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沥川资讯 | 走进电影美学,了解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先驱

2023-08-22 14:14 作者:厦门沥川影视  | 我要投稿

早在电影初创时期,以卢米埃尔和梅里爱为首,就已经开始形成两大片种或两大流派,即纪录片与故事片,纪实派与演出派、写实主义与技术主义。前者强调电影的照相性,突出电影摄影机独特的记录和解释功能,反对滥用蒙太奇分割镜头,注重运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来表现人物和事件;在剧作上反对人工编造故事情节和类型化的人物性格,要求到生活中去发掘真实事件和细节,强调电影的逼真性。后者强调戏剧冲突律的结构原则,注重运用戏剧性情节、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境来强化冲突、层层递进,删除一切对故事情节没有直接推进作用的细节,追求人工雕琢的美,强调电影的假定性。

纪实性电影美学观的奠基者,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纪录电影大师维尔托夫和美国纪录电影大师弗拉哈迪。维尔托夫于1921年创立了电影眼睛派,他把电影摄影机比作人的眼睛,认为电影镜头是“中性的”,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甚至比人的眼睛更为客观和完善,可以“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因此,电影必须忠实地摄录生活,把生活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维尔托夫十分重视电影的活动照相性,认为高度的逼真性是电影最重要的美学特性。

弗拉哈迪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这部杰作,记录了生活在北极冰天雪地中的因纽特人的劳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他们与大自然艰苦斗争的实际情况。但是,弗拉哈迪并不是单纯地记录现实生活,而是大胆地把真实的生活场面与其想象和诗意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弗拉哈迪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事先进行了创作构想,特意邀请当地的纳努克一家充当这部电影的“演员”,并且按照自己的创作要求和拍摄需要,重新盖了一间较大的冰屋。值得指出的是,弗拉哈迪在《北方的纳努克》中,成功地运用了长镜头来拍摄猎捕海象这一著名场面,真实地记录了猎象人勇敢灵巧地与海象搏斗的动人情景。这一情景也成为后来的长镜头理论所推崇的典范镜头。维尔托夫和弗拉哈迪的这种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对苏联和西方纪录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以格里尔逊为首的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他们一方面强调纪录片应当富有创造性地对真实生活场面进行实录;另一方面又十分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因为摄影机的“眼睛”(镜头)比人的眼睛有更大的表现力。所以,在格里尔逊等人拍摄的一大批纪录影片中,画面构图、镜头剪辑和音画配合等都相当讲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十分注重拍摄普通人和劳动者的社会生活和艰苦劳动场面,例如著名影片《锡兰之歌》忠实地记录了锡兰制茶业工人的劳动情况,《夜邮》则实地摄录了开往苏格兰的列车上邮务员沿途紧张收发邮件的情节,显示了电影作为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手段的巨大能力。这些优良传统对于后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沥川资讯 | 走进电影美学,了解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先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