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雪中梅竹图》:乾隆领队,带你打卡!

2023-02-27 10:23 作者:大凝没事练练字  | 我要投稿

眼下,国博有一个展叫: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后面简称“绘画大系展”)。

👀


这个展的优点是量大管够,国画史上的经典作品基本都搜罗了进来;缺点则是,它们展出的都是复制品。


今天给大家介绍里面的一件作品,徐禹功的《雪中梅竹图》,真迹在辽宁省博物馆。

这件作品,高30厘米,长9.2米,其中徐禹功的画只占一米多,那别的都是啥呢,我们一个一个说。


🌺

先说主体,主体有四个,首先就是宋代画家徐禹功画的雪中梅竹。


之后,是宋代画家扬无咎写的十首《柳梢青》。

 

扬无咎是徐禹功的老师,他也擅长画梅花,你在绘画大系展里也能看见他的作品。古人说他将劲利的欧体书法融入梅花,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受?😄

第三个主体,是元代画家吴瓘画的梅竹图。

第四个主体,是元代画家吴镇画的墨梅。吴镇是吴瓘的伯父,在绘画史上还是很有地位的,和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

除了这四个主体,剩下的基本都是题跋,题跋中最有文献价值的是元代文人赵孟坚的题跋。

注意,是赵孟坚,不是赵孟頫,他和赵孟頫一样,都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属于同一辈,但关系不是太近。


赵孟坚,字子固,他的书法比起赵孟頫,还是差不少的,他的画相对好一点,他也画过墨梅。


除了最有价值的题跋,还有最扎眼的题跋,那当然是乾隆的。


乾隆不仅在画前题跋,还在画里题跋。

他不仅自己题跋,还拉着大臣一起题跋。


🦚

乾隆就像一个导游,带着心爱的大臣,一路打卡。🎈

流程呢,应该是这样的,乾隆先带头写一首诗,后面的大臣就用同样的韵脚,每人再写一首。


以吴瓘画的梅竹图为例,先看乾隆的诗:欲开未开三两枝,诗难貌岂画能窥。

佳处不教全体露,苦心参罢识端倪。


然后大臣董邦达就跟着写,注意韵脚是一样的,也就是所谓“恭和”:东坡竹外树斜枝,逸品宁容俗士窥。

要识梅生藏用处,好凭读易问端倪。


大臣汪由敦继续“恭和”:东风昨夜上南枝,桃李深心未许窥。

萼绿如珠香气动,已先群卉得天倪。

 

大臣梁诗正也不甘落后:春寒芳信滞南枝,啅粒霜禽作意窥。

标格恰宜谏竹伴,不多着墨认迂倪。


看过这些题诗,再看画家自己的落款,就觉得画家太低调了,尤其是徐禹功的落款,就是偷偷放在竹子上的。🧐
最后,因为这幅画整体实在太大了,看手机肯定不够过瘾,所以有条件的,还是建议去实地看一下展呀!

文字 | 佳处咸鱼癸


「    大   凝   书   房    」期待下次与你的相见

《雪中梅竹图》:乾隆领队,带你打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