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29P)内体气的产生与流转,足太阳膀胱经,放血治疗近视,鼻塞耳鸣,骨会大抒
第一次气化水剩余的残渣,顺着输尿管再到膀胱,进入膀胱以后,还有好的营养再气化第二次,因为膀胱贴着小肠,气化后的水睡着肝经络和三焦油网又回去进入我们的肝脏,肝属木,这就是为什么说水生木,气化水帮助肝脏代谢,代谢后的废物进入到胆,所以胆汁等于是肝脏的排泄物,所以医生经常问病人小便什么颜色,人体是很精密的。
当水在膀胱气化时,膀胱会膨胀,这是正常人,应该有400CC的容量在膀胱,当水在膀胱累积时,由于膀胱紧贴小肠,当膀胱水气化时,整个膀胱的气化水是悬浮在膀胱上面,膀胱等于是一个热气球往上升的状态,就是因为往上升,身上带了许多水也不会感到重,干净的气化水会通过三焦油网渗透到肝脏,浊水还在膀胱内,等到400CC满了,人有小便感后会去小便,去小便时,因为里面有蒸汽,蒸汽产生压力,压力产生速度,所以就可以很强力的把尿排出去。
而当人老了,小肠火不够了,膀胱水就没有得到气化,就是冷水在膀胱里,冷水停在膀胱底部,所以有一点点冷水累积的时候,人就会觉得很胀,想去上厕所,于是就变成尿频,去看西医,西医会说你膀胱的括约肌无力,手术治疗后照样遗尿。中医采用提升小肠火的方式治疗,可以通过查看患者脚的温度,小肠的温度和脚底相通。
为什么说中医是好的,因为在西方医学上,化学元素1和2混合,最后的生成物大都有3和水,所以如果是化合物,吃到身体里,通常会把水代谢出体外,可是西医只对化合物3感兴趣,对代谢的水没兴趣,这样服用西药,把水代谢掉,如果是动脉血管的水分释放掉了,血管会变得非常脆弱,随时可能破裂出血,如果有高血压呢?
所以中医一直讲气,指的就是气化,所有讲的寒证,都是寒水,水是冷的水,都会支援疾病,所有的细菌、滤过性病毒、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所以要想办法把水排掉,可是排水不能伤到好的水,要把坏的水排掉,所以中医的所有治疗,不论是针灸、艾灸、方剂等,都想尽办法把水气化,所有身上健康的组织细胞统统喜欢热气,病毒统统喜欢冷气、冷水,所以你看病人不论是什么病,到了末期都是水肿、积水,摸病人脚,腿整个是寒冷的,这是寒水,寒水都是会支援疾病的。
所以看病时,要想办法改变病人体内的环境,当水被气化后,环境改变了,健康细胞得到了正常水分的供应,对疾病来说,没有水分供应,因为水生万物,让水为身体所受用,而病不能受用。
可以多艾灸中极穴(膀胱经的墓穴),可以有助于膀胱水气化,治疗小便失禁。
足太阳膀胱经共67个穴道:
睛明穴:眼睛和山根的眼角位置,下针后如果起针技术不好,会导致黑眼球有出血,一定是直进直出,不然针很锋利会划破血管。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可针不可灸
攒竹穴:睛明穴上面眉毛的骨缝位置,放血治疗增强视力,攒竹透鱼腰穴,角膜炎、结膜炎、红肿
四个放血位置:鱼尾位置、瞳子髎穴(太阳穴)、耳尖、攒竹穴,用放血针,捏住放血位置稍稍刺一下,挤两滴血即可,斜刺,贴着下针放血
眉冲穴:曲差穴和神庭穴中间位置是眉冲穴
曲差穴:督脉神庭穴两侧1.5寸位置
五处穴:督脉上星穴两侧1.5寸位置
承光穴:五处穴往后1.5寸位置,眼睛看不到光、或者眼睛对光很敏感可以下针治疗
通天穴:承光穴后面1.5寸位置,治疗鼻窦炎、鼻塞、闻不到气味
络却穴:通天穴后面1.5寸位置,治疗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这里治疗头痛需要首先治疗中焦位置,中医认为是基座不平衡导致耳鸣头晕(参考下巨阙,然后下公孙内关),西医认为是左右耳朵不平衡
玉枕穴:络却穴往后1.5寸位置,近取穴,这类头上的穴道都头上骨缝处,在头皮和头骨中间斜下针即可
天柱穴:用的较多1寸针即可,脖子后面两条大筋和后脑骨交接位置是天柱穴,俗话说天柱倾,命在旦夕,可以治疗后项强痛、脖子酸,这里发根越靠下长,越忠诚
安眠穴:(经外奇穴)天柱穴外开1寸位置,可以按摩这里有助于入睡
大抒穴:这里脊椎第一椎上是大椎穴,第一椎下是陶道穴,陶道穴外开1.5寸就是大抒穴,大抒穴是骨之会,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抒穴,难经、灵枢说骨病治此,骨头有病统统在这里治疗,临床上什么叫骨头有病:
比如一个人脚突然扭到,这时没有X光,如何诊断患者是否有骨裂?可以按压大抒穴,如果大叫一声,说明有骨裂,没有感觉说明正常,如果大叫一声说明骨裂,可以通过下针或者艾灸进行治疗,骨头会恢复很快,这里会穴还可以通过会郄治疗法,来加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