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感性派的狂欢——凯音N3Pro

2020-10-31 22:40 作者:Jas0n_Z  | 我要投稿

理性与感性作为互相对立的两派向来存在着无数矛盾,自古以来对于两者的定义与认识也经历着不断的发展演化,当然当下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晦涩难懂的哲学,而是更加具象化的将理性和感性这两个概念套用到HiFi中,暂且将忠于还原追求高保真归为理性派,而将听感取向注重声音润色归为感性派。对于感性派来说,更加推崇、喜爱的是适合自己的声音染色,“味道”二字所占权重更大,通俗点说就是我听歌更多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不是去过分在意其本来的样貌。而凯音的产品总是能给我这样的感觉,对于味道有着独到的理解,忠于自己对声音的表达,而这次的N3Pro可以说是为感性派量身打造的一款十分亲民的电子管播放器,上一代N3早已是几年前的产品,Pro版本与其说是N3的升级版,更像是自家老大哥N8的super lite或者mini版。


例行的先交代下基本的信息。N3Pro整机比较瘦长小巧,应该是同价位播放器中握持感和单手操作最便利的,机身设计语言依然延续了凯音家现在的风格,金属机身+双面玻璃面板,正面屏幕只占上半面积,下部设有一个多彩触控圆圈,快捷进入播放界面,通过不同颜色显示当前播放的格式码率。按键及音量滚轮集中在机身右侧,滚轮的阻尼和段落感清晰舒适,但没有设计护桥,突起部分容易磕碰。机身下部依次是TypeC数据充电口(支持USB DAC和spdif数字输出做转盘),独立3.5LO和PO口,集合的4.4PO/LO口(这点好评,市面上已经有不少带平衡线路输入的耳放了)。可惜的是机身并没有自带内存,只能通过SD卡或是OTG进行拓展。

硬件方面,解码采用了两片4493EQ构成全平衡架构,而重点当然是模拟部分两只雷神JAN6418电子管的加入,并提供了三极管和超线性两种模式,当然传统的晶体管模式也依然保留。对于N3Pro来说,“取舍”是关键的一点,电子管的加入直接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和成本,无论是麦克风效应还是信号干扰的问题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播放器的使用场景。就我学生党寝室来说需要和路由器保持足够的距离才能获得比较干净的背景,日常养成轻拿轻放的习惯也十分重要,尽可能避免敲击,放口袋走路偶尔还是会有“叮~”的响声。也正是因此,在同价位大家都选择了安卓以满足流媒体需求时N3Pro依然采用了海贝的单机系统,屏幕尺寸也有限制,好在整体操作流畅逻辑清晰,用户依然可以通过hiby link或是双向蓝牙增加使用便利性。续航在关闭蓝牙和WiFi的情况下基本可以达到10小时左右的水平,发热情况在当前秋日气候条件下算是温热,毕竟电子管不热不好听。在此也提个小意见,希望下个版本可以加入开机播放记忆功能,省去每次开机后得重新找歌单的麻烦。


声音方面,作为一款将电子管作为主要卖点的播放器,自然是先从其单端口的表现说起(平衡口无法使用电子管模式,同N8)。按下播放键,等待5s的预热(实际真正达到最佳工作状态需要更久),调整好坐姿,感受电子管特有的“模拟味”。无论是三极管还是超线性模式都是温暖宽松的走向,但在细节方面两者存在着不小的差别,也是适应不同的歌曲类型。对于电子管味道的表现三极管有更好的染色表现,尤其是对于极高频的表现,对比超线性有着更加完整且漂亮的泛音表现。对于李克勤、张学友这类港台老歌三极管模式搭配我手头的森韵耳机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此时不需要太强的动态表现,反倒是这种慢悠悠的声音更能将歌曲的感情温度衬托出来。当然这样的声音属性也注定了N3Pro可能不会受到ACG或是小清新爱好者的青睐。


两种电子管模式下低频的下潜都不深,且低频速度都偏慢,对鼓皮敲击的并非拳拳到肉的扎实,更多的是软糯中带有极好的弹性,当然可以通过改变增益获得不同的力量表现。相较低频的表现,中频和高频三极管模式下呈现出更明显的松软感,这点用语言来描述就比较玄学,蓬松的同时又不松垮,还是能感受到足够的密度来支撑起声音的饱满,但对于口型轮廓的刻画就显得有些写意,边缘没那么锐。之前也提到超线性模式对于极高频有一定的收敛,声音的能量密度更多朝中低频靠拢,使得人声密度更佳,线条感会更明显但稍显扁平,同时声场横向拓宽纵向稍减,稍微拉近人声距离,但整体声音会更加硬朗一些,能感受到动态的提升。所以对于两种电子管模式的选择我个人会更倾向于三极管听节奏较缓,凸显歌者感情的歌曲,包括爵士布鲁斯或是各种港台老歌,而超线性模式会更适合古典以及像Daft Punk这样的更加注重“爽”的电音。


话虽如此,晶体管模式下素质表现还是不错的,在同级中不落下风,但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平衡口表现,这绝对是老梁在这台机器中埋下的一个大彩蛋也是一个大杀器。如果说电子管的单端是模拟味的忠实演绎,是听感上的感性胜利,是Hufi党的狂欢;那么平衡口就是收敛起性格但依然流露出温暖内心的素质向HiFi口。首先推力数据达到了惊人的32欧下800mW,驱动普通耳塞完全不在话下。对比单端口能获得更优异的分离表现、背景纯净度以及横向声场,乐器的层次更为明晰,仅仅是在单动铁的tipsy蓝极光上就能明显感受到两者在细节表现的差异。相较超线性模式可能平衡口会更加适合对古典呈现,尤其是对弦乐的还原,相比单端能获得更加中性的表达,人声虽然少了些电子管的松软舒适但无论是对于齿音的控制还是厚度都能感受到凯音的功力,适当的颗粒感也给声音增添了些磁性,味道少了些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声的适应面。将两种不同的性格塞进机身中一方面给了用户更丰富的声音选择,另一方面也充分地证明了凯音也不永远是“暖糊糊”的存在,对于中正声音的调校也很有一手,“理性派”也可以和N3Pro对上眼。


没错,耐听是好声音的前提,凯音深谙此道,无论是“感性”的电子管还是“理性”的平衡口,尽管两者风格迥异但我在N3Pro上最深的感受就是“舒适”,如果将其的整体设计当做一个算式,那么N3Pro的加减法做的绝对恰到好处,定位上精确卡位,加上电子管减去安卓系统,加上轻巧的机身减去潮流的大屏,这个市场缺的不是十项全能的水桶机,而是拥有自己特色的鲜活存在,这也使得N3Pro在同级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像手机,而是因为它所传达的别人给不了的韵味。纵然电子管的使用带来了些许不便,但转念一想,正是这些种种给人创造了一个安静的,远离数据流的听音条件,在集成度如此之高的胆机上感受正宗的“模拟味”,何尝不是给感性派准备的一场盛宴呢?



感性派的狂欢——凯音N3Pro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