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1600铅黄铜物理性能
C31600加铅商业黄铜棒(含Ni)
标准:ASTM B140-1985
基材的硬度为 190.6HV, 750 ℃、800 ℃和 850 ℃渗 Ta 后的试样表面硬度分别为 410.5 HV、442.7 HV 和 565.7HV。 Ta 涂层表面硬度明显高于基材硬度,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 硬度增加, 这是因为 Ta元素在粒子轰击的作用下扩散入基体时, Cu 发生晶格畸变, 位错密度增大, 硬度提高,另一方面, 扩散入涂层中的 Be 元素与 Ta 元素形成化合物 Ta 2 Be, 分散分布在涂层中,起到弥散强化的作用, 而且 Ta 涂层与界面处形成的 Ta/Cu 非晶态合金由于无位错等缺陷而具有高强度及高硬度, 使得铍铜渗 Ta 后硬度提高。

●特性及应用: C31600铅黄铜切削性极好,冷加工性良好,热加工性不好。C31600铅黄铜主要用作电气开插接元件、紧固件、小五金件、螺钉、螺母和切削用机械零件。
摩擦初始阶段, 摩擦系数随时间变化快速增大, 此为跑合阶段。 2.5 min 以后, 铍铜基材、 750 ℃、 800 ℃和 850 ℃渗 Ta 试样的摩擦系数分别逐渐稳定在 0.6、 0.5、 0.47 和 0.42,此阶段为试样的稳定磨损阶段。 C17200 基材的硬度较低, 摩擦过程中, 不断有新的磨屑产生, 磨痕处反复黏着撕裂, 增大了对磨球与试样之间的摩擦阻力, 故摩擦系数较大。不同温度渗 Ta 试样在摩擦初始阶段, 表面的微凸体与摩擦副对磨, 摩擦阻力较高, 接触应力较大, 故刚开始摩擦系数剧烈上升且波动较大, 表面微凸体磨平后, 试样进入稳定磨损阶段, 摩擦系数呈降低趋势。 Ta 涂层硬度较高, 起到了支撑载荷的作用, 使摩擦系数降低。 此外, 800 ℃形成的涂层表面较平整, 其摩擦系数值波动较小, 相对稳定。

●化学成分: 铜 Cu:87.5~90.5 铅 Pb:1.3~2.5 铁 Fe:≤0.10 锌 Zn:余量 镍 Ni:0.7~1.2 磷 P:0.04~0.10

显然, 铍铜基材的磨痕宽度最大, 磨痕中有较深的犁沟, 磨痕表面有很多片状 的剥离物及碎屑, 磨损比较严重。 由于基材硬度低, 与硬度较高的 GCr15 钢球对磨产生磨屑, 造成较深犁沟, 在切应力的作用下, 基材表面与摩擦副反复黏着撕裂, 从而产生较大的磨屑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