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声理财:服务费大数据捕鼠一单,揭秘从业人员“老鼠仓”
2023-03-31 16:10 作者:bili_64701273658 | 我要投稿
尽管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老鼠仓等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依然有人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法制的完善,证券市场诚信氛围的形成和监管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老鼠在阳光下现形,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厉惩罚。
典型案例:马乐,1982年出生,清华大学硕士,2006年毕业后进入博时基金工作,2010年7月起担任博时精选基金经理。
2011年3月9日至2013年5月30日,马乐在担任基金经理期间,投入本金300多万元,操作“金某”、“严某进”、“严某雯”三个股票账户,通过临时购买的不记名电话卡下单,先于、同期或稍晚于其管理的“博时精选”基金账户买入相同股票76只,累计成交金额人民币10.5亿余元,从中非法获利1883万元。
2013年7月11日和12日,证监会冻结涉案3个股票账户,冻结资金共计3700万元。7月17日,马乐到深圳市公安局投案。
2014年3月28日,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马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追缴违法所得1883万元,并处罚金1884万元。
广州越声理财警示: 基金、保险公司、券商等资产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职位的关系,有着天然的信息优势。他们利用未公开信息牟利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受托管理人的一般诚信原则,也对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和投资者利益构成了严重损害。 这些“大师”偷走的不仅是投资者的血汗钱,更是市场参与者对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信任。
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财富管理的本质都是帮助客户完成资产的保值、在客户的风险偏好内追求更高的收益率。
但拿着客户的血汗钱,去谋求一己私利,这样的损公肥私的恶劣行为不仅触发众怒,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各位朋友切勿触碰这条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