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
(本文为现实)
某次,我回到了家里,那是个比较年迈的老房子。我去那里寻找着我的灵感,我到了我的房间,看到了书架,那正是我小学时期的一些纪念品,一本外国名著和我的作文。
本来回到那里仅仅只是为了寻找灵感,却误打误撞回忆到了童年。那正是我的转折,我的灵感。
我翻看着我曾经阅读过的《鲁滨逊漂流记》,和我曾经写过的习作。其中两者之间,存在了某种缝隙,某种距离。前者中所提到过:人多数都是不知足的。那时,我的确有点不知足,这也恰恰是人类的某种弱点。后者中所提到过:没有书籍的人生又是哪种意义所在?后者的基础条件让我更新到了前者,层层紧扣,不可分别。
在我十年后的生活里,一直应证着前者所说的话,我曾多次寻找一些答案,却没有结果。当我尝到了甜头,我便更进一步,殊不知,那正是“人多数都是不知足的”。
继上次的应证,我放弃了很多过程,又在一年以内,渐渐淡忘。可,后者中存在的指引,让我重拾一切,包括她。
随后,我到了我的大学那边,找到了我的同学,不过更应该说是校友。我询问了他们关于她的信息,一人说:我没有阅历。一人说:我何曾帮过忙?那时,我便又一次的“不知足”。我的范围渐渐扩大到整个街区,整个城市。直到整个省份,但,谁会一直顺利啊。
我某次打听到了关于她的消息:她存在另一个省份,去长见识。我当时并未知道他们所谓的“她”是谁。
一次,我去了别的省份的一个酒馆,因为那是上司提给我的要求。那次,真正的诠释了“爱人错过只在一瞬间”。到了酒馆,我开展工作,搜查酒馆里人员的日常习惯。那时,我的余光眺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并不是所谓的“她”,而是我的校友,正是那个时候,“爱人错过”。我找到校友的时候,店里进来了一个人,没错,“她”。
我跟校友叙旧的时候,“她”刚刚坐到了我办公位置的对面。等我跟校友聊完的时候,“她”,离去了。
讽刺的是,我明明对“她”那么上心,我看到“她”离开的时候,并没有认出来。就此,“爱人错过”……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