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魂】兰台和大佬们的二三事
谨以此纪念袁爷爷。
能搜集到的他的原声不多,大多靠猜想和原型,肯定会有OOC
极渣文笔预警,我实在写不出他万分之一的好。
兰台史无前例地翘班了。
平日里她忙完一天的活计,在中午就会到。但是今天,Jeff和韩老师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
下午两点左右,兰台才姗姗来迟。Jeff刚要说什么,看着兰台红肿得跟个桃核一样的眼圈,默默地收回了自己想说的话。
“好啦,兰台,高兴些嘛,我跟你讲啊,”小太阳刘梦得拉着兰台的手,“今天润之去寻踪,带回来一位新魂,听说他是这几年凝魂最快的墨魂呢。”
“嗯?”兰台擦擦眼泪,跟着梦得往广厦走。
还没走到广厦门口,兰台就听见了教员爽朗的笑声。
“不可能,不可能了就好!小袁啊,你居功甚伟呀!”
兰台愣在了当场,一把甩开梦得的手腕,直接冲进了广厦。
“来,小袁,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的现任兰台。兰台,这位就——”
“袁爷爷!”
兰台自教员归斋以来第一次打断了他的话。她眼泪刹都刹不住,可她却拼命维持着上扬的嘴角。
“哎,女娃娃,看你,都哭成小花猫了,跟花花似的。”这个时候的袁爷爷已经不再是她在历史课本上见到的那个样子了,而成了青年时期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虽然管一个看着跟自己差不多大的人叫爷爷这一幕有点诡异,可是兰台却毫不在意。
“怎么样,中午饭有没有吃好?”他笑着摸摸兰台的头。
“吃得好,吃得很好。”兰台连连点头,“黄焖鸡米饭,我一点都没有浪费,除了汤之外我全都吃干净了。”
“好,那就好,好孩子。”他点头表示赞许,掏出手帕,让兰台擦擦眼泪。
即使是来了墨痕斋,袁爷爷也没有停止他的研究。
他的一天过得很规律,每天早上起来,他先是晨练,绕着广厦跑步。跑完一圈,他就去点卯。不过,他坚决不给任何魂代签,不管这个魂是谁。
点完卯,他就会去天一阁看书,特别是那些农书,他更是读了又读。
到了晚上,他准点收看现世的天气预报,特别是湖南那边,他更是极为关注。甚至兰台都不用抬头看天气预报,只要看看袁爷爷的脸色,她就知道今天天气怎么样。
以至于到了后来,众魂都拿他的行动来对表。
作为继存中之后第一个以科学家身份归来的墨魂,袁爷爷拒绝了兰台要给他新建一间广厦的邀请,选择和存中住一起。
不过袁爷爷接受了兰台的“姥爷”这个称呼,因为兰台说,“姥爷”有娘家人的意思,袁爷爷又是斋里和兰台生活时候最接近的魂,理应拥有一个别称。他自然微笑着同意了。不过,“礼尚往来”一般地,他也给兰台取了一个别称“梁小丫”。
袁姥爷是斋里饭量最大的魂,因为他最近盯上了广厦后面的一块地。这块地虽然不算肥沃,但是便于引水,还算有可取之处。袁姥爷估计,要是在这里种上他的杂交水稻,大概花不了多久,墨痕斋不仅不用再从现世买米,还能加一个食品坊,出口大米制品。
“不管姥爷他要什么,你统统给他免费,就说是室友关系。这个价格你来找我,我给你就是。”兰台悄悄跟沈存中说。
沈存中默契地点点头,并朝兰台要了一笔封口费。
兰台:淦。
好在众魂绝大部分都入了墨痕斋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沈存中相较之前已经收敛很多了。
于是乎墨痕斋的“钟表”就开始天天围着那块地转,他结合墨痕斋的实际情况,不久就开发出了“墨魂一号”良种。这种稻米个大——大概有东北大米那么大,产量高,生长周期虽然长,但是这种大米自带一种香味,更特别的是,这种大米还富含微量元素,多吃有益于身体健康。
在教员的号召下,全斋墨魂开始了“大生产”运动,每天大家早起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地,分配的农活干完才去忙活工坊的事。地本来不大,魂又多,所以每个魂分配到的农活也不多。
不过当兰台知道袁姥爷正在考虑要不要建大棚好能种稻米的时候还能收稻米的时候,她还是劝说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毕竟魂们体力上还是有极限的,兰台还不至于黑心到那个程度。
当第一季稻米被收割之后,全斋的伙食质量开始大幅上涨。
“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米饭,”东坡哥哥如是说,“我要高歌——”
“那个,东坡哥哥,圣人云,食不言寝不语。”兰台赶忙打岔,“咱们还是先吃饭吧。”
众魂默默给兰台点了个赞。
食品工坊也建起来了,由于原料优质,做工精巧,味道也不错,各种甜点都是供不应求,销量十分稳定。袁姥爷开发和种植“墨魂一号”的成本很快收了回来。于是,他开始琢磨“墨魂二号”的研发。
偶尔梦得看着东坡哥哥在厨房里干得热火朝天,他也忍不住手痒。可他的厨艺实在是需要提高,偶尔他会把米饭烧坏。
众魂面对这一半生一半糊的米饭,实在是不知道怎么下筷子。
不过袁姥爷倒总是把夹生饭拨开等回炉重造,糊饭也吃的很香,香到梦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贪污和浪费都是犯罪。”袁姥爷如是说。
写在后面:
我没有什么本事什么才华,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我的哀思。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真是越写越想哭,好奇怪,明明跟他非亲非故,连面都没见过,怎么会想哭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