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21章印加的建筑

2022-12-28 16:31 作者:一碗糯米饭饭  | 我要投稿

印加,领土以安第斯山脉为脊梁,包括现今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三国全境以及哥伦比亚、阿根廷和智利的一部分,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南北长达4000千米。人口约600万。国家在13世纪崛起,15世纪中叶统一,16世纪初最发达,大约100年后,1533年被西班牙侵略者灭掉。

印加文化是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最发达的。印加文化、玛雅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等有传承或交流关系,但也各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印加人信仰多神教,以太阳为主神。太阳是造物主,月亮是太阳的妻子,宇宙之母。政教合一,王族是太阳的后裔。在首都库兹科有一座太阳贞女庙,除了王家和1500名贞女之外,还有太阳神、月亮神金星、和昴星等星宿神的殿堂。雷、电、霹雳是太阳的仆人,在庙里陪侍太阳神左右。

印加人擅长建筑工程,被西班牙人称为“印第安工程师”。印加全国遍布石板驿道,总长度达几千公里。早期的房屋大多用毛石建造,以黏土或沥青垫缝,后来石工技艺大进,纪念性建筑和宫殿用大石块垒墙,石块可重达几十至上百吨重。石块外形极不规则,为多边形,但轮廓明确肯定,相互间咬合紧密。有些用熔化的铅计灌缝,甚至有用金箔或银箔做垫层的。作为军事强国,国土上遍布堡垒,建筑成就很高。首都库兹科附近的萨克沙瓦曼堡(意为“帝国雄鹰”),在一座小山上,占地4平方千米,建于1400 ~ 1508年。朝堡里的一面地形十分陡峭,易于防御,只建了一道400米长的城墙。堡外的地形宽阔平坦,易遭敌人攻击,所以造了3道城墙,每道高18米,长达540米 以上。一共突出66个尖角堡,更加易守难攻。所用的石块,有大到8米 x4.2米 ×3.6米 的,体积121立方米,重达200吨。这样的工程是在没有铁器、没有吊车之类的情况下做的。围墙内有3座塔楼,布局互成三角形,近中央的一座是印加王的行宫,为圆形,台基呈放射式多角形,塔楼内有温泉,由地下管道从远处引来。另一座塔楼平面呈正方形,是驻防军用的。塔楼的地下有迷宫一般的暗道。这座坚固的堡垒是拱卫库兹科的堡垒群之一。

住宅通常为内院式,临街不开窗。因为墙体厚,所以多利用来做许多深深的壁龛,存放什物。屋顶不会用拱或叠涩而用硬山搁檩,都用草苫,为防雨水而坡度很陡,虽庙宇也不例外。平民住宅多用土坯墙。

库兹科  印加也是一个多建城市的国家,遍布全境。像玛雅和阿兹特克一样,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中心广场建筑群,包括宫殿、太阳神庙、月亮神庙、粮仓等等。

印加人发迹于安第斯山脉南部的库兹科盆地,建库兹科城为首都,称为“世界的中心”,海拔3416米,所以叫“离太阳最近的城市”。从1200 ~ 1533年,是印加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

城中心有一个大广场,可举行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和狂欢节。

库兹科城布局整齐有序,街道一律直角相交,把全城划分为12个区。印加王宫、太阳神庙、贵族府邸等集中在一个区里。河流环绕,风景优美。

库兹科的太阳神庙是印加最大的太阳神庙,位置在城中心,周围有方形围墙。正中大殿占地400米2,墙上满贴金箔,所以得名为“金宫”。据一个记载说,殿中祭台上有3尊神像,正中是造物主,他不但创造了大地,还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右边是太阳神,左边是月亮神,都用纯金铸成。另一种记载说,主殿供太阳神像,是一个向四面放射光芒的人脸,刻在一个巨大的金盘上,镶着绿宝石等珠玉宝物。金盘占了整个一面墙,前对东门,早晨阳光射来,一片璀璨。主殿之后又有四座配殿,其中之一祀月神,月神是印加民族的母亲,太阳神的妹妹兼妻子。她的脸形绘在一个大银盘上,也占一面墙。其余3座配殿一座供星辰,一座供雷、电。另一座专供彩虹,画在门洞一面的墙上,跨过门洞。

