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 第四章 动

苏州,古称吴。历史悠久。自辛亥革命爆发,苏州宣布独立之后,改苏军都督为江苏都督,实行军民合治,称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府所设苏州。民国元年1月,废苏州府,复将长洲、元和二县及太湖、靖湖二厅并入吴县,同时将震泽县并入吴江县,昭文县并入常熟县,新阳县并入昆山县。从此,地名称苏州,建置称吴县。
苏州最著名的,当属苏州园林了,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拙政园则是一代名园,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
不过自从上次回廊坍塌意外砸到人以后,这清丽的院子也是落得冷冷清清了。杜鹃花倒是不受什么影响,依旧生机勃勃。
“繁谊姐姐,你觉得景懿剧院怎么样啊。”秦焕樱在前面一边走着一边转头问,绣花鞋上落了一层灰。
“还不错啦,场子大,灯光亮,后台也宽敞......”秋繁谊看着盛开的杜鹃花随风而动,无意识地说着。
“我是说老板啦,”秦焕樱跳上前面的小阶梯,转头看着秋繁谊,“老板怎么样,人好不好?”
“老板么?看着有二十五六,”秋繁谊转头,“不过我觉得他不像是个戏园子的老板,倒像.......”
“倒像什么?”秦焕樱眨巴着个大眼睛,好奇地问道。
“倒像是个读书人,教书先生什么的,”秋繁谊顿了顿,“我感觉这人不简单。”
“繁谊姐姐,快来看,这边的杜鹃花好漂亮!”不知道什么时候,秦焕樱已经跑到走廊的那边去了。
“哎,来了。”秋繁谊叹了口气,赶忙应着。
杜鹃花略有些甜的香气丝丝缕缕的,风一吹,便像活水一般地流动在园子。
粉嫩粉嫩的样子,惹人心醉。
“这花真漂亮,可是这些日子里,来看的人也没有几个吧。”秦焕樱嗅着杜鹃花的香气,无不惋惜地说着。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丁宁莫遗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
一个儒糯的男中音跃入秋繁谊与秦焕樱的耳朵,二人同时转头,看见了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
“这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杜鹃花词》,”那年轻男子也看见了她们,转过头来自我介绍,“我叫李亦宁,江苏大学的学生,家住在苏州,所以常常回来,今日特来拙政园赏花,不曾想竟然在这里遇见了秋小姐和秦小姐。”
“你认得我们?”秦焕樱漂亮的大眼睛里闪动着好奇的光。
“在我上国中的时候,曾经和几个同学偷跑着去看过你们的戏,从那时起,我便喜欢上了戏剧,考入大学之后,和几个有相同喜好同学组建了戏剧社,我曾经创作了一个剧本,”李亦宁从怀中抽出一本手掌大小的小册子,“这是在我组建戏剧社之后写的第一个剧本,我非常喜欢,所以随身带着,算是为两位所写的吧。”李亦宁将小册子递到秋繁谊手里。
“多谢李先生,繁谊一定会好好看看这剧本的。”秋繁谊点点头,眉眼弯弯,伸手接过小册子,小心翼翼地揣入怀中。
“秋小姐若是看完了,请在明日到十全街的同华茶楼找我,我约了戏剧社的同学在那里喝茶,上二楼包房即可,”李亦宁说道,“在下还有事,就先走了。”
“李先生慢走。”秋繁谊点头,轻轻一笑。
回到家里,秋繁谊掏出那本小册子,这是个边角已经略略泛黄的小本子,打开来看,黑色墨水的笔迹甚是秀气。
“当年师傅特意教我和焕樱识得几个字,现在倒是派上用场了。”秋繁谊自顾自地说着,在桌前坐下。
小册子的封皮上,用小楷写着两个娟秀的字:红线。
秋繁谊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
“想我自小来命苦,辗转几度命运可难经受,这十几载好似梦,梦里隆冬寒雪飘,欣喜这年里头唱团圆唱个不尽,伤我心是从此姑苏只我一人孤。如若往日嬉笑好比春江明月,如今梦里独留个烟花,不如那镜中繁华,水中明月。”
秋繁谊的心隐隐一动,仿佛里面有什么沉睡的生命,在这一刻被唤醒了,可是无论这条生命做什么,哪怕是微微地睁一睁眼睛,都会让秋繁谊这颗早已经不再流动的心,变得疼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