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中的不对称性,杨振宁如何颠覆了物理学
物理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界规律的科学,它试图用数学公式来描述和预测各种现象。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被认为是普遍适用的,比如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这些原则反映了自然界的某种对称性,也就是说,在某些变换或操作下,物理定律不会改变。例如,在任何时空坐标系下,牛顿第二定律都成立,这就体现了时空平移不变性;在任何方向上观察一个圆形物体,它都保持不变,这就体现了旋转不变性。对称性在物理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简化了物理问题的求解,而且揭示了自然界的深刻规律。然而,在1956年,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认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对称性可能被破坏。本期内容我们聊聊宇称不守恒定律。

什么是宇称?
在介绍宇称不守恒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宇称。宇称是指空间中任意一个点的位置关于原点的对称性,也就是说,如果把空间中的所有物体都用镜像反射一下,那么宇称就发生了变化。例如,如果你站在镜子前面,你的左手就变成了镜像中的右手,你的右手就变成了镜像中的左手。这样,你和你的镜像就有了不同的宇称。那么,物理定律在宇称变化后会不会改变呢?换句话说,如果你在镜子里做一个实验,你会不会得到和在镜子外完全相同的结果呢?直觉上,我们可能会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镜像反射并没有改变物体本身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这就是说,物理定律具有宇称对称性,或者说宇称是守恒的。这个假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认为是正确的,并且在大多数物理过程中都得到了验证。例如,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中,都没有发现任何违反宇称对称性的现象。然而,在1956年,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认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对称性可能被破坏。

宇称不守恒是怎么发现的?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些粒子物理学家却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他们发现,在高能粒子碰撞中产生的一些介子(一种亚原子粒子),在衰变时表现出了与预期不符的行为。例如,有两种介子分别被命名为θ介子和τ介子,它们除了衰变方式不同外,在其他方面都完全相同。θ介子衰变时产生两个π介子(另一种亚原子粒子),τ介子衰变时产生三个π介子。根据当时已知的物理定律,这两种衰变方式都应该具有偶宇称,也就是说,它们的镜像过程也应该是允许的。然而,如果θ介子和τ介子是同一种粒子,那么它们的衰变方式就应该相同,否则就会违反宇称对称性。这就是著名的θ-τ谜题。为了解决这个谜题,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6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对称性被破坏了。也就是说,在弱相互作用中,一个物理系统和它的镜像系统不再遵循同样的物理定律,而是有所区别。

他们进一步推测,θ介子和τ介子其实是同一种粒子,只不过它们具有内禀的奇宇称,而π介子具有内禀的偶宇称。因此,在θ介子和τ介子衰变时,它们的奇宇称会转移到π介子上,从而导致两个或三个π介子的总宇称不同。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θ介子和τ介子在衰变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假设引起了物理界的轰动,因为这意味着自然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对称,而是存在一种隐秘的不对称性。为了验证他们的假设,吴健雄和她的合作者在1957年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吴氏实验。他们利用钴60(一种放射性元素)作为弱相互作用的源,并用磁场使钴60原子核排列成一定方向。然后,他们测量钴60衰变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布。如果宇称对称性成立,那么电子在任何方向上都应该有相同的分布;如果宇称对称性被破坏,那么电子在某些方向上会有更多或更少的分布。实验结果证实了后者,从而证明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假设是正确的。

宇称不守恒有什么意义?
宇称不守恒震惊了整个物理界,因为它推翻了长期以来认为是普遍成立的宇称对称性原理。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此理论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成为了第一批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并为中国科学界赢得了荣誉和尊敬。宇称不守恒是一场革命性的发现,它打开了物理学新的视野和领域。它揭示了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基本的对称性破缺,也就是说,自然界并不完全平衡和对称,而是有一定的偏好和倾向。这种对称性破缺在后来的物理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对基本粒子、基本相互作用和宇宙早期演化的深入理解。例如,宇称不守恒导致了一种新的守恒量的出现,叫做CP守恒。CP守恒是指在物理过程中,如果同时改变粒子的电荷(C)和宇称(P),那么物理定律仍然保持不变。

然而,后来又发现,CP守恒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在某些弱相互作用过程中被破坏。这种CP破缺被认为是导致物质和反物质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宇称不守恒也引发了一些哲学和文化上的思考和讨论。例如,宇称不守恒是否意味着自然界有一种左右之分?左右是否有一种内在的区别和意义?人类的左右手是否也有一种隐含的对称性破缺?这些问题并没有简单的答案,而是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探索和理解。

杨振宁除了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之外,还在物理学上有着其他许多重大的贡献。他在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场论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和创新的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贡献,就是他与米尔斯于1954年创立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是一种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也是后来建立标准模型的基础之一。他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和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对此,你们怎么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