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译】《步战防卫的技艺》第3期——查尔斯·罗沃斯1798年英式军刀著作

说在前面
本译文为本人直播时翻译的内容,属于粗翻,部分内容可能未经验证,请读者酌情阅读。
本期内容为内侧接战式的介绍以及外侧接战式的介绍。文中出现的“图靶”指的本译文第一期中的图靶,请移步: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896909?spm_id_from=333.999.0.0
正文
第一部分:单人图靶练习
内侧接战式(Inside Guard)
从中心接战式,通过转动手腕,将护手盘放置到图靶的A点位置,指甲盖朝斜上,刀身充分地倾斜着,穿过图靶中间,指向图靶C点方向。从肩膀到手臂再到手腕都应是伸直的,但不要太僵硬。
在这个架势中,刀刃是能用于接住对手的斩击的。沿着刃的方向看,倾斜的刀身应与图靶里的点状线AC重合【注1】。如果你太过分地往左转动刃的方向,你会发现你在攻击时有所困难【注2】,也可能暴露在针对手腕外侧的攻击之中。
这个架势能够保护你的面部和身体正面免遭一号斩与五号斩的威胁。
【注1】 沿着刃的方向看,倾斜的刀身应与图靶里的点状线AC重合:这一段罗沃斯主要在针对手腕握持军刀时和小臂形成的角度问题进行阐述。内侧接战式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这里,若是无法正确地让护手盘、亦或者护手条(iron-ward)倾斜向前,那么它将无法为手背提供保护。在译者个人的军刀术复原活动和教学活动中,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时常在当下的剑客中出现,尤其是在新手剑客中较为多发,无论是使用早期英式军刀的条状护手亦或者是晚期英式军刀的壳状护手,若是没有正确做到手腕外翻的角度,都无法形成充足的手部保护。
【注2】 如果你太过分地……攻击时有所困难:早期英式军刀的发力方式更加类似于“割,划,拽”的感觉,即“Draw”,因而早期英式军刀的内侧接战式若是刃向太朝左,将会在发起攻击时容易刀侧面接触目标,导致攻击困难。若是早期英式军刀的习练者发现自己从内侧接战式发起一号斩前,需要事先扭动手腕转动刃向的话,那么内侧接战式一定出现了罗沃斯提到的问题。
第一部分:单人图靶练习
外侧接战式(Outside Guard)
从前文提到的内侧接战式开始,转动你的手腕,使得护手被放置到图靶的B点位置,同时让刀身穿过图靶中间,指向D方向。手臂如之前一样伸直,沿着刃的方向看,倾斜的刀身应与图靶里的点状线BD重合,指甲盖朝着斜下方。
了解了内侧接战式和外侧接战式这两个架势之后,请练习从其中一个接战式切换进入到另一个接战式,直到你能迅捷轻巧且动作准确地切换为止。如此这样,你的对手将无法轻易脱离换边(Disengage),将他的武器从一侧脱离换到另一侧发起斩击,还不用担心暴露在你的刃前。
当你进行防御的时候,手腕应该比胳膊先动,而胳膊一定要立刻跟上手腕的动作,如此这样才不会将一个弯折的手腕暴露给你的对手【注3】。这个问题常常在新手中出现,尤其是从内侧接战式进行防御的时候。
【注3】 手腕应该比胳膊先动…..暴露给你的对手:因为早期英式军刀的架势中,手臂是较为伸直的。为了增加防御的捕捉面积,增强手臂和身体结构关系,进行格挡时收臂动作是必要且较为明显的。而对于新人来说,可能出现只动了手腕和小臂,但没有收回大臂的情况,从而“暴露出一个弯折的手腕”。这个情况的确在外侧接战式进行防御时会少很多。
另外,译者认为还有一个新手容易出现的格挡问题,即完全不将手臂收回的情况。这样的人多半出于本能地认为斩来的刀刃很危险,从而希望能够将其拒之千里之外,故而在格挡时甚至更加地向前绷直手臂。而这么做只会让刀身保护覆盖自己身体的投影面积变小,容易捕捉不到对手的斩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