业的博士生毕业了只能进高校当老师,要是没了学生,就只能失业。”

事实是,如果这个博士生愿意,任何相关乃至不相关的工作ta都能做;能拿到博士学位的人脑袋一般不会太笨,而且一般不会不专注,没点子,因为反之就拿不到了。ta只要愿意,也可以进厂打螺丝、送外卖、开烧烤店、卖花、做主播、下海经商、开出租车、卖早点、去工地板砖打灰、收停车费、当保安,等等等等。谁能做的事情,ta能做,不是谁都能做的事情(专业内),ta能做;无论如何也是选择更多,而不是选择更少啊。“要是没了学生,就只能失业。” 实在是想不通这种荒谬的结论原po是如何得出来的。


好在原po的三条建议还算是总体正确的,不然我得从头反驳到尾了。

个人感觉原po看事情的方式不对,思想不够积极也不够先进。


我气得都花俩小时来码字了。如有需要在尾部会有更新。有不对的地方或者别的观点,欢迎大家交流,分享和指正;要反驳也可以,请至少说个所以然来,比如说,你觉得我是个傻逼,那还请你拿出正确的理由来告诉我,为什么我是个傻逼。谢谢。





老师不会告诉你的三件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