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维多利亚3:简单易懂的国家资本经济学指北

2023-07-19 14:45 作者:Silence诗依  | 我要投稿
文章来源:某不知名的热心网友(网名:令人感叹)
1.建筑的唯一作用是提供财政收入
2.财政收入的最大作用是变成等效建筑力
3.建筑力在变成建筑的时候实现了财政收入增加
让我们把上面的思想变成一张线路图:
建筑->财政收入->等效建筑力->建筑'->财政收入'
我们可以从游玩过程中看到,财政收入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了其自身的扩张,这是 v3 自主投资下实现经济发展的图式,在这个体系下,我们将不讨论私人建设,忽略其建造计划的价值,因为其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一坨shit。


下面我们做一点基本假设,假设 1:建筑总是满员,2:仅讨论已整合的地块,3:不考虑物资短缺

首先我们从最开始的 建筑->财政收入 谈起:
建筑变为财政收入的方式很简单,我们先分三个情况讨论单个建筑:
非政府所有:
在这个所有制下,建筑提供的财政收入无非两个来源:铸币税收
除金矿外单个建筑的铸币一般数额较小,实际计算财政收入中一般不考虑,一个计算方式是建筑的(销售额-物料成本)*根据科技水平决定的 GDP 对应铸币量,无科技修正下,为(销售额-物料成本)*0.001,金矿比较特殊,其建筑数量发生变动的产生铸币量变动为 (1+吞吐量加成)*基础铸币量。其公式并非完全准确,因为建筑产生的需求和供给量以及增加的有偿就业人口的需求本身会对市场上各商品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他建筑产生的铸币。其讨论复杂,我们暂且不谈。
现在我们来看税收。先熟悉下税种:消费税,土地税,人均税,所得税,分红税。再来明确一下收税对象,方式:在固定税收水平下,消费税对奴隶外所有职业根据人口每种商品消费量及商品基础价格收取,土地税仅对单个自给农劳动人口收固定数额,人均税对除了自给农和奴隶外所有人口的单个人口收取固定数额的税,所得税对除了奴隶的人口收取其工资的固定比例,分红税对除了奴隶的所有人口的正分红收取其分红固定比例。现在我们主要关注三种税:土地税,人均税,所得税,这三税种将是工业化阶段的大部分税收来源,消费税数额相对固定,分红税相对后期,故不做讨论。所以,我们可以很快的给出单个建筑的税收公式:当地税收效率*(该厂基础工资*各职业工资倍率*对应职业就业人数*所得税率+非自给农,奴隶就业人数*人均税+自给农就业人数*土地税),现在来对该公式做一下说明,各职业工资倍率这一矢量中,对应奴隶工资倍率的分量取 0,当地税收效率=当地有效征税能力/征税能力需求*有效行政力供给/行政力需求
存在现金储备的政府所有建筑:
此情况比前者多了一项政府分红,我们将这个修正量经过分类讨论后加上:
若建筑结余为正:当地税收效率*(该厂基础工资*各职业工资倍率*对应职业就业人数*所得税率+非自给农,奴隶就业人数*人均税+自给农就业人数*土地税)+(1+吞吐量加成)*基础铸币量+政府分红在结余中比例*结余*政府分红效率
若建筑结余为负:当地税收效率*(该厂基础工资*各职业工资倍率*对应职业就业人数*所得税率+非自给农,奴隶就业人数*人均税+自给农就业人数*土地税)+(1+吞吐量加成)*基础铸币量+政府分红在结余中比例*结余
其中政府分红在结余中比例根据其现金储备状况而定,这里不再阐述。
不存在现金储备的政府所有建筑:
此种建筑又称"政府绝对所有建筑",意为其所有制不根据经济体制,建筑生产方式改变。此情况又可分两种情况讨论:
非政府部门,建筑工地的政府绝对所有建筑:其对财政收入除了非政府所有的两种收入外,另外有其物料消耗支出,工资支出,其提供的总的财政收入为:当地税收效率*(该厂基础工资*各职业工资倍率*对应职业就业人数*所得税率+非自给农,奴隶就业人数*人均税+自给农就业人数*土地税)+(1+吞吐量加成)*基础铸币量-物料消耗支出
-工资支出
政府部门:对于政府部门,因为一些原因,我们没法静态的讨论政府部门带来的现金流,我们将在之后的讨论中用上标"'"去标识变动。政府部门除了非政府部门,建筑工地的政府绝对所有建筑的财政收入外,还会产生两种产品:行政力,税收能力,其产出量受到该建筑吞吐量,生产方式,科技水平,法律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拆除一个政府部门,其当地所有政府部门产出带来的财政收入并不一定是等比下降,为了量化计算这一点,我们可以先给行政力,税收能力带来的财政收入进行估算,当地税收效率带来的变动以及政府部门本身的税收增加的重叠部分相当小可忽略不计。我们可以先确定几个变量:仅考虑征税能力的税收,行政力有效供给/行政力需求,真实税收,命名为 A,B,C,A 总是小于等于 1 的,我们可以察觉到这样的数量关系,C=AB,现在我们来对 A,C 进行一个拆分,现在假定国家已整合地块数量为 n 个,将每一块地从 1 到 n 编号,同时其对应的 A,C 也同样编号,于是我们将 A,C 拆成了 Ai,Ci 的累加,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有 Ci=Ai*B,游戏中是可以查看 Ci,B 的故可以通过 Ai=Ci/B 求得 Ai,再通过累加求得 A,现在我们假定发生政府部门数量变动的地块编号仅为 s,那么可以推知,A'i!=Ai (!= 是不等于的意思),当且仅当 i=s,现在我们可以推知一点,我们要求的 C'-C=A'B'-AB=A(B'-B)+(A's-As)B',A's-As 可通过当地缺的税,Cs,以及 B 求得,剩下的部分是极容易求得的,这里不再阐述。
这一节并不打算用此类收入分析的方法讨论建筑工地,因为建筑工地产出了独一无二的产品——等效建筑力。


