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庙】赶上下雪的尾巴

上次读过这篇游记,恰逢朋友拉我进了古建坑,就一直心痒痒的

在这篇游记下,这个评论拿到了为数不多的赞,也给我留下了印象

正好昨天,北京下了一场三月份少有这么大的大雪。便早早出发去太庙
提前说一下哈,虽然我对古建有兴趣,但很可惜由于入坑没两天,不能说是略知一二吧,也只能说是一无所知。所以虽然想拍点古建的结构,但很可惜压根不知道什么是什么。只能去拍一两张雪景了

在南池子大街人流不息,但更多还是天安门广场把去故宫的人引流过去,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反而一直没什么人


刚进入太庙就心里一沉。一地的水说明雪已经化得差不多了。拍照拍到后来就是背光和雪景二选一了 。゚(゚´Д`)゚。


北京前两天好不容易暖和到可以开迎春花了,结果一下雪又给冻到了。园内的白玉兰更是冻蔫了。二十多度到零度真的是一场寒流的事情 _(:з」∠)_

太庙的布局是三大殿独有一层院墙,正面的门被称为五彩琉璃门,梁和斗拱都是用琉璃瓦构件制成的,非常精巧,晶莹可爱


穿过五彩琉璃门便是戟门了,目前只有照片左侧的一个偏门开放


作为mc中式建筑萌新,自然相比于恢弘的屋顶,更好奇屋顶下面的梁架
戟门正门下面有平闇遮挡,看不完全。偏门倒是能看清一二,不过也是眼花缭乱,把我看傻了 ( ´・・)ノ(._.`)
yysy,即使不做平闇或者藻井,单梁架结构的装饰性也丝毫不差







跨过戟门就是享殿了,相传除去台基的话,享殿略高于太和殿。不过由于正面扁平的缘故,不论照片看还是实地看其实都不算很高,压迫感不是很强
先放一张仅存的几张覆雪的建筑照片之一,是步入戟门后右手的一个偏殿 _(:з」∠)_

至于享殿,正面雪已经化干净了 (´;ω;`)

采用了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顶,九开间五进深,象征九五至尊,仅次于太和殿

进去便是满眼金!金漆平闇,金丝楠木,金砖铺就!而且宽高比较小,显得拥挤而高耸,衬托出了很强的压迫感,在初入享殿的时候被满眼的金色与压迫感震惊到喘不过气来


相比之下,两侧绿漆装饰的梁架和平闇养眼多了

她内侧非常好看的斗拱,以及斗拱独特的昂(是叫昂吧),连到了第二层的斗拱

其实享殿里陈列的展品只有一套编钟,并无其他物品。不过光看斗拱我感觉我能发呆一天 (º﹃º )
古人精妙绝伦的思维让人沉迷,至高无上的艺术用于展示至高无上的皇权。在里面呆上些许时间也体验不到多少因为宽高比的压迫感了,反而被极度的工艺和极度的奢侈夺走绝大多数的思绪

享殿后面的寝殿和祧殿并不开放,而且三殿排布比较密,找不到太多好的拍照点,所以拍的照相对少一些了





我还拍了太庙寝殿的融雪,只可惜不能调整手机镜头的快门,水滴是一滴一滴的而不是眼睛看的雨线,有点难以看清



说起来和这位小姐姐也算有缘,在祧殿的时候看到的,后来在西北门遇到一次,不过因为我去拍植物分开了。绕回五色琉璃门的时候又遇见一次。不过很可惜我重度社恐还是没敢去偷拍或者上去搭话 ( ´・・)ノ(._.`)



因为大多数游客都在内墙里参观,入园走的东门,所以西侧人不多,动静不大,树上积的落雪就多一些。也就便宜了我们,在拍照的时候震下来不少落雪,增添了不少韵味



后面就是绕回南侧的太子林了,正午云渐渐散去,太阳出来把剩下的雪化的差不多了。照片正中的冬青保有了最后一点雪,看着颇为蓬松,映得翠绿可爱


长安街上拍的,沉积了一上午的云渐渐散开,让阳光直接照了下来,回家的路也是个好天气


太庙门票便宜(可比故宫便宜多了),而且建筑等级并不比太和殿逊色太多。关键是人少!墙裂安利一定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