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院一品 | 信息工程学院:笃信求真 致工万方

2023-03-02 22:16 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我要投稿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多维度充分展示学校办学成果,官微特别设立“一院一品”专栏,带大家重温各学院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在对奋斗成就的回望中坚定自信,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气电相协,智能兴焉

软硬兼施,计算万方

天地交通,“数”筑桥梁

一代代信工人

“信”守科技强国承诺

内优外拓,践“信”初心

蕴积涵育,笃“信”好学

共谱发展“信”篇

早在1953年,我校就开始

应用计算技术开展地学研究

1993年,建校四十周年之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应用系成立

脱介慈教授任系主任

后经过专业调整、合并和扩充

于1999年正式成立信息工程学院

建院初期计算机系主任脱介慈教授

学院秉持“特色+精品”的办学理念

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办学思路明确,学科布局合理

“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

为人才培养目标

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地学信息工程特色

信息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参观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瞻远瞩,把科技创新

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信息工程学院紧跟时代号召

坚持“学科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方针

全面深化“精品化、国际化、信息化”战略

在学科方向、专业建设、学术队伍

人才培养、学术成果、研究基地与平台

学科组织与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升级发展

从“十二五”教学为主型XG1.0阶段

进入具有地学信息技术特色的

教学研究型XG2.0阶段

学院正向着“一实一虚一智能,三位一体”

新工科发展目标迈进

努力建设成为学校交叉优势学科的

科研教学型XG3.0阶段

“XG3.0”升级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笃行守正,保障基础深耕教学 

自建院来,学院始终坚持

以教学基础保障为方针

科研内优外拓为目标

扎实推进升级发展

从建院初期仅计算机应用与维护

一个专业招收学生

到逐渐拓展计算机应用与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和软件工程专业

再到2021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和人工智能两个新专业

逐步形成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系

地理信息科学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和实验中心

为学科架构的“三系一部一中心”格局

“三系一部一中心”格局

学院设计算机基础部

负责全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

教学与教改研究工作

依托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支持

开展地学特色新工科人才培养的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

“数字化教材-在线实验-过程化考核

-分层分类培养”为流程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201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现有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获批“双万计划”一流专业1个

国家首批一流课程2门

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课程4门

3本教材获批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

《地统计学》入选北京市

高校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理工交叉的地理信息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郑新奇教授当选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荣获第十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主编的部分教材
理工交叉的地理信息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郑新奇教授荣获第十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18年,学院完成北京市高等学校

计算机教学示范中心改造

以智能化管控理念为核心

搭载现代化硬件设备

努力打造全新的多功能集约化智能学习空间

自主建设的“北地Moodle平台”

创建泛在信息环境下的“分类+分级

线上+线下、固定+移动”新教学模式

共发布线上课程50余门

覆盖师生1.2万人

课程点击量累计超过326万

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

学校网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北京市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示范教学中心机房
学生在信息工程学院机房

内优外拓,交叉融合提质科研

学院立足基础教学,内优外拓

着力提质科学研究

始终坚持“4+1+N”

(4个科研团队+1个教研团队+N名青年教师)

老带新人才培养梯队

以点带面辐射发展

拓宽学者成长渠道

2017年,我校首次进入

ESI计算机科学领域全球机构排名前1%

近年来获国家虚拟仿真项目1项

教育部“地学特色新工科计算机

通识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与实践探索”

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

1名教师入选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计划

1名教师获批北京市优秀人才

培养资助青年骨干个人项目

1个项目获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资助

信息工程学院2021年年度盛典暨表彰大会

学院围绕“深时数字地球”

国际大科学计划申报承担

DDE野外数字露头子课题研发任务

参与基金委从0到1的基础研究探索项目

组建求真群体

承办多项国际重大学术会议

主动服务国家和学校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

进一步拓宽产学研合作平台

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相关专业产教融合,获得良好学术影响

DDE野外数字露头成果
第29届国际地理信息学大会暨CPGIS成立30周年年会启动仪式

行稳致远,立德树人培育英才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秉承“三全育人”工作理念

扎实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30年来,7000余名信工学子

以扎实笃定的脚步践行着

“和谐、进取、务实、高效”的精神作风

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超92%

硕博就业率达100%

2021年获评特殊时期保持高质量就业学院

1999级、2001级学生卡片
获评特殊时期保持高质量就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年级大会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

统筹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

力促协同互动、集成资源优势

注重拓宽实践,以“党建+产学研”

专业赋能模式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国家级特色GIS专业10041552班

获评2018年北京高校“我的班级我的家”

十佳示范班集体荣誉称号

研究生第六、第二党支部

分别荣获2021年和2022年

北京高校红色“1+1”活动一等奖

成为学校唯一的学生工作“双十佳”学院

国家级特色GIS专业10041552班获评2018年北京高校“我的班级我的家”十佳示范班集体


研究生第六党支部获评2021年北京高校红色“1+1”活动一等奖
学院师生走进泗马沟村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

学院深化“双创一导”特色培养机制

全面实现以科研能力

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抓手

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要求

和标志性成果建设的

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现有北京市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基地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

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校内平台

及周口店、上方山等学校综合实习基地

为全校相关专业学生

提供有力实习资源支持

开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地质3D打印实验室等平台

为学生创新和能力提升提供支持

GIS专业学生在野外进行3S综合实习


自然资源部北京房山综合勘查技术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挂牌
地质3D打印重点实验室打印成果样图

学院创新创业成果丰硕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

2020年,机器人队在中国机器人大赛

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

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

同年,在第五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

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中

我校参赛队获团队金奖1项

银奖1项、铜奖1项

2名学生获个人二等奖

14名学生获个人三等奖

是我校首次在此项赛事中获得金奖

取得了自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观看信工校友刘明君创业团队孵化企业——深圳爱创科技教育有限公司的“劳动创造”课程展示


机器人队在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获奖


我校获第五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团队金奖

生逢盛世,重任在肩,时代浪潮中

信工人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蓬勃焕发

学院师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

参与志愿服务的师生超过300人

志愿者们不畏酷暑严寒

用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技巧

过硬的素质圆满完成任务

用最厚重的情感、最炽热的情怀

完美演绎出对党和祖国的青春礼颂

2009年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


2019年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

叹星辰大海,问寥廓苍穹

当有信工人勇立潮头,与时代争锋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踔力奋发、勇毅前行

我们始终坚持育才兴国的历史使命

始终坚持追求卓越的发展目标

始终坚持“刚毅果敢、勇争第一”的院训精神

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的行为准则

不断探索、与时并进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

“新北地 新征程——北地校园新景观参观学习”主题党日活动

观遥感图像,经天纬地

列数字方阵,指明航向

育才贤千度,文江学海

看风流人物,傲骨铮铮

笔尖徜徉,纸上琳琅

   方键轻响,当续华章!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素材来源 / 信息工程学院

封面 / 牛铭

美编 / 吕松卓

校审 / 王启祥 吕松卓 熊若怡

责编 / 于海亮


一院一品 | 信息工程学院:笃信求真 致工万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