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瞎扯淡外传】东部季后赛猛龙解读:林书豪为何几乎没出场机会?

看到这个标题,我估计有人会说“林书豪对于猛龙就是半路加入的一个底薪替补,哪来的球队地位?”
在这我要讨论的地位,指的是他登场时间、机会这个地位。
我们知道,林书豪本赛季于2月14日首次出席猛龙的比赛,赛季结束出席23场,其中3场首发,场均18.9分钟出场,贡献7.0分、2.2助攻、0.4抢断,但总体命中率为37.4%,3分命中率为惨不忍睹的20%。发挥时肉眼可见的不稳定:有高光的单场20分,也有全能的12+5+5的的成绩单,但对应的,23场出场有14场3分命中率低于50%,而14场里11场3分命中率不超过20%。可以说,后卫中这样的发挥太不稳定了。
考虑到季后赛比赛强度更高,对于命中率影响会更大,可以预见林书豪的表现可能会更加糟糕。
难道是经历了大伤后林书豪已经失去了他对于NBA的适应力了吗?
若参考赛季前段在老鹰的表现,便会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成立:
在老鹰时,林书豪作为球队未来基石特雷·杨的替补场均出场19.7分钟,与在猛龙期间相差无几,但他贡献的数据为:场均10.7分、3.5助攻、0.7抢断,而命中率上,总体命中率46.6%,3分命中率为33.3%。这是林书豪在老鹰出席51场比赛的数据,而这期间仅仅只有1场首发,从这可以得出:
林书豪并非不能打NBA了,他只是单纯的与猛龙体系给的定位出现了不兼容的问题。
林书豪整个生涯经常能稳定发挥,能打出一高光表现的赛季有哪些?
首先是尼克斯奇迹开始的林疯狂,接着到黄蜂,然后为篮网,接着就是本赛季老鹰时期。
没提及火箭与湖人主要是因为他的发挥与其球队给予的登场时间对比显得有些不够匹配,虽然黄蜂期间账面的数据甚至不如湖人、火箭时期,但这个赛季林书豪的表现是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认可的,赛季末还成为了最佳第六人的竞争提名者,可见其发挥之可观。
而篮网时期作为球队当家后卫,在不考虑伤病太多的背景下,林书豪的发挥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准明星级别的发挥(虽然如果保持健康势必会因为各个球队针对研究而数据滑落)。
在老鹰时作为特雷·杨的替补,林书豪又找回了黄蜂时期第二春的发挥。
那么低迷期呢?
排除林疯狂前按死在板凳彻底没有发挥机会的时间段,第一段下滑就是安东尼复出,纽约的林风暴与纽约之子展开合作本应该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但很明显,安东尼与林书豪之间的磨合并没有收获理想的结果,赛季结束后,林书豪也随着火箭当时开出的“毒药合同”离开了纽约。
而加盟火箭时,火箭刚完成另一笔交易:将马丁等人送出,换来了詹姆斯哈登。两人一度被称之为后场双枪“哈林组合”,最佳第六人与林风暴会产生怎么样的火花,这让众人非常期待。但现实却是还是太骨感:哈登大包大揽成为了新兴的超级明星,而林书豪则陷入了“高薪低能”的批评。两个赛季里,林书豪并没有打出众人所期待的经验,偶尔的灵光一现并不能证明他与哈登之间有良好的化学反应。最终,林书豪离开了火箭,被交易到了湖人。
而湖人也出于紫金王朝结束的时间,科比刚经历一个因大伤仅仅出场6场的失意赛季,渴望浴火重生英雄归来,而林书豪渴望能在新东家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令人遗憾的是,林书豪与科比的合作同样并不愉快,当时主教练斯科特对于球队缺乏掌控,攻防战术构建也建树乏力,最终走上了“明明说好要给科比减负,但却在死用科比的路上越走越远”的不归路。由于科比本身对于篮球的理解超群,所以确实各方面处理球也是科比优于其他湖人球员。但也因为这个情况,科比成为了湖人的哈登、詹姆斯这样的球员,而与哈登与詹姆斯的最大区别则是科比已经不年轻,他经不起这样毫无止尽地过度消耗。于是在科比健康的35场里,科比大包大揽,林书豪没有发挥空间。
那么在科比受伤之后呢?湖人进入了重建模式,球队开始重用新人,总之,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给林书豪太多发挥空间。
这么听着,是不是觉得这不应该算林书豪的问题呢?
