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in:首批新冠口服药抵达抗疫一线,│ 3月21日
「医药生物」
-首批进口新冠口服药已抵达抗疫一线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已实现5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全覆盖
「新能源」
-松下计划到2030年使电动汽车电池镍含量减半
-晶科能源拟合计208亿元投建光伏项目
「元宇宙」
-Meta、小冰和NVIDIA成立亚洲元宇宙全生态联合体
-国内AR领域领军企业Rokid获7亿元C轮融资
「智能汽车」
-国汽智控计划年底推出智能汽车基础脑“新主角”
-日本修订“空中汽车”进程表,拟2025年实现人员运送商用化
「半导体」
-CINNO:2021年全球高清视频芯片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SiFive完成1.75亿美元F轮融资,成为RISC-V芯片阵营首个“独角兽”
「人工智能」
-百度健康与IBT无疆科技共同搭建ADHD专病服务平台
-“英特灵达”连获三轮近亿元Pre-A轮融资
「更多硬科技」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新的量子处理单元Lucy正式可用
-我国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医 药 生 物
■首批进口新冠口服药已抵达抗疫一线
通用技术中国医药与辉瑞公司合作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于3月20日运抵吉林省长春市,用于抗疫一线。PAXLOVID系辉瑞公司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3月9日,通用技术中国医药与辉瑞公司签订协议,负责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钛媒体)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已实现5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全覆盖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从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2020年3月份,国家卫健委就布局了5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工作。“截至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还是可以很自信地讲,我们始终处于全球的第一方阵。具体表现是,我们已经实现了5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的全覆盖。”郑忠伟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有29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占到全球的19%;有16款已经在境外开展三期临床试验,占到全球的27%;已经有7款获得了附条件上市或者紧急使用的批准,占到全球的21%;有2款已经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占到全球的20%。具体来说,目前我国已有6款灭活疫苗进入到了临床阶段,有12款重组蛋白疫苗进入到了临床阶段,有5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进入到临床阶段,有5款mRNA和DNA疫苗,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核酸疫苗进入到临床阶段。这些疫苗很多都正在开展境外三期临床试验。“大家特别关心的腺病毒载体吸入性疫苗,还有减毒流感病毒载体鼻喷疫苗目前正在国外开展三期临床试验。”(财联社)
■翼思生物和STADA达成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械产品合作
中国上海和德国巴特菲尔伯尔,翼思生物(上海)与STADA集团旗下英国BRITANNIA公司签署一项独家许可协议,翼思获得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阿扑吗啡皮下注射液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根据协议,BRITANNIA将获得首付款、里程碑式付款以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通和毓承)
■沃森生物:DTaP-Hib四联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沃森生物公告,由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申报临床研究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Hib四联疫苗”)于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公司于日前收到DTaP-Hib四联疫苗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财联社)
■集采人工关节将于4月15日落地广东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官网3月19日发布《关于做好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的通知》明确,集采人工关节将于4月15日落地广东。据了解,广东此次共有330家医疗机构参与人工关节集采工作,包括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采购产品范围为: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全省首年采购总量36400套,预计年节约费用7.5亿元。(36氪)
新 能 源
■松下计划到2030年使电动汽车电池镍含量减半
松下正以2030年为目标,力争开发出可使纯电动汽车(EV)电池所含的镍量减少一半的技术。在保证电池性能的同时,以其他元素代替正极材料使用的镍。在松下EV电池的正极材料中,镍的含量约占9成,其余为钴和铝。(财联社)
■晶科能源拟合计208亿元投建光伏项目
晶科能源公告,公司拟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辖南川工业园区内规划投资建设30GW单晶拉棒光伏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含流动资金)。公司拟在上饶市广信区投资建设24GW高效光伏组件和10万吨光伏组件铝型材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8亿元(含流动资金)。(科创板日报)
■亿纬锂能为博世提供锂离子动力电池
亿纬锂能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了Robert Bosch GmbH(简称“博世”)发出的供应商定点通知,公司被选定为博世的供应商,为博世提供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于全球市场电动汽车的辅助应用。(财联社)
