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药·03·先会见黎杏文【原创同人文】

2020-08-03 21:14 作者:景育  | 我要投稿

第03章 先会见黎杏文

言和走了一个多小时,走到距离那家诊所还有一公里多的地方。然后叫了一辆人力车。这样的人力车在中国的天津、上海、广州等地也有,西贡也不例外。不过西贡的人力车不跑郊区,在郊区根本拦不到人力车。

车夫弯着腰,穿着单薄的马甲,腰上用绳子系着大裤衩,双手吃力地拉着车辕。言和轻松地坐在车上,靠着靠背,把手提的皮箱放在一边,然后给自己补妆。

叫人力车可以让言和休息一小会儿,不过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言和心知肚明那边有人等她,她必须“体面地”赶过去。

那家私人诊所本来是几十年前的一个瑞士人开的,后来那个瑞士人死了。他在西贡刚好有个私生子,混血的——不过他自称是西贡人,继承了父亲的这个遗产。

三层的小洋楼,洛可可式的建筑,外面涂着东南亚风格的黄色油漆。院子里种植着剑麻和曼陀罗和其它花卉。这里位于热带,花卉都大红大紫,浓艳得让人眼花缭乱。和中国温带的那种含蓄之美截然不同。

地面是米黄色的石块,旁边有一个鱼塘,养着几条锦鲤,鱼塘岸上是水榭,却是茅草盖的顶棚。言和每一次来这里,都被这里混搭的画风夺走了目光。这样奇特的画面,在其它地方并不多见。

这个诊所挂了牌子,写着隶书的汉字“堂爱仁”,又标上了一串拉丁字母,言和不知道那是法语还是瑞士语,反正她看不懂。

“这哪里像个医院,简直是个度假酒店。”言和每次都这么吐槽。没记错的话,这里的后院还有大象。

有人来接待她,穿着西装、戴着墨镜的保安,把她接到二楼的茶室。言和虽算不上常客,但是这里的保安却认得她。

“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对方很有礼貌,还雇了专门的翻译,以便于他和言和交流。

他叫做“黎杏文”,父亲是瑞士人,母亲是当地富商的千金小姐。他一度考入了一所欧洲的名校留学学医,攻读了博士学位,后来回国继承了这家诊所。

他们这里不接待一般的病人,一般的病人也不会找到他们。他们的费用太贵了。只有那些上层的有钱人青睐于他们这种高档私人诊所。在这里疗养,就跟住在星级酒店一样舒服。

这还不算什么。黎杏文每天只上四个小时班,所有的诊断、开药什么的都得在这四个小时内完成。如果患者有急事,要让他在下班时间诊断开药,那就得付双倍的报酬。

他不一定坐在家里门诊,也可以请他去家里诊断,不仅路费要报销,而且报酬要三倍。当然,衙门和军方的官员和他的朋友不需要花这么多钱。

除了上层富豪会找他看病,一些中产者也会找他。那些人往往是得了什么公立医院治不好的病,才会来“孤注一掷”,花费巨大的财力来找他的诊所。

他们的诊所,可以治疗比公立医院更多的病。他们还治好过一个大将军的骨病。

言和不是来看病的,她在这里消费不起。她是来卖药的。

“偶氮苯磺酰胺。中华会仁药业集团天津第一药厂制。就是今年的。”言和打开皮箱,里面是一叠大大小小的文件,和十支小小的试剂管。用丝绸包裹着。

“说明书、出厂证明、质检证、出口证、关税票据……”言和一张张地输给他看。白色的、粉红色的、米黄色的票据摆了半张桌子。横排的英文、竖排的汉字,方方圆圆的公章,看的黎杏文眼花缭乱。

“我相信你。”他这么说,但还是叫助手拿来一个镶金边的放大镜,然后一张张地检查。言和坐在那皮革的沙发上,看着黎杏文。黎杏文已经满头白发了,披着呢绒的黑色大衣,里面穿着白衬衫,打着素色的领带。右手的手腕上还带着金银相间的手表。

“多少钱?”