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注意到林书豪是一名偏传统的控卫,他有一定的个人攻框能力,但关键是他需要一定的球权和合适的定位才能打出足够高效的发挥。
而这是安东尼、哈登、科比,以及现在猛龙所给不了的。
林书豪发挥出色的时间段里,他的出场伴随着的是偏向核心后卫的打法。虽然林书豪因为与哈登、科比的合作中对于自己无球进攻能力有了不错的提升,但林书豪终究是一个吃球权,需要符合其风格体系的球员。
林书豪擅长什么?从他的高光表现里看到他非常擅长打挡拆,在比赛中我们无数次可以看到林书豪通过高位与地位蓝领的互动杀伤内线,给对方造成打击。而林书豪的投射手感也自然是在舒服的节奏中养出来的,因此,林书豪加盟猛龙时,球队给林书豪做定位方面,肯定是出现了问题。
同时林书豪始终不能避开的缺点:对抗能力。因为对抗能力的差距,导致林书豪的防守一直是软肋,当他把力量集中于对抗, 他的脚步会容易跟不上,当他尝试尽可能跟上对手,很可能对方也就直接用身体起速扛着林书豪进内线了。
那么知道了林书豪的风格以及他的优劣势后,我们再回看在猛龙的环境:
猛龙纳斯体系下,拥有单打特权的是莱昂纳德;势必大量持球的洛瑞;还有新单打能手的西亚卡姆。其中西亚卡姆的得分集中于篮下,因此当西亚卡姆持球时,篮下需要清理出空间方便西亚卡姆杀伤。而洛瑞的球权用于组织和偷分,组织在于利用挡拆拉扯,而偷分指寻找抢3分或者突然冲击篮筐的上篮2分。因此当洛瑞持球,篮下的球员得上提给挡拆。至于莱昂纳德,因为纳斯根本没有怎么给莱昂纳德安排无球战术,导致莱昂纳德成为了纯持球进攻型的球员。3个球权高占用率的人在队,而且比赛各个时候至少1人在场,这势必会让林书豪的球权掌握减少。
那么林书豪打不好的原因是“没球权”吗?不全是。
我们说过林书豪擅长打的是挡拆配合,尤为善于与蓝领型内线进行搭档。在常规赛期间,林书豪与伊巴卡搭档的时候也有上佳效果,因此可以见得,不是不能打。那么问题就在于定位上了:
因为球队已经有了一个核心后卫打组织,因此对于林书豪的期待,球队更多是寄于空位三分的发挥,而这个偏偏是林书豪并不擅长的得分手段。
在不舒服的进攻节奏下林书豪的进攻发挥自然会显得低迷,而与此同时自然地会把他防守端的缺点放大,显然会出现的进攻铁防守被爆的局面彻底让林书豪在猛龙没了发挥的机会。
因此,林书豪没有登场机会未必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更多的应该还是其擅长点与所需要的战术定为形成冲突,也因此林书豪在目前纳斯的用人体系里没有地位。
另一边,范弗利特在经过东决前三场令人抓狂的低迷后,终于在G4为主帅挽回了颜面。终究是符合纳斯体系的球员,哪怕有较长的低迷,也不会轻易被搁置。
林书豪要说输地位,大概就是来得太晚了吧,毕竟到2月做的签约,不会给太多时间去磨合,更多的是寻求即战力,林书豪没能成为那个即插即用的人,只能接受目前被搁置的现状。
至于接下来的比赛林书豪如果不是在猛龙大胜或者大败的局面将很难在常规时间得到机会,除非纳斯想来一个奇兵,弄一个突然变阵打雄鹿一个措手不及。而就这个思路,我的现在的角度来看会显得比较冒险:
首先不谈较长时间没接触比赛的适应期,从对位上雄鹿有不少人高马大的球员,即使身高偏矮能进入轮换的也是有迷你詹姆斯的布莱德索。因此防守端很可能成为提款机,而范弗利特的身体更为强壮,哪怕进攻相对低迷,他防守端也不会像林书豪那容易吃亏。
接着是刚才一直提的:定位。如果现在要下一步奇兵棋,那么纳斯该如何定位林书豪的位置?因为林书豪善于打挡拆突破,因此上场阵容就需要有善于投空位投射的外线,还得有善于高位挡拆配合的大个子。
这里大个子的选择有加索尔和伊巴卡,问题到不是那么大。外线的话,篮子较为稳定的锋位有莱昂纳德,后卫有鲍威尔、格林、洛瑞,如果不再坑还可以有个范弗利特。
以猛龙应对雄鹿的整体较高阵容来说,不太可能上双控卫,否则容易被针对身高打爆。因此排除了林+(洛瑞/范弗利特)这种搭配,因此更多的只有把莱昂纳德与格林搭上,加上西亚卡姆和伊巴卡或加索尔。
如果要这么上,那么就必须为莱昂纳德布置无球跑位投射的战术,就现在来说,纳斯恐怕并没有这张底牌。
最后才是林书豪久疏赛场的状态问题,虽然论距离常规赛没那么久,但季后赛来说,林书豪上次打季后赛是3年前了,而且当时是只打过首轮,因此别说东部决赛,哪怕是次轮林书豪都没经历过。如果这时候纳斯打算放林书豪作为奇兵,真的是很冒险的一个举动。对于刚上任第一赛季的新帅来说,想必也没这个胆量做这么冒险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