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思考问题?以日本排核污水为例。但只有问题没有结论
摘自1986年3月17日在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十届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说了什么,想起到什么效果,具体效果如何
首先,直接提出办好实事的五项原则,说是通过实践总结的,没有讲细节。然后就是逐条讲每项原则。第一,办代表多数人利益的事。这是一个我党执政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党的起源;另外,代表多数人的利益容易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办起来会相对容易些。第二,办群众急迫的事。这些事对于群众的当下有较大的影响。第三,办长远有利于群众的事。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为人民着想。不能只考虑当下,也不能只考虑将来,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当下的事要为长远的事做准备,长远的事要结合当下的事,可以理解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四,要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提高精神生活。要让人民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欢做的事,内心得到满足的事。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允许人民有更高的物质追求,允许人民去突破现有的生活。第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办力所能及的事。这个很重要,世上事有千千万,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挑选出其中关键的,能做成的事去做。什么事都想做,力量分散了,反而什么也做不了。
希望能真正的做成实事。
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这是具体的做事指南。实事求是最基本的原则,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把事情做好。前两个相对来说更容易一些,而且也是第四项的基础,如果没有物质,那精神也很难支撑。第三项,相对较难,对于领导者有较高的要求,首先他要能看得远,其次他要让底下的人同意他并去执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要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否则也很难办成。
包括了做事的基本原则,考虑了群众当前和将来,物质和精神。比较全面。
我的观点
这些都是很好的理论,但要真正的实施才能取得效果。自己在分析事情,写东西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比如,时间上当下和将来,难易程度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上等等。
比如以日本排放核污水为例。从科学的角度看,他们排出的到底是核废水还是核污水?各项指标是什么?检测的方式是什么?标准是什么?从这些数据上看他们排出的水是否安全?如果全世界都认为是安全的,那应该就不会吵了。但现在是各国,各机构,对此持有不同的意见。这又是为什么呢?各国的到底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在看待这个问题?各科研机构为什么不出面发声呢,是因为没有数据吗?从大众的角度思考,这个东西到底安全吗?如果不安全那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现在已经开始排了,抗议和投票好像不起作用了,有没有实际的可操作的提供保护的方式呢?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件事一出,民众可能会恐慌,可能会有不理性的消费,比如购买食盐,剂量检测设备;也可能会刺激某些企业去研发一些“抗辐射”的产品。。。
其实所有的思考都应该在最后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否则思考就仅仅是头脑风暴。但因为没有相关的数据,也只能是猜测。其实只要给出相关的真实准确的数据,这个问题应该就能解决了。
我的启发,今天就能做的事
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现状,要保持客观,理出一个合适的行动方案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