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2022-02-26 10:01 作者:心理咨询师晶晶  | 我要投稿

前文说到了《扪心问诊》中的第40集,本文继续41集。这一季的主人公叫索菲。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因为试图自杀而见心理咨询师。

在这一集开始,索菲先见到了爸爸,爸爸表现的很强势。感觉他们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但又有点违和。

因为之前咨询中,索菲口中的爸爸,跟面前的这个人不太一样。她口中的爸爸不负责任,距离很远。但看上去是个开朗乐观的帅哥。

很自然的,爸爸想和索菲一起见咨询师,咨询师没答应说,这不符合规矩。于是请他出去。

爸爸离开了咨询室,索菲去追赶爸爸,聊了两句之后,又回到了咨询室,开始进行咨询。在咨询中,他们聊到了关键词爸爸。

爸爸在外面敲门之后,爸爸进来。爸爸跟索菲争执过后,决定拒绝,想请爸爸走出自己的世界。

然后告知咨询师,她要离开了要去其他地方训练,以后可能不会来咨询了。也就是这一季,要走到结尾了。

这一集主要叙述的内容是亲子关系。在前情提要里,曾经有一个问题是:咨询师问索菲打算离开这个世界,为什么没告诉爸爸?

亲密与独立

这一集充分解释了这个问题,索菲的妈妈有一段时间患抑郁症,跟她在一起是很辛苦。于是她满怀希望的去求助爸爸,结果爸爸的新家,新娶的妻子没有索菲的位置。

索菲对此感到非常的愤怒和怨恨。一方面觉得父亲在她的生活中来去自如,却没有办法在关键时刻给予她支持和安慰。

就他们的关系看,作为旁观者,我觉得孩子是父母的容器,在包容父母的状态。索菲觉得父亲是国王,可以随意入侵她的世界。

对此,她感受到了很强的情绪,却不知道怎么向父亲表达。于是在咨询室里,坚决明确地向爸爸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每个人在成年、成长过程中,既要跟原生家庭保持深度亲密的连接,又要学会独立,可以独当一面。

独立又保持亲密,我觉得这是亲子之间非常好的状态。过于亲密和粘稠的关系,可能会有被吞没感。

过于疏远,无法从关系中获得温暖。从心理学角度上说,这样的一个人很难活下去。人生活的环境必须是有爱的。

我觉得,之所以没有告诉爸爸,是因为感觉爸爸很远,是个国王,伟大,但与我无关,虽然是爸爸。

转折

爸爸的反应是失落且沮丧,但还是回到了门外等她,等咨询时间到。保罗对索菲的表达,表现出了欣赏和支持,觉得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是成熟的标志。

并且孩子可以向父母表达,我是自己世界的国王,你过来时,我允许你,你才能进入,我不允许你,你就要从我的世界里出去。

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原本的索菲是什么样的呢?一个女孩子,感觉不到活着的希望,于是骑自行车向汽车撞过去,决定自杀。

我感觉应该是很抑郁的状态。没力气,没精神,没兴趣,没希望,活得像一潭死水,感觉不到自己的希望。

但现在能很直接坚定的表达拒绝,我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随意进出,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包容你,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就成长来讲,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容器。包容孩子,深深的理解与接纳。但这个家庭明显出现了异常。

典型特征是孩子在包容爸爸和妈妈。有一段时间,学萨提亚家庭治疗,认为家庭就像一个系统,它是板块与板块之间拼接而成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了现在的系统和模式。系统的运行规则决定了,问题一般会出现在最薄弱的环节,比如一般家庭里经常出现问题的就是孩子。

再比如,前两年把韩国的妇女经常得的火病列入精神疾病之一。是因为在韩国的家庭中,女性是家庭的薄弱环节,容易出问题。

要想改变,需要做的是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就像这一集里,女儿态度强烈坚决的表示出了拒绝。

父亲感觉到碰壁,就会想其他的方式,和孩子相处,会调整自己的态度,改变不知不觉就发生了。

谢谢您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为什么要学会拒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