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吴下谚联》清 王有光 (五)

2023-08-14 11:18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人人有面树树有皮 人活世上,你顺从理自然有脸面,这是因为他心怀惭愧。如果人不顾及自己的脸面,那么很难生存。 树木的生长,只要靠树皮提供养分,这是树得到润泽。要是树没了皮,树将会枯死。 我家乡有个小偷,被官府抓走坐牢,两年后释放,他的脸被刺青,因为羞于见到亲戚邻居,在回到家的那天夜里上吊自杀。 在北庄祖墓有颗桧树,大概有二百年的历史,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忽然在传说这颗桧树树皮能治百病,苏、松、太三地方的人一听到这传说,都赶到北庄祖墓来取树皮,当地人根本无法制止,也就两个月桧树的树皮被取尽,后来枯死了。 人之前有脸面忽然失去脸面,有很多人因此而死去,不止小偷,大家都这样,但这位小偷因为羞愧,自己上吊自杀,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树原本有皮忽然无皮,也会枯死,不单独桧树,所有的树都是如此,但因救人而死的桧树,别的树比不了。 棺材头边无咒死鬼 郑国讨伐许国,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公孙阏暗中放箭射死考叔。庄公不知道是谁杀了颍考叔,于是请来巫师诅咒暗杀考叔的人。当夜公孙阏死去,庄公怀疑公孙阏是因为诅咒而死的,心中极为不忍,其实庄公不知道公孙阏的死不是因为诅咒。 当时颍考叔为人纯孝,曾经教导庄公孝道,这一次讨伐许国,他奋勇登城。公孙阏因为私怨暗杀了孝子忠臣,引起神人共怒,此时天地再也容不下他了,即便逃脱国法的制裁,神明也会很快诛杀他,这样的人根本不需要诅咒也活不长。 如今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可以说是祸福惟人自召啊。一些愚夫愚妇,总把他们想不通的事,往鬼神上推,整天疑神猜鬼。所以,才有这句“棺材头边无咒死鬼。”的谚语。 杀得穷汉做得富户 穷,指贫困,贫困是把刀;富,指钱财,钱财是把刀。 穷、富里面,杀机隐藏着。如果人带着贫困这把刀,这刀是砍在自己身上;人带着钱财这把刀,是用来砍别人的。按这道理,富翁杀人吗?富翁不必杀人,但你要成为富翁就不得不杀。或者说穷虽然穷,但还能像个汉子,怎么说杀就被杀了呢? 《素史氏》说“被人称为汉子的,无非就是喜欢赌博、喜欢喝酒、喜欢和人起冲突,这几点就是他们被富翁所杀(夺取钱财)的原因。” 又有人说“穷虽穷,还是条汉子,这是我的命。穷困的汉子,根本不可能成为富翁,您何以得知是被富杀了呢?” 《素史氏》说“穷汉之前的理想也是想做富翁,可是因为他很难留得住钱财,最后变成看不到尽头的穷困。对,没错。之前有点小财,但这点小财导致他被杀(成为穷汉)的起因而已。” 天要落雨娘要嫁人 天,纯阳体性无阴,如果要下雨是阳求之于阴。娘,孤阴体性无阳,她要嫁人是阴求之于阳。二者的求都如射出的箭,如浆点腐,谚语讲的是这个意思,表达势已成无法挽回。 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书里面所讲的道理,人都能得到利益,为何单独穷人不行呢?因为穷人上不能抚养父母,下不能养育子女,生活极其贫困,救援自家人免于死亡都也无能为力,怎么还有那份闲心学习礼义,这是事实决定他没办法学习。 如果富人去教学,有什么不可以呢?《素史氏》说“老师所教授的学识,即是自己所读的书。但是书中所有的说法,都在指责富人。比如《大学》是去蒙昧的书籍,里面所教的这句‘悖入悖出’,或这句“以身发财,务财用必自小人。(大意:人一心想着聚敛财货,必然是德行浅薄的小人。)”富人高声教人读,毕竟不舒服。 人直不富港直不深 人生而正直,无愧此生,应当会有好报,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泥污不停,这是宜富宜深的说法。为何有“人直不富,港直不深。”这样的谚语呢? 