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医保,还需要买商业保险吗?
一、医保的两个账户
首先来了解一下医保的两个账户我们每个月要从工资里拿出2%,充值到医保卡里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相当于超市购物卡,买药、门诊看小病时刷医保卡付款,用的就是【个人账户】里面的钱,其实花的就是我们自己的钱。真正起到医保报销作用的是【统筹账户】,公司每个月会按照我们月薪的7%缴纳医保,其中一小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剩下的部分上缴到医保的【统筹账户】。【统筹账户】属于全体参保人员,当有人生病住院,需要报销了,就会在这个大池子中取出一部分的费用。

二、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
医保政策每个地区不同,报销标准也不一样,但都离不开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这三个标准。拿我们汕头经济特困区举个栗子,在汕头的三级医疗机构就医,【起付线】为1000元。就是说,住院后需自费1000元,才能开始使用【统筹账户】报销。那剩下的费用能全报吗?很难的啦。
在汕头的三级医疗机构就医,职工医保的住院【报销比例】仅为80%,如果是居民医保的话就更低了。

最后还有【封顶线】,连续参保超过12个月,最高支付限额为40万,也就是说,超过40万的部分就得自己出啦。


三、基本医疗保险“三大目录”
上文说到,医保报销比例是80%,但实际上是没有这么多的。因为在进入医保报销流程之前,要先把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费用砍掉。
那这个范围有多大呢?这就要看医保的“三大目录”啦。*这三个目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技术进步而调整。
1、医保药品目录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个目录里规定了,哪些药能报销、能报销多少。
国家医保局将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分为甲、乙两类,其余的药品统称为丙类药。甲类药品是指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之后按规定比例报销。乙类药品是指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需要个人自付一定比例(一般是70%-80%),剩下的部分纳入报销范围,再按规定比例报销。
简单地说,就是甲类药品全部报销,乙类药品只能按比例报销,其余药品,也就是丙类药,一分钱不报。
计算题:小张在汕头的三甲医院住院,用药花了10000元,其中甲类药品6000元,乙类药品3000元,丙类药品1000元,那么小张能用职工医保报销多少钱呢?
解:已知汕头医保起付线为1000元,报销比例为80%,乙类药报销比例为70%,则老张可报销的药品费用为(6000+3000*70%-1000)*80%=5680元
2、诊疗项目目录
诊疗项目目录是指临床诊疗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且由物价部门制定了收费标准的诊疗项目。这个目录规定了哪些医疗服务项目是可以报销的,比如治疗费、检查费、手术费等。病历工本费、美容项目、整容项目等不在目录里的项目,就需要自己给钱的。
3、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是指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在接受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必须的服务设施。医保基金能报销的主要包括住院床位费、门急诊费、留观床位费;不予支付的主要包括就诊转诊交通费,急救车费等。

四、医保VS商业医疗险
1、医保>商业医疗险
✅带病投保:医保可以带病投保,而且所有既往症都纳入保障,哪怕是癌症,只要缴满12个月,他就可以享有医保保障了;商业医疗险则是不可能承保的。
✅保证续保:只要每年按时交钱,就可以一辈子保下去;而目前市面上保证续保最长的商业医疗险,也只有20年。
✅长期有效:职工医保缴满一定年限,比如 30 年,就可以终身享受医保待遇;商业医疗险则是买一年保一年,年龄越大保费越贵。
2、商业医疗险>医保
✅报销范围广我国国产药品有18万余种,进口药有8301种,合计19万余种。而在这当中,社保药品目录仅仅只覆盖了1.3%而已,而且还存在着“进了目录却买不到”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大病需要的价格比较昂贵的进口药和特效药,大部分都属于医保无法报销的丙类药。
✅报销额度高市面上最流行的百万医疗险,能以几百块的保费,杠杆两三百万的保额,大大填补了医疗费用无底洞的风险。
✅解决医疗资源,提高医疗品质中高端医疗险能让我们在面对各种医疗资源的时候做出更好的选择,得到更好的医疗体验。

写在最后
我国人口决定了,医保只能是“广覆盖、保基础”。上到政府、下到医院,都是鼓励每个人都通过商业医疗险来对医保进行补充,社保加商保,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