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活曹操们:“院政”秩序的崩溃】
在日本中世纪平安时代,在朝廷统治阶层内部产生过一种独特的“院政”体制。简单来说,原有的天皇退位,改称上皇,上皇如果皈依佛门则尊称为法皇。在让位于新天皇后,上皇或法皇依然干预政治的形态,简称院政。一般认为,受古代中国影响,公元7世纪日本上皇制度首次施行,直至明治维新时被废除,几乎伴随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始终。

日本史上共产生了六十多位上皇,成为上皇的君主占日本封建君主总人数的的三分之二。作为古代日本的一项重要制度,上皇制度有着漫长而特殊的发展过程。858 年至 1192 年是日本史上的平安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上皇制度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地影响,使日本政坛出现明显的二元制君主制倾向。在以平清盛、源赖朝为首的武士阶层首领,并相继建立起各自的武家政权建立后,仍被朝廷公家所沿用。在武士阶层崛起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院政制度背景下朝廷权利不断受限制日本旧有社会秩序不断坍塌地过程。

首先,从平清盛代表的平氏武士的崛起过程来看。日本武士进入中央政界的契机是1156年和1159年,保元和平治年间的两场内乱。1156年保元之乱,支持当时后白河天皇的源氏和平氏武士集团因各自的武力受到朝廷认可,初步建立起武家的地位。而在稍后的1159年平治之乱中,平清盛一举打败源义朝,受到朝廷封赏进位太政大臣,首次确立了政权领航者的地位,并用平氏的力量支持后白河天皇实施院政,借此建立起武家政权。

《平家物语》中描述荣华鼎盛的平家一门说:“非我平氏皆非人。”可见当时平氏武士的势力。然而,平氏的武家政权并未尝试改变原有的政治体制,而是在与院政体制为代表的后白河法皇的彼此利用的过程中,借机在现有的政治体系获得权利和地位。在扩张权利的过程中,平氏侵占了原有贵族势力的利益,特别是获得任命诸藩国国司知行国的权利后,朝廷内部的反平氏势力与地方上的武士合流。1179年,平氏虽通过政变将后白河法皇软禁,但各地的叛乱接踵而至。平氏武士将院政的代表法皇软禁,这与20年前中的平氏的宿敌源义朝软禁后白河上皇和二条天皇,如出一辙。

自1156年保元平治之乱起,日本的武士阶层已经公然参与到朝廷内部的纠纷之中,凭借着武力,他们在院政体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平治物语画卷(六波罗行幸篇)二
平治之乱中,白河院上皇与二条天皇的公家派系都遭受了打压,天皇和上皇的实力都因此被削弱,院政体制受到冲击。而武士阶层的地位却扶摇直上。但平清盛却没有抛离公家建立独立的武家政权,而是选择拥抱旧有体制。而随着平氏一门的灭亡,作为武士阶层继任者的源氏一族,又会如何处理与院政体系间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