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曹操二十五个儿子,为何却对抗不了司马家?又有谁敢站出来反抗?

2023-05-22 10:21 作者:星探户外  | 我要投稿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一生奋战四方,建立了魏国的基业。 他生有二十五子,但其中多数早夭或无能,只有少数几个能够辅佐他的事业。 然而,就是这些少数的儿子,也无法阻止司马家的篡权之路。

司马懿是曹操的心腹大臣,也是魏国的权臣。 他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着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发动政变,杀死曹爽及其党羽,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从此,曹家的江山渐渐被司马家所夺。

这时候,二十五个儿子里还活着的就6个,其他的要么早被司马懿所除 ,要么因病或战死而亡 。

这6个里就只有楚王曹彪敢跳出来跟司马家作对 ,因为他有太尉王凌和兖州刺史令狐愚支持 。 但这两个盟友实在是太鲁莽了 ,他们想拥立曹彪为新帝 ,以振兴曹氏之威。 这不是明摆着要造反吗? 很快就被司马懿发现并镇压 。

王凌等人造反失败后 ,楚王曹彪也没能逃过一劫 。 时任廷尉的华歆奉命审理曹彪的罪行 ,仿照汉朝处置刘旦的方式 ,派人送信责备曹彪 ,叫他自裁谢罪 。 曹彪知道大势已去 ,只好自刎而死 。 他的妻儿也被司马懿剥夺了王爵和财产 ,沦为平民 ,真是惨不忍睹。

那么其他五个儿子呢?他们为什么没有站出来反抗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他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支持。 曹彪之所以敢于反抗 ,是因为他有王凌和令狐愚这样的重臣相助 。 而其他五个儿子都没有这样的盟友 。 彭城王曹据虽然是魏明帝的叔叔 ,但他性格温和 ,不喜争斗 。 而且他在正始九年(248年)就被司马昭削去了王爵 ,降为公爵 。 燕王曹宇虽然是魏元帝的父亲 ,但他与魏明帝关系密切 ,从小就被视为皇族成员 。 他对自己兄弟的事业没有多少兴趣 ,也不想与司马氏为敌 。 沛王、乐陵王、邺城王三兄弟都是杜夫人所生 ,与其他兄弟关系不深 。 而且他们都是小国之王 ,没有多少人望和影响力 。 在司马氏控制下 ,他们只能苟且偷生 ,没有反抗的勇气和机会 。 

第二点:他们没有足够的理由和动机。 曹彪之所以反抗 ,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兄弟和侄子被废黜或杀害 的惨状 。 而其他五个儿子都没有遭到这样的打击 。 彭城王曹据虽然被削去了王爵 ,但还保留了公爵和食邑 。 燕王曹宇虽然看到了自己儿子被废黜 的情形 ,但也看到了自己孙子被立为皇帝 的荣耀 。 沛王、乐陵王、邺城王三兄弟都没有直接受到司马氏侵犯 的伤害 。 在三国乱世中 ,能保住性命和封地已经算是不错了 。 他们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已经没落 的家族而冒险 。

 第三点:他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曹彪之所以反抗 ,是因为他有着不屈不挠 的性格 和不甘屈服 的心理 。 而其他五个儿子都没有这样的品质 。 彭城王曹据虽然有着才华和声望 ,但他也知道自己年老体衰 ,无法领导一场起义 。 燕王曹宇虽然有着智谋和胆识 ,但他也知道自己与司马氏关系密切 ,如果反抗会遭到众叛亲离 的结果 。 沛王、乐陵王、邺城王三兄弟虽然有着血缘和亲情 ,但他们也知道自己实力薄弱 ,如果反抗会遭到司马氏的铁腕镇压 的结局 。 在司马氏的高压政策下 ,他们只能选择沉默和忍耐 。

所以说,曹操二十五个儿子里,就只有曹彪一个敢跟司马家作对 ,其他的要么早亡了 ,要么怯懦 ,要么隐忍 。 加上司马懿太会笼络人心 ,势力又强大 ,所以只有楚王曹彪勇敢地站出来 ,结果也是死得最惨 。 这就是为何二十五子里就只有曹彪一个敢反抗司马家的原因了!


曹操二十五个儿子,为何却对抗不了司马家?又有谁敢站出来反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