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机镜头:构图中的眼睛
现在我们切换一下思维,把注意力转向一个极重要的视觉叙事工具—摄影机镜头。
如果没有摄影机镜头来拍摄记录的话,就不会有镜头的语法了。简单说,摄影机镜头的工作就是收集摄影机前面的世界(你所拍摄的场景)反射的光线,并把这些光线集中到你所用的任意一种感光材料(感光胶片或是数字光敏元件)上面。镜头可以很简单,但镜头的工作方式、镜头种类和镜头质量相差很大。
请牢记,构图是通过镜头创造出来的,而且你如何使用镜头决定着在构图上和电影空间中获得的不同效果和结果。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更深入地探究电影摄影机和摄像机镜头的历史和现状,所以我们试着挑选一些主要的兴趣点,它们会有助于你对选择什么样的镜头以及为了这些镜头的语法挑选什么样的摄影机镜头作出更好的决策。
变焦镜头
你可能会使用一些格式的摄影机去拍作品,这个摄影机很有可能就有一个内置的变焦镜头。变焦镜头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在摄影机上面,因为一个镜头就能拍摄所有景别的画面——从广角到长焦。在摄像机的变焦控制上,广角的那一端通常写着“W”,长焦的那一端标着“T”。当摄影机的物理位置保持不变,你用变焦从广角到长焦改变取景时,实际上是在放大原来广角视图的一部分,得到的结果就是一个收紧的镜头里被放大的细节。
变焦镜头是一个由许多玻璃原件和可伸缩的滚筒或吊环组成的复杂结构,它们共同作用以从广角、长焦或是它们中间的任意视图中获取光线。
说到一个镜头要用广角还是长焦,被提到最多的就是焦距,焦距的常用单位是毫米(mm)。所以如果你看到变焦镜头上有一个小的数字单位是毫米的话,那么这个小的数字就代表了广角一端的变焦范畴。因此,比较大的数字就代表了长焦一端的变焦范畴。
到目前为止,我们关于景别、取景和构图的讨论都是建立在摄影机离被摄物体很近的基础之上的,这并非故意为之。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拍一个特写镜头的话,要么把摄影机向演员方向移动,要么让演员向摄影机方向移动。这就像你自己的眼睛一样。如果想看到更多细节,就得接近它,或者把它移到眼前。显然,我们的人眼是没有变焦功能的。我们的视角在一个焦距上通常会被称为“标准”。我们制造的摄影机镜头也有这种“标准”(在极广角和极长焦之间)的视野,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镜头都是用这个标准取景的。它们以自然或中立的视角展示被摄物体或场景,就像它们是被人眼记录下来的一样。简单说,“标准”的摄影机镜头视角取决于镜头的焦距、镜头的直径以及格式的尺寸。
所有这些讨论都指向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镜头传达给观众的感受也取决于拍摄这个画面所用的焦距和摄影机在用这个焦距进行拍摄时离被摄物体的距离远近。标准或中立镜头捕捉的镜头就好像是用人眼而非摄影机去观察表演的。然而,一旦移到了变焦范围的极端,镜头光学元件背后的科学和视错觉就悄悄发生作用了。
一个来自焦距范围较短那一端的广角镜头可以改变被摄场景的透视关系,它夸大了画面里物体之间的距离并扩大了镜头的深度,因此可以渲染出影像的三维透视效果。一个来自焦距范围较长那一端的长焦镜头则会弱化三维空间,并把来自前景、中景和后景的视觉元素压缩为一个紧缩很多的缺失三维透视效果的“空间”。
比如静止的人像摄影,它可能适合用焦距稍微长一点的镜头从较远的地方拍摄角色的特写镜头,那样就不会使一些特征夸张变形(夸大的鼻子、陷进去的耳朵等等)。
当然,焦距越极端,影像的透视就会扭曲得越严重。这尤其适用于短焦距、非常广角的镜头(有时被称为鱼眼镜头),在这种镜头里它们会真正地扭曲镜头的深度线索并夸大三维空间。像这样的镜头就是在告诉观众电影世界中的视角有些扭曲或歪曲,或是有什么不太对劲,可能这是一个噩梦场景或是幻觉片段,亦或是一个角色的思维或行为发生了某种变异。无论这种创造性视觉的理由是什么,它肯定都不是“正常”的。如图3.15所示,其效果也被摄影机的位置和焦距选择增强了。当把广角镜头装在一台离被摄物体很近的摄影机上时,会得到非常夸张的透视关系。当把长焦镜头装在一台离被摄物体很远的摄影机上时,则得到一个平得多的透视关系(如图3.12)。这种压缩可以暗示一种被一个角色引导的“绷紧的”或“单调的”生活,或是一个压抑的、像监狱一样的地方,尤其是当被摄物体周围的背景或是环境也非常小和封闭的时候。
