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3.5 乌托邦主义

2023-05-12 10:2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5、乌托邦主义


  即空想主义。乌托邦是希腊文的译音,意思是一个没有的地方。一切出于幻想、虚构而根本不能实现的社会学说,都被称为乌托邦主义。

  乌托邦这一术语最初为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使用。他在《乌托邦》一书中揭露了资本主义形成时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野蛮罪行,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和贫困的理想社会。这就是他所说的“乌托邦”。莫尔的理想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以及手工业者、破产农民的情绪和幻想。恩格斯称《乌托邦》一书,是“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1]乌托邦主义所以是空想的,就在于它不依靠社会力量,也不依靠阶级政治力量的成长和发展。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反对一切乌托邦”。[2]同时又指出,对历史上各种各样的乌托邦要作具体的分析。例如对于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者既批判其错误,又肯定其包含着的积极因素。

  我国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描绘了一个所谓“公工、公农、公商”,“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大同世界。教员指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3]一语道破了康有为和一切乌托邦主义者的幻想。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58页。

[2] 《列宁选集》第二卷433页。

[3]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360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3.5 乌托邦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