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庭教育丨“家里没钱了,要不要告诉孩子?”

2022-11-14 10:06 作者:曼朗mindfront  | 我要投稿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我们其实是羞于谈钱的,孩子大多不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财务相关的问题家长也会避着孩子。
如今,经济形势的变化让不少家庭都陷入了消费危机,不得不量入为出。遇到问题一时周转不开也越来越常见,有些父母开始犹豫,是否应该主动和孩子说明家里的情况。
虽然许多家长不想给孩子带来成人问题的负担,但当事情不好的时候,假装一切都好并不能起到太多的积极作用。朝夕相处中,成年人相关的所有信息都在向儿童传来,梦想一个不被打扰的童年是一个幻觉。孩子们依旧会从蛛丝马迹中感受到发生了什么,并承受一定的压力。
与孩子们分享家庭真实的经济情况,才是健康的沟通行为。开诚布公给了孩子了解事情的途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提供超出孩子理解能力范围的信息。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如何正确地和孩子谈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以下是一些如何与孩子分享金钱问题的技巧,同时也能避免过度分享并造成孩子的心理损害。
1.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讨论开源节流
尽量避免喋喋不休地方式来叮嘱孩子:“你买这个东西都够咱家一礼拜生活费了。”“咱们家不富裕,跟别人家不能比。”“爸妈挣钱不容易,别乱买东西,省点花。”
“家里没钱,你妈一个人养你不容易。”奇葩说辩手席瑞从小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长大后的他依旧没有改变对于窘迫感的恐惧,每次到了消费场合都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夸赞他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我不配」。
更好的方式是,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参与进家庭消费探讨的方式。
尤其父母谈到财务压力时,尽量选择正向地谈论家庭在用钱做什么,而不是粗暴地告诉孩子禁止做什么。
例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正在攒钱来支付下个月的房租,避免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窘境,而不是告诉孩子不配拥有新的运动鞋。
接着父母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当前的境况,例如,“爸爸正在加班,下个月我们会有更多的钱”或“我正在向一些组织申请补助,帮我们垫付下个月的房租。”



2.跟孩子探讨家庭必要支出
如果家长正在设定预算并优先考虑费用,请与孩子分享此策略。
可以与他们沟通家庭开支计划,以便让孩子知道会发生什么。例如,我们这个月可能没有钱去儿童乐园泡上一整天。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做一些不花钱的事情来获得乐趣,比如去公园或在家玩PS5。
有一个比较实操和好用的方法是,让孩子参与到做家庭的预算中。刘擎教授讲述他小时候父亲让他参与到做家庭的预算中,让他知道家里的钱怎么花。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仅是一件有趣的事,更让他从小学会消费和储蓄。
在出门买东西前,你可以让孩子列出想买的物品,根据答案,把物品分为“需要”和“想要”两类,并教孩子优先买“需要”的物品。如果孩子非常想买某个“想要”的物品,你可以鼓励他说出买的理由,并且让他在其他物品上削减预算。


3.向孩子保证他们的安全
当孩子提及和钱有关的话题,可能和这两个动机有关:好奇和不安全感。
父母可以根据不同动机,采取不同的回答方式。比如当孩子知道某个同学家很有钱,出于好奇问父母:我们是有钱人吗?家长不妨简单说下家庭的真实情况,让孩子知道自家并不是富裕的家庭。
当孩子听到家人因为怎么筹钱争执,出于不安全感发问时,问出:我们家是很穷吗?这时父母就不需要讲过多的道理,而要告诉孩子,虽然这会儿家里并不宽裕,但这不是他造成的,现在的情况并不会影响到父母对他的关爱。
尽管父母可以粗暴地分享一些信息就结束对话,但还是要尽量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安抚他的不安。
健康的交流应该包括一个孩子可以简单理解的例子,以及大人们可以控制事态的保证。
对话的开场白可以是:“爸爸妈妈正在努力。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我们不会再买任何衣服或外出就餐。”当父母愿意承认压力存在,而不是避而不谈时,孩子们会感到更安心。


4.让孩子避免直接冲突
孩子们可能会根据他们的所见所闻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父母不给他们一个可以理解的解释,他们可能会担心最坏的情况。没有父母希望孩子无意中听到关于开支的争论,或者听到愤怒的房东的催租骂声。
因此,家长要尽量避免让孩子体验或目睹令人不安的交流。

如果你必须反复告诉你的孩子同样的事情,他们才会回应,那么你就是在放纵他们忽略你。你的指令应该是能被孩子有效执行的。



5.避免发生最坏的结果
孩子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这不是自私的个性,而是正常的发育阶段。他们担心变化将如何影响他们,以及他们的需求将如何得到满足。通常最好只在孩子受到财务变化或情况以某种方式直接影响时才解决财务问题。
使孩子可以提出家长可以具体回答的问题,建议父母通过关注什么可以保持不变,以及孩子可以期望什么改变来具体化回答。通过只回答他们的具体问题,可以避免为他们和你自己创造更多的焦虑。
此外,也尽量避免与其他朋友或家人进行攀比。


写在最后
畅销书《反溺爱》作者罗恩·利伯多年来专注于研究儿童教育和财商启蒙,他强调金钱是中立的,而且还能作为教育的工具,哪怕只是1美元,如果家长使用得当,也可以给孩子灌输我们希望他们秉持的价值观。
关于要不要和孩子谈钱,作者的态度非常明确,当然要谈,尤其是和孩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钱。你越是隐蔽躲闪,孩子就会越好奇越关注。 孩子的好奇、耐心、节俭、节制、慷慨、毅力、拥有自己的观点,只要家长用心指导,每个孩子都可以培养出这些品质。




References:本文系编译,原作者 Erica Lamberg,原文为:https://www.parents.com/parenting/money/should-you-talk-to-your-kids-about-money-troubles/


Medical Review:Mindfront Psychotherapist Sophie Deng




家庭教育丨“家里没钱了,要不要告诉孩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