不管怎样,观众可以从所用变焦镜头上得到额外的含义。
焦点:在画面中引导观众的眼睛
我们现在明白了一个镜头的取景是建立在摄影机类型、摄影角度、摄影距离以及镜头焦距上的。画面中被摄主体的构图是你的创造性目标,你现在正依照九宫格定律和斜线法展现那些元素,并深入到画面的中景和后景。电影画面中的这个深度空间也开启了镜头工具箱里的另一个附加工具焦点。
人的眼睛在同一时间只能聚焦于一个物体。就像你从身边的一个地方看向另一个地方,眼睛直接把焦点转向了兴趣新目标,于是产生了焦距不变的错觉。但在现实中,眼睛一次只能聚焦于一个物理平面或距离。摄影机镜头也是一样的。它一次只能在一个距离上清晰地、鲜明地聚焦。这个距离被称为焦点。在这个焦点的距离周围有一个区域也有可接受的清晰度(不模糊),这个区域被称作景深。幸运的是,影像光学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所以有很多可用的图表和表格来帮你预测景深的变化,并允许你在画面中创造性地设置焦点。
设置焦点是摄影师或摄影助理的工作。决定画面构图中什么是主要焦点的重要对象通常是导演或摄影指导的工作。由于在镜头里深入地安排演员和设定服装现在成为可能,所以你需要决定把焦点设置在哪儿(离摄影机距离多远),并控制观众在银幕上最可能注意到的东西。在这出现了另一个镜头语法小窍门:镜头聚焦的东西就是给观众看的最重要的东西。
再强调一次,人类几乎总是聚焦去看所有的东西。我们不习惯模模糊糊(除非我们近视又非不戴矫正镜片)地看东西。摄影机镜头不知道应当聚焦在哪儿,只有摄影师才知道。所以要根据你所希望得到适当关注的东西去设定聚焦平面和景深。观众会想看在焦点最清晰鲜明的区域里的对象。景深以外的任何东西对观众的眼睛来说都仿佛是模糊一片,因此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观看对象。
如你所见,选择焦点的目标是当观众观看画面中的元素时引导他们体验的关键部分。因为人脸和眼睛通常是主要的兴趣目标,所以你可能希望把景深控制得小一点,模糊掉那些可能干扰画面的背景。这样一来,观众就把注意力放在演员身上了,而不是演员身后约9.14米墙上的标志。
不过设定焦点时要小心,因为柔焦或是轻微模糊的镜头很容易被眼尖的观众注意到,而且除非立即得到修正,或画面中引入了其他焦点清晰的元素,否则观众会排斥这个镜头并从观影体验中脱离。在这个例子里你就没有做好一个摄影师或是导演的工作。
变焦VS跟焦点
我们继续在焦点这个话题上多花一点时间,这样就可以选另一种方法来在镜头里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了。如果一个单人镜头结束,在距离摄影机位置各不相同的地方有多个主题,那么把焦点从一个主题移向另一个是可能的。这种做法被称为推镜头或者是拉镜头,具体取决于镜头的调焦环往哪个方向移动以(光学地)在镜头的深度中把焦点从一个距离改变到另一个。它也经常被称为移焦。如果你的目标是在镜头画面中保持聚焦在一个运动的目标上,那么就可以叫它跟焦点。
事实上,推镜头或者是跟焦点就意味着镜头的前景、中景、后景里的一切并不在同一时间都是实的。这个场景,三个区域都有可接受的清晰度是可能的,不过所有这些选项都是景深控制的结果。景深这个概念是之前在前一章提到过的,不过在这儿我们更近一步。我们已经了解,由于镜头只有一个焦点,所以只能创建一个焦点清晰完美的焦平面(或者说在透镜前方一段距离的一小片物理空间)。景深就是在焦点周围清晰度看起来还可以接受的一个区域。
景深区域可以扩大到无穷大或缩小到几英寸几厘米。根据一般的经验,景深会在聚焦平面的前面三分之一和后面三分之二。
决定景深的是捕捉影像时涉及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为了简化,我们只讨论镜头的焦距、镜头的光圈(虹膜)、格式尺寸、主要被摄物体到镜头之间的距离等一起作用于总景深的因素。
逻辑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拍摄一个短焦距(广角镜头)日光外景的远景镜头时,就能得到这个镜头的最大可能景深,很可能从摄影机前方几英尺到无穷远处都有可接受的清晰度。相反地,当拍摄一个长焦(远摄镜头)夜景室内极特写镜头时,则会得到最小景深,可能只有几英寸到几厘米的范围有可接受的清晰度。
你可以使用中性密度滤镜(减光镜)来在日光外景的条件下减少镜头的进光量,或在夜景室内拍摄中增加一些照明来在镜头之间为了创造性地使用焦点而更好地控制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