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宋神宗&向皇后】相敬如宾,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表述

2023-08-10 21:05 作者:清风jick  | 我要投稿

宋神宗(1048~1085)宋英宗嫡长子,生母宣仁圣烈皇后高氏,初名赵仲针。嘉祐八年(1063年),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年),进封颍王。治平三年(1066年),被立为皇太子,娶向敏中曾孙女为太子妃。次年,即皇帝位。熙宁二年(1069年),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创置三司条例,施行新法,以图富国强兵。1085年宋神宗去世,享年三十八。赵顼在位十八年,始终坚持改革朝政。支持王安石变法,又称熙丰变法。其勇于革新的进取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官制改革方面,历史上叫作“元丰改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钦圣宪肃皇后(1046~1101)宋神宗的皇后,曾祖父向敏中是北宋初年名臣。治平三年(1066年)嫁赵顼为太子妃,时年二十一岁。治平四年(1067)赵顼继位,立向氏为皇后,同年生嫡长女延禧公主 公主于元丰元年(1078年去世),年仅十二岁。熙宁六年(1074年)生子赵伸,次日赵伸去世,只活了不到一天。(存疑 见后人物争议)宋神宗去世后,以哲宗嫡母为被尊为皇太后。宋哲宗去世后,力排众议立端王为帝,就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向氏崩,年五十六岁。宋徽宗追念不已,乃数次加封向太后的兄弟向宗良、向宗回,皆位开府仪同三司,封郡王。而自向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这是非常之殊荣。

钦成皇后(1052~1102)宋哲宗生母,出身贫寒,本姓崔,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给朱姓男子,遂改姓朱。宋神宗即位后,朱氏入宫为御侍。后来得到神宗宠幸,生育哲宗在内共七名子女(五女二子)有三女夭折。朱氏为人和善,从不争宠,不干预朝政,也不以自己是皇帝生母而自傲。高太皇太后(即宣仁皇后)却不怎么欣赏她,甚至还经常训斥她,有一次高太后竟然将朱氏骂哭。经过他人劝解,高太后考虑到长远未来,于是提升了朱氏的待遇,所有供奉都按照皇太后的礼节,但朱氏一直没有被尊为皇太后。朱氏在高太后死后还曾帮助高家躲过了灭顶之灾(见轶事典故)1100年宋哲宗崩逝无子,向太后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朱氏去世,宋徽宗追封她为“钦成皇后”


宋哲宗(1077年1月24日~1100年)宋神宗第六子,生母钦成皇后朱氏。宋神宗病危时,高太后建议遵循礼法,立长子赵煦(哲宗五个哥哥都早夭)为皇太子。神宗崩后,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哲宗继位后,高太后听政治,废黜新法,将王安石等人贬黜。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新党执政后,逐步恢复免役、青苗、市易等新法。后来新党内部分裂,使新法大受影响。哲宗在位晚年,因子女夭折备受打击,1100年哲宗崩,享年仅二十五。哲宗无子,向太后力排众议,立端王赵佶为帝。


轶事典故:

宋哲宗继位后,太皇太后高氏,皇太后向氏并尊,哲宗生母德妃朱氏只能为太妃。高太皇太后不喜欢朱德妃,于是多次打压朱氏,还曾将朱氏训哭。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受人挑唆,欲废高氏皇后之位。向太后偶然知道此事,大惊失色,向哲宗申辩,哲宗不怎么相信。向太后便要求朱太妃出面解释。朱太妃是个性格善良、心胸宽厚的人,并没有因为婆母高太后曾经看不起自己而记恨,朱氏劝儿子勿要信谣言,哲宗才作罢。


人物争议:

向皇后生一子赵伸,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褒王伸,熙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生,次日薨。元符三年三月追赐名,赠太师、尚书令,封褒王”此时是1074年神宗已经继位七年。


再根据《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七·帝系考八》记载“向夫人生褒王伸”此时向氏已经成为皇后,如赵伸是皇后所出,应当记载“后生褒王赵伸”或称呼向氏谥号“钦圣宪肃皇后”不应该称向夫人,故赵伸应是神宗后宫另一位向氏妃子所生,至于和皇后向氏是何关系,就不知道了。


【宋神宗&向皇后】相敬如宾,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表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