《素史氏》“人生而正直,所遵循的理也正直,他死了名声也正直。说沈万三死后游历十八地狱,他每到一处地狱,狱卒都来向他索要钱财,但沈万三没钱给,于是众鬼争着殴打他,说‘你是个大富翁,这谁不知道啊,我们盼望你来这儿很久了。’万三委屈的说‘我活着的时候的确很富,可是我现在已经死了,一分钱都没带过来,让我拿什么给你们呢?’” 黑眼乌珠见了白铜钱 人都有眼睛,眼睛像个珠子。除了白边,就是乌珠,乌是黑的意思。说乌珠,又说黑,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见白铜钱的缘故。其实铜钱是黄色的,但为何说它是白的?因为以黑眼来看,铜钱就是白的。眼珠原本是乌的,它一见到铜钱的白,珠会更加的黑。 雨打上元灯 云掩中秋月 或许有人会讲这场雨杀了大好风景,有的人或许会感叹在赏灯日遇上这么个坏天气,但这二句不能算是正常的解释。因为上元属木令,木不能生火,水是压制火,而有雨打灯。遇到上元节下雨,这一年火衰弱而无法压制金,到了中秋金旺时,水相泛为云,以水济水,所以掩盖住月亮。因而,上元下雨,中秋必定无月。 药医不死病 佛度有缘人 药是治疗那些不致命的病,否则药根本没任何效果。佛必须度那些有缘的人,难道说佛有私心? 《素史氏》说“人所生的病不同,有人所生的病是死病,有人所生的病是不死病。但是不去医治或者耽误医治,生死病的一定会死,生不死病的也会死,这跟药效没任何关系。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与佛都有缘,没有一个是与佛无缘的人。但要是有人丧失自己善良的天性,不但丧失善良的天性还无法恢复本性,所以出现能度的人少,不能度的人多,这原因不出在佛那边。” 老和尚看狗 练我不如他 世人以为这句是羡慕语,《素史氏》说“不对。老和尚整天在蒲团打坐,烧烧清香,吃吃苦茶,面对世尊金容,享受今生清福,培来世善根。老和尚每次想到人道众生、以及那些畜类,都感叹自己不能将他们度尽。说到狗,是畜类中最贱的一种,它们披毛吃屎,在光天化日之下野合,与人比较那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老和尚某天闭目静修,顿断‘我’字,说‘不如他’,这‘如’字应该以‘似’字来理解,不能作‘及’字理解,‘我不如之’,这句话非常的绝。按此推理,人所谓的修行,其实在意的还是那些外在的东西。行者应该贮冰心于玉壸,用冷眼观察尘世,心心念念,可怜自己在人间作无谓的周旋,追求、沉迷于感官的悦乐,一切的扰扰纷纷,就如贱狗野合,于是毅然醒悟说‘我不如他,我不如他。’” 止顾羊卵子 弗顾羊性命 羊肉的味道好,但味道更好的是羊睾丸。以前有人极为喜欢吃羊睾丸,他每天必须吃羊睾丸,早上吃一个,中午吃一个,晚上吃一个。 羊肉确实好吃,但羊全身皮肉都可以吃,人想吃羊肉也就是杀一只羊而已。但这位只吃羊睾丸,为了吃它,每天要杀几只羊,但是这人不管不顾。吴下人极为厌恶这种奢侈作风,骂他因贪婪而伤命,恨此人的残忍,所以才有这句谚语。 单见鸡吃水 不见鸡撒尿 鸡没有肾脏,所以不撒尿。它也和其他动物一样会饥渴,所以也喝水。人只见到鸡喝水,不见鸡撒尿,心想这长期贮积,鸡肚子里面肯定都是水。哪知道杀了鸡,才发现鸡肚子根本没水,迷惑这水消到哪里去了? 《素史氏》说“有肾脏的动物,尿往一处流出,人都可以看见。而没有肾脏的鸡,就如没有水道的田地,水消耗到田地里了。” 师姑趁夜载 来去没得闲 既然成为师姑,这么会有趁夜载而滋扰的。或许有些是半路出家,还有未了的前事。 古时候很多有才华的女子流落在院坊,到了晚年开始修行。以前苏东坡和一位叫琴操的妓女讨论诗,琴操对答如流,到最后一句说“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琴操从此句顿悟出家。像琴操这样的,会再趁夜载吗? 说到会趁的人就属苏东坡了,他呢不谈诗的时候谈禅学,来去都闲。苏东坡有说“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此句可证实,苏东坡真的闲,但佛印不乐意了,他说“学士闲了半日,小僧忙了半日。”要是佛印像女尼趁夜载,岂止忙半天啊! 清明不拆絮 到老没成器 这是对年轻人讲的,说让在少年时期,应该将身子打熬得坚韧,不要一遇到风侵寒损,便生病躺好几天,整天一副儳焉的样子,这还怎么架海擎天,成就事业呢。