“一共两千英镑。不收银元。”言和回答说。

“还没有降价?马来亚的供货商说他们可以降价。”黎杏文笑着说,露出自己镶嵌的那颗金牙齿来。又叫旁边的侍女给他与言和端上果冻布丁。

这点小恩小惠不足以让言和降价。一方面,她进货的价格就已经很高了,再者,她的船票、住宿费等等全靠卖出这种药。

“那是他们降价。”言和回复说。

她之前有师父带她入行,确实,药价的总趋势是一年比一年便宜,因为生产得越来越多,而需求并不会随之增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言和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不会在短时间来给这家诊所供货,他说的那个马来亚的药商,也不会随叫随到。

“4-(2,4-二氨基苯基)偶氮苯磺酰胺,英文叫做Prontosil,可以抑制链球菌群的……”黎杏文卖弄着自己的学识,可惜翻译员翻译得结结巴巴。言和不感兴趣,假装自己听了。

“刚好我这里有个病人,汤顿航运集团董事长的侄儿子,得了链球菌感染。要是再拖,可能会要了命……不看在我的情分上,也要看在救人的情分上吧。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黎杏文还是劝言和把药卖给他。

言和见过各种医生的说辞,她一般只卖给私人诊所,公立医院压根不会从她这里进货。她不怕医生这一套:“无论我卖给你什么价格,你卖给病人,还不都是那么贵。”

这里的私人诊所是靠这个差价呷饭的,言和也是靠差价谋生的。市面上给病人用的偶氮苯磺酰胺都有四五百英镑一支了。言和卖给医生才两百英镑,留给医生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多了。

至于为什么不卖给患者,言和知道,那样会乱了“市场规矩”,师父告诫她千万不能那么做。她也不敢涨价,只是卖和去年一样的价格,她怕这位黎杏文以后再也不找她了,这样她又少了一个下家。

“成,成交。”黎杏文还是收下了。

他是个留洋的医学生,也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要不然不会住在这样的豪宅之中。链球菌的病在哪里都有,药物供不应求。他从言和这里进货十支,三四个月估计就能用完。而那个马来亚的药商,要到夏天才来西贡。

为什么不去找药剂的原厂?因为那样成本更高。他若是派人漂洋过海去天津找药剂厂,那边不一定会卖给他。就是工厂卖给他,还有税务、海关等等几道大关拦着。这笔账算下来,很可能会成本比从言和手上进货还高。

言和知道这行的情况,药剂的供货商知道这里有需求,但是不稀罕这里的需求。整个大南国,能用得上这抗菌素的人,非富即贵,没有几个人。这里的消费能力远没有发达国家高。所以供货商和销售商只会自己去发达国家卖药。剩下的市场他们“不稀罕”。

用言和的话说,那些直销的大宗药商“吃大肉”,一年的流水何止成千上万。她这种跑“穷地方”的人“吃剩下的”。

原厂不向大南国直销,不稀罕大南国微乎其微的市场。而大南国确实有人用得着这个药。公立医院不会找个体药商进货,所以公立医院没有这种药。富有的患者只能找私立诊所,私立诊所又没办法去原厂进货,只能从她们这些个人药商进货。就这样,形成了一条江湖上的产业链。

黎杏文宴请言和在他家吃晚饭。按照当地的风俗,言和如果推辞就是不给他黎杏文面子。所以言和入乡随俗,还是在他家吃个晚饭。

这里的佳肴无非也是鸡鸭鱼,黎杏文没必要给言和吃什么瑰宝。言和虽然接受这里的美食,但并不是很喜欢。正如他院子里的花大红大紫一般,这里的菜又酸又辣。他们用柠檬来烹调酸味,浇在炒好的瘦肉上。又用浓稠的辣椒酱,淋在糯米丸子之间。炒面放大量的蒜蓉,香肠还要配花生酱。

黎杏文很客气,叫自己家的车夫送言和,又嘱托了言和下次来送货的时间。言和不想让他们家知道自己住廉租房,就报了一个不远处的宾馆名。下了车,去超市买了点东西,再走回去。

一如既往,利贝罗勒还是没有回家。


药·03·先会见黎杏文【原创同人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