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背刺不懂感恩,尼日尔反手送上反法示威,这下撞上铁板了
距离尼日尔政变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法国在当地成为“过街老鼠”,美国下场谈判也没捞到好处,可以说,在尼日尔发动政变的那群人,就是四个字——“油盐不进”。
不过,法国同样不会轻易放弃。简单概括,法国跟尼日尔算是杠上了。

近日,马克龙在巴黎发表讲话,先是罗列了法国的“丰功伟绩”,比如打击极端主义的“薮(sǒu)猫行动”、“新月形沙丘行动”。这些行动,成功阻止了极端组织在非洲的扩张。然后,他认为尼日尔总统是民主选举上来的,而且其为人正直勇敢。最后,他表示,不承认政变,将敦促西非国家采取负责任的政策。
换句话说,马克龙的意思就是,法国的军事行动,保住了尼日尔等国家。这一场政变,破坏了尼日尔的民主。
一番言论总结下来,法国似乎站到了道德制高点,发动政变的人成为众矢之的。就差说上一句,尼日尔应该知恩图报,不要不识好歹。
其实,这就是西方国家已经根深蒂固的殖民思想,也是西方惯有的高傲。
在不涉及自己的利益时,他们的发言是公正的,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强盗的逻辑便全盘托出。
事到如今,还有谁听不明白?

马克龙的话只会引起尼日尔人民的愤懑之情。当地时间9月2日,尼日尔再次爆发大规模的示威,他们聚集在首都的一处法国军事基地,要求法军撤出自己的国家。
距离上一次驱逐法国驻尼日尔大使,不到24小时,法军也成为“炮轰”的对象,足以证明,马克龙的言论不过是浪费口舌。
不论是法国,还是尼日尔,没有一方想要示弱。
对于法国来说,尼日尔跟“殖民地”没有什么区别。说好听的,是他们在这里经营数年,不好听的,就是他们在这里“耀武扬威”。更何况,这里的铀矿还具有经济利益,法国独揽开采权,一旦退出,便是把到嘴的肥肉拱手让人。目前来看,欧洲经济下行,欧盟也发挥不出应有的驱动力,肉本来就不够,再少一块,更是不可能。

对于尼日尔,这一次政变便是争取“自主权”。人民所接受的“民主”,是西方国家强加的思维模式。其次,国家明明坐拥一座“金山”,摆脱不了贫穷的同时,还要忍受法国的说三道四。政变带来的结果,还会比之前更差吗?而且,这一次,他们是为自己的“自由和财富”在战斗。
只能说,法国这次真的撞上铁板了。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解的地步,除非有一方选择让一步。可是现在的局势来看,发生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马克龙在讲话中说了一句——不要家长式作风,也不能太软弱。说白了,法国想要在这件事情中拿捏到恰到好处的分寸,不比带领欧洲走向“自主”简单。
试想一下,在已经激怒尼日尔人民的前提下,放弃“家长作风”,又要顾忌自己在非洲地区的势力,不能让尼日尔爬到自己头上,何尝不难?

况且,法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首先,碍于国际局势的复杂程度,法国犯不着下场动真火,不然也不会敦促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采取相关措施。其次,法国虽说有1500名士兵,但非洲地区有瓦格纳集团。最后,法国经济实力有限,国家内部矛盾尚未解决。
这样一看,尼日尔至少还有民心所向,若是能够抵住法国的压力,找到权衡的办法,“自由”的开端或许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