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8.35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35、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从广义说,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进步的状况,它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产、文化、思想和社会风尚。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它表现为劳动工具和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增长以及由此引起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物质文明愈高,表现人类离开野蛮状态愈远,依赖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强。精神文明包括教育、科学、文化、以及理想、道德、传统和风尚等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阶级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来是互相依存又或许促进的。一般说,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和源泉,精神文明是发展物质文明的必要条件和保证。所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要发展工农业生产,搞好国民经济建设,同时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政治觉悟和精神道德水准。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