让我们进入下一节 财政收入->等效建筑力:

这一节也是非常简单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如何用更少的钱换取更多的等效建筑力
什么是等效建筑力,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建筑工地的产品:除了建筑力外,似乎还产出一个名为当地建造效率的玩意,这个建造效率是干嘛的呢?简单来说它是让建筑力翻倍的东西,我们具体来看一个建筑队列,假设有这样一个队列,里面只有一个铁矿在建造,全国上下总共产 10 建造力,那么假设建造效率为 100% 时,我们会发现它每周建造增加的进度为 10,但是倘若它的建造地的建造力效率有 10% 加成时,那么它每周就会获得 11 的进度,现在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建筑队列,现在在两地分别各有一个铁矿在建造,全国上下共产出 30 建造力,现在 A 地 建造力效率加成为 25%,B 地为 10%,我们可以看看这两个铁矿每周建造进度的总和,先来看 A 地,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产出的建造力都投入了 A 地的建设,因为游戏上限设定每周一个建筑项目只能最高获得 20 进度,我们可以通过建造力效率换算出共投了多少建造力进入 A 地的项目,结果是 16,然后我们发现还剩下的 14 建造力 进入了 B 地的建造项目,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项目共有多少进度,计算后发现,B 地的进度是 15.4,加总后发现,35.4 的进度和是大于 30 的建造力产出的。这两个例子我们都会发现,建造力不等于项目建造进度之和,很显然,我们最需要关心的是建造进度,而非建造力,为了评估加上建造效率的修正的建造力的效果,我们在这定义一个概念"等效建筑力",1 单位等效建筑力是 1 建造力在一个当地无建造效率加成的建筑项目增加的进度,我们会发现,一个国家产生的等效建造力是等于其每周建造队列中所有项目进度之和的。
明确了什么是等效建造力,那我们可以看看如何用一些小技巧在不改变建筑力产出和对应成本的情况下增加等效建筑力,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法令中有一个道路养护法令,其可以给一个地块提供整整 10% 的建造力效率,倘若一个国家的所有在建造项目都在这个地块上,那用一个法令,就可以整整多产出 10% 建造力数量的等效建造力。除此之外,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假设有两块地,每个地块上都有 10 个建筑工地,A 地建筑工地的生产方式是木建筑,B 地建筑工地生产方式是铁框架,现在我们的建筑项目大部分集中在 B 地,除了道路养护法令外,我们还可以将 B 地的建筑工地的项目的生产方式跟 A 地对调,我们会发现,对调之后,总体产出的建筑力以及建造成本是不变的,但是等效建筑力增加了,因为不同生产方式建筑工地会对当地产生不同的建造效率加成,我们对调之后,让更多的建造项目吃到了加成,自然可以产生更多的等效建筑力,此外,动乱,工会团体的不满,行政力超额会导致建造效率的变动,应当注意。
谈完了如何在不用增加支出的情况下增加等效建筑力,我们还可以看看如何降低建造力本身的成本。我们首先发现建筑工地其主要支出是建材支出,所以我们主要考虑这点。很显然我们没法降低建筑工地的建材消耗量,但是我们可以降低其价格。如何降低?我们可以先考察商品的定价公式:商品价格=基础价格*MAX{0.25,MIN{1.75,1+3/4*(需求量-供给量)/MIN{需求量,供给量}}},假定一类建材的建筑工地消耗量在一段时间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可以给出需求量,供给量变动导致的价格减少的带来现金流,现金流=消耗量*基础价格*[MAX{0.25,MIN{1.75,1+3/4*(需求量'-供给量')/MIN{需求量',供给量'}}}-MAX{0.25,MIN{1.75,1+3/4*(需求量-供给量)/MIN{需求量,供给量}}}]。然后对于建筑工地的生产方式的选择,一般来说是更高级更便宜,但是这是缺少一个严格的数学证明的,wiki 上的分析也是根据基础价格进行分析,并不严谨,编者在游玩过程中,也发现铁矿能承受的最低价格是远低于钢铁的,所以编者认为这个结论很可能能被推翻,但编者也缺少证明所需的数学工具,如果你有自己的数学证明或者证伪,也可以分享分享。