《孟子》说“天降大任”,也是说还未显达时,要有所准备,打好基础。 到清明节时,春季已经过去一半了,夏天正悄悄靠近,这个时候要是不拆絮,春日迟迟,人在重裀叠袴中,会养成懒惰娇气的性情,这就是晏安酖毒,怎么能成大器,少年所养成的习惯,到老都改不了。 一锄头动土 两锄头也动土 有一老实的农民,经过一座小庙,看见有一丛小草,便拿起锄头将草锄去。回到家,的了寒热病,口中说谵语“太岁头上动土”,于是家人拿酒拿羹拿金帛,百般向小庙的神明祭献,这病才好。 老实人的大哥后来听到这件事,非常气愤,拿起一把锄头就直奔小庙。家人急忙跟来阻止,但是大哥已经朝小庙的墙壁来两下,小庙的墙壁被这两下锄头给毁了。 小庙的神明还找老实人下手,小鬼看不下去了说“弟弟就只是锄那么一下,大王已经惩罚了他随便动土的罪过,也因此得了好多酒食金帛。可是今天是他大哥把庙给毁了,他的罪过比他弟弟大多了,这一次应该找他大哥问罪,不应该找弟弟才对吧。” 神明说“你们不懂啦。一锄头是动土,两锄头也是动土。老实人的一锄头,我一惩罚,他就怕了我;而这个两锄头的,一看就是不怕我的人,我一惩罚他,这是徒增他的愤怒,”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所以聪明的才能成为神。 打杀人偿命 骗杀人弗偿命 汉高约法,萧相明刑,杀人的人该死,到现在还是最高的刑罚。故意打死人的,是属于有意杀人,罪当斩;而那些无意之中打死人的,属于误杀,罪当绞;二者都得偿其命。 还有一种嘴上说着甜言蜜语,其实在肚子里暗藏杀机的人,把人骗得天花乱坠,公子被杖杀,美女自上吊,有一些名士也受这种人的蛊惑,最后被逼投河奔井;要是有富翁中了其圈套,便要荡产倾家。要是堕入他人的迷魂阵,最终会酿成悲剧。 以前有一位这样的人,很多被他蛊惑死的人到冥司那儿告状,请求依照打死人来判罚,令此人偿命。 冥君命鬼卒去把此人捉来,冥君严厉质问“你用了什么骗术,将人害死?” 此人说“我不会什么骗术啊,我这人整天在家认真读书,常写些诗作些赋而已。”冥君见此人面目和蔼,脸带微笑,他刚才的愤怒缓和一些。 也在这个时候,冥君放了一个屁。此人急忙跪下,用手做捧状,说“恭惟大王高耸金臀,洪宣宝屁。这屁真是清音入耳,依稀如短笛发出的声音;香霭袭人,彷佛烧刀之味。” 冥君被此人说的满心欢喜,于是下判决说“你们这些寃魂债主,是你们自己爽他的阿谀,我没法追究谁对谁错。所谓的设局欺骗原本也不是什么死罪,我也只能释放他还阳。被骗的人,你们也赶紧去投胎吧,不要再心怀怨恨了。” 众鬼很不服气。于是冥君令鬼卒去拿十贯冥库钱,做东摆下宴席,当和事佬,调和众鬼对此人的怨恨。酒席中,冥君命此人作赋为众鬼送行,以此化解众鬼的怨恨。 此人对一位公子作祝词说“千金投采局,百宝润红妆。”公子听了很高兴。 他又作祝词给一位美女说“来生作才女,去嫁有心郎。”美女很开心。 写祝词给名士说“平步青云路,先登白玉堂。”诸名士也很乐意接受。 最后他写祝词给众富翁说“田地山成玉,儿孙雪见汤。”富翁一听不高兴了。 公子急忙躬身作揖为此人辩解说“足下真高明,难道大家没听过,凡是通过刻剥而来的钱财,是无法长久的。只有朴素才是被人所称道,他在此说到你们的儿孙,是近期远约。” 于是,众鬼和和气气与此人作别,转轮主各善遣之。 无寃不成夫妇 无债不成父子 无寃不成夫妇,是丈夫寃呢?还是夫人寃?无债不成父子,是父亲欠债?还是孩子欠债? 《素史氏》说“好像都包含。世间人称恩爱夫妻,为寃家欢喜;经常吵架的夫妻,为欢喜寃家。父负子,人们称为这孩子是来讨债的;子负父,人们称为这孩子是来还债的。这句谚语,只能这样理解了。” 道是无棺材一交跌杀马槽内 我曾经听过这句谚语,但只是一听便过,没怎么留意。后来和一些习武的人有来往,看见他们的马槽与棺材的形状一样,才发觉这谚语真是形容到位。 有位讲话幽默的道士叫钟千乘,他居住的安亭镇有很多读书人,一天他和当地的士夫聚会,其中一位士夫拿他的名字“千乘”开玩笑说“道士无棺材,一交跌杀马槽内。” 钟千乘慢声回答说“一交跌杀马槽内,不道士无棺材。”大家笑得前俯后仰。 (摘录白话竟)

《吴下谚联》清 王有光 (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