■工信部: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
据工信部官网,工信部发布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加快推进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列标准研究,修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进一步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36氪)
元 宇 宙
■Meta、小冰和NVIDIA成立亚洲元宇宙全生态联合体
日经、Meta、小冰、NVIDIA共同宣布,在日本联合成立元宇宙联合体,以整合各方独特优势。该联合体得到日本产经省支持,并同小室哲哉、细田守等社会各界人士及机构一起,促进元宇宙基础设施建设。据悉,联合体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就未来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探索布局,并向政府当局与社会提出具体建议。(凤凰网)
■国内AR领域领军企业Rokid获7亿元C轮融资
国内AR智能眼镜领域领军企业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在近日获得总额7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生态建设。据公开资料,Rokid 是⼀家专注于⼈机交互技术的产品平台公司,致⼒于AR眼镜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及以YodaOS-XR操作系统为载体的⽣态构建。该公司此前已获得包括淡马锡、IDG 资本、瑞士信贷、海通证券、元璟资本在内的多家顶级机构投资。(36氪)
■“天趣星空”完成天使轮融资,专注近眼显示技术
36氪获悉,近日,“天趣星空”完成天使轮融资,入股企业分别是北京空中雷霆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前海洲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据介绍,天趣星空致力于近眼显示技术在可穿戴式消费端的应用与研究。(36氪)
智 能 汽 车
■国汽智控计划年底推出智能汽车基础脑“新主角”
北京经开区企业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预计年底可以推出智能汽车基础脑iVBB2.5版本。日前,国汽智控基于iVBB2.0的“传感计算分离”方案通过测试验证,这是行业内首次在路侧获取数据源、在边缘云上运行感知算法并进行车、路、边协同计算,实现L4级无人驾驶的同时,节省了车内和路侧算力资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日本修订“空中汽车”进程表,拟2025年实现人员运送商用化
据报道,日本以载人移动的“空中飞行汽车”实用化为目标的官民磋商会近日出示进程路线图修订版,其中写入将在2025年实现人员运送的商用化。根据设想将运用于市区移动和地方的观光等。(界面新闻)
半 导 体
■CINNO:2021年全球高清视频芯片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CINNO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高清视频芯片市场规模为1052亿元,2021年受全球晶圆供应紧张影响,晶圆代工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芯片价格上涨,推动2021年全球高清视频芯片市场规模大幅增长至1504亿元。(财联社)
■SiFive完成1.75亿美元F轮融资,成为RISC-V芯片阵营首个“独角兽”
美国知名RISC-V芯片设计厂商SiFive宣布获得Coatue Management领投的1.75亿美元F轮融资。智慧芽数据显示,SiFive及其关联公司目前共有70余件专利申请,其中20件为授权发明专利,公司专利布局主要聚焦于处理器、存储器、高速缓存等相关领域。
人 工 智 能
■百度健康与IBT无疆科技共同搭建ADHD专病服务平台
百度健康与专注于神经心理疾病诊断与干预的脑科学智慧医疗公司IBT无疆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搭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专病“科普宣教+专业测评+数字干预”服务平台。(钛媒体)
■“英特灵达”连获三轮近亿元Pre-A轮融资
2021年至今,英特灵达先后完成三轮融资,PreA轮累积融资达近亿元,投资方分别为予飞基金、时代伯乐、沃智博及长盈鑫投资。智慧芽数据显示,英特灵达目前共有10余件专利申请,其中超过90%为发明专利,公司专利布局主要集中于图像处理、视频解码器等相关领域。(科创板日报)
更 多 硬 科 技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新的量子处理单元Lucy正式可用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新的量子处理单元Lucy正式可用。Lucy由牛津量子电路公司提供,以先锋量子物理学家Lucy Mensing的名字命名,是一个基于超导量子比特技术的八量子比特量子处理单元。随着对量子处理单元Lucy的支持,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将量子计算服务扩展到伦敦区域(欧洲西2区)。(科创板日报)
■我国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日前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为中国建立铁路行业北斗“应用+标准”双重体系奠定了基础,有力促进了中国北斗和中国高铁两张“国家名片”的深度融合。(证券时报)
■报告:全球算力投入加速,中国计算力水平排第二、增幅排第一
由IDC、浪潮信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编制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量化揭示了全球主要国家GDP、数字经济与计算力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拉动作用。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从国家排名来看,绝大部分国家算力评分均有所提升,其中中国计算力水平增幅最大。评估结果显示,美国和中国分别以77分和70分位列前两位,同处领跑者位置。(科创板日报)
■日本首提“6G”国际标准方案,方案将于近期公布
据报道,作为有望在2030年代实现实用化的新一代通信标准“6G”的技术要求,日本官民联盟计划在6月向国际会议提交的草案浮出水面。6G在不同用途下有不同标准,比如自动驾驶的通信延迟时间为1毫秒(0.001秒)以下,远程手术的通信容量为每秒超过数10GB。日本想要从制定标准开始掌握主导权,以优势地位推进技术开发。(界面新闻)
硬科技 │ 今日最in
关注与硬科技各大领域相关的每日最新资讯,让读者纵览市场热点、技术动态、公司新闻、投融资信息、知产热点等全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