现在我们进入下一节 等效建筑力->建筑'->财政收入',在这一节我们将讨论建造项目的选择,可谓是最关键的一节,这一节和第一节和第二节有部分内容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直接将之前所述部分的公式直接套用。我们先明确一点,这一点是很显然的,我们首先要时刻保持建筑工地满载,剩下的问题就是给剩余建筑项目排序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已经化为建筑项目进度的等效建造力不是我们考虑的对象,因为其等效建筑力是无法收回的,所以,我们考虑一个建筑项目的等效建造力投入时,不需要考虑已投入的等效建造力,直接考虑剩余所需的等效建筑力,这样,我们可以比较已经拥有不同建筑进度的建造项目的价值,然后将高价值的建造项目排在前面,低价值的排在后面,至于新项目的等效建筑力需求,我们在游戏中也是可以查看的。我们建造建筑的根本目的是财政收入,所以我们直接来评估单个新建筑带来的财政收入,此时我们可以将第一节的分类直接拿过来用:
非政府所有:
我们将公式加上政府商品价格的变动后带来的财政收入变动后略微变形即可。我们有,除开政府商品价格的变动后带来的财政收入变动后的财政收入增量=当地税收效率*(该厂基础工资*各职业工资倍率*对应单建筑职业就业人数*所得税率+非自给农,奴隶单建筑就业人数*人均税+自给农单建筑就业人数*土地税-MAX{单建筑总岗位数-当地失业人口,0}*土地税)+[吞吐量加成'*(原建筑量+1)+1-原建筑量*吞吐量加成]*单建筑基础铸币量+各政府建筑商品消耗量*基础价格*[MAX{0.25,MIN{1.75,1+3/4*(需求量'-供给量')/MIN{需求量',供给量'}}}-MAX{0.25,MIN{1.75,1+3/4*(需求量-供给量)/MIN{需求量,供给量}}}]加总,这里的加总指各项物料的支出变动加总,读者自行将需求量',供给量'展开计算不难,这里不再阐述。"MAX{单建筑总岗位数-当地失业人口,0}*土地税"的含义是,倘若当地没有失业人口,建筑要雇员必须从现有自给农庄中抽人,意味着会减少对应土地税税收,实际来讲,一般导致的土地税收入减少约等于这个值,因为并非厂从自给农庄抽走的人口全为自给农,可能会抽走贵族或教士,其又会导致总的所得税或人均税计算变动,在这里为了方便处理假定只抽走自给农。
存在现金储备的政府所有建筑: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对第一节公式中结余量的变动的评估是相当困难的,编者建议直接略去。
不存在现金储备的政府所有建筑:
非政府部门,建筑工地的政府绝对所有建筑:我们会注意到,第一节公式中有一个量叫物料支出,我们发现,受到建筑吞吐量加成,物料价格变动,物料消耗支出并非等比扩大,此时的公式:
财政收入增量=当地税收效率*(该厂基础工资*各职业工资倍率*对应单建筑职业就业人数*所得税率+非自给农,奴隶单建筑就业人数*人均税+自给农单建筑就业人数*土地税)+[吞吐量加成'*(原建筑量+1)+1-原建筑量*吞吐量加成]*单建筑基础铸币量-MAX{单建筑总岗位数-当地失业人口,0}*土地税-单建筑工资支出-单建筑基础消耗量*物料基础价格*[(1+建筑量)(1+吞吐量加成')*MAX{0.25,MIN{1.75,1+3/4*(需求量+(1+建筑量)(1+吞吐量加成')*单建筑基础消耗量-供给量)/MIN{需求量(1+建筑量)(1+吞吐量加成')*单建筑基础消耗量,供给量}}}+建筑量*(1+吞吐量加成)*MAX{0.25,MIN{1.75,1+3/4*(需求量-供给量)/MIN{需求量,供给量}}}]加总,这里的加总指各项物料的支出变动加总。
政府部门:第一节中已经给出对于政府部门变动的产出品价值的讨论,后我们只需要将非政府部门,建筑工地的政府绝对所有建筑本身带来的财政收入变动加上即可,这里不再阐述。
此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对除了建筑工地外所有建筑项目带来财政收入增量进行了初步讨论,并且对他们的实际投入进行了讨论,编者现在给定一个指标来在等效建造力产出不变的情况下评估建筑项目的优先级,这个指标为:财政收入增量/项目剩余进度,剩余进度等于剩余等效建造力需求,这个指标越高,说明其应越优先完成。

我们的教学到这已经完成,编者没有讨论外贸的价值,因为编者也不懂,不过编者相信,经过这么多的讨论,读者已经能独立给出科技,政府机构,法律的价值,进而给出,创新点,考虑了机构价值的行政力的潜在价值,相信读者的智慧。

最后附上该作者excel 版v3封闭经济表,这个用来计算财政收入在好不过。链接: htt(防吞)ps://pa(防吞)n.bai(防吞)du.co(防吞)m/s/1eZO(防吞)OWo4aXCBNSqbI(防吞)bYlYZg?pwd=wab5 提取码: wab5



北*魔鲲



维多利亚3:简单易懂的国家资本经济学指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