太阳庙范围里还有一幢半圆形的建筑物,全用方石块砌墙,装饰着80c米 宽的金带,嵌在墙里。

库兹科的太阳神庙里还有一座“黄金花园”,地面覆金箔,铺着金质的草皮,花木也都是金的,其中散落着20多头金绵羊和金骆马,还用黄金做了牧人。

西班牙侵略者的这些记述或许有些夸张,但印加盛产黄金却是事实,而且喜欢用黄金装饰家具和建筑。西班牙侵略者1533年一到印加境内,立即大肆疯狂掠夺,为了剥取建筑物上的金饰带和石块之间的金箔垫层,拆毁了几乎所有的纪念性建筑。印加人把黄金叫做“太阳神的眼泪”,不想一语成谶,黄金使印加的建筑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流眼泪。西班牙穷奢极侈的巴洛克教堂,都是依靠从美洲掠夺来的财富建造起来的。

马丘比丘   印加人在战略要地筑造了大量城堡,其中现在最著名的是马丘比丘(大约建于1500年)。马丘比丘也是太阳神的圣地之一,贞女在这里献身。

马丘比丘在安第斯山脉两个峭壁悬崖的山峰之间的鞍部。海拔2280米,马丘比丘的意思就是“山巅的城堡”,地势极其险峻、复杂。堡墙只有一个门出人,进了门,有一条台阶小道沿山脊曲折盘旋而上,贯穿全城。城内分三部分,树林、城区和广场,另有一个农耕区。由陡峭的梯田形成的农耕区在南部,另三区在北,隔一片开阔地和广场。一百多条城区小巷交错如迷宫,最陡的有150级台阶,最狭窄的只容一人侧身通过。先顺等高线修建一排排平整的台基,再在台基上造房子。所有的房屋都是石墙承重,上覆草顶。

居民用水从一公里之外以人工的石筑渠道引来,尽端为城区的蓄水池,再用水管把水送到各建筑物之前。

贵族府邸和神庙建筑群靠近堡门,神庙有12座之多。主神殿坐北面南,前有广场,这个广场的一面是“三窗殿”,其中一窗叫“富饶窗”,传说印加人的祖先从这个窗下出发,建立了强大的帝国。稍远一点,一个洼地上开辟出一片空地,举行祭祀仪式。城里还有一座天文台。

昌昌   与印加帝国平行,稍早于印加,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有一个奇穆王国,极盛时期在公元10世纪,政治文化中心在昌昌城大约存在于1200 ~1470年间。它占地约21平方千米,城中心有一个“子城”,占地6平方千米,内有9~10座建筑群,各有9米高的围墙保卫。各建筑群之间是农地,有水渠灌溉。最大的是宫殿建筑群,东西向长400米,南北向长 500米。里面住君主,他的家属和侍从。它也是行政中心,有财库、墓地和至少5座庙宇。其他的建筑群为住宅区,面积大致在480米 x 355米左右,有几百幢单房间的住宅。除了住宅外,还有金字塔式庙宇、蓄水池、公园和墓地。小贵族的住宅用生砖建造,表面抹泥浆,作壁画和壁塑。也有些住宅以编藤为壁,大约是平民住的。墓地主体是一堵厚墙,墙上以龛为墓窟,形如蜂窝。墓窟内放着大量金银财宝和珍贵物品。

莫且   秘鲁也有金字塔式的日神庙和月神庙,主要在莫且( 米oche)。公元100 ~700年间,莫且人是秘鲁北部的强国。莫且城最盛时居民约万人。城中政治与庆典中心约300平方千米,其中有日塔和月塔。太阳塔于公元450年竣工,底方345米 x160米,高40米,外涂红色。北面有一道斜坡,先登上一个十字形的5层台地,再经一串台阶登上7层塔尖。这座太阳塔兼作莫且城统治者的官邸和办公厅,设在十字形台子里。塔身用了14300万块土坯,都是模具制造的。因为没有可盗的珍物,这座塔侥幸没有被西班牙人拆毁,但是,1602年,西班牙人改了莫且河道,因而把这座土坯造的塔冲毁了。

太阳塔对面是月亮塔,底部南北长290米,东西长210米,高32米,用了5000万块土坯。它脚下有3个平台,4个广场,由走廊和斜坡道连接。它的一些附属建筑物外涂成红、白或赭色。墙上绘些刽子手像,他们几乎被认为半神,长着翅膀,一手持月牙刀,一手提血淋淋的人头。月亮塔是杀活人献祭的地方。这种宗教风俗在整个中、南美印第安人里都流行。文明与野蛮并存,发展与杀戮同行,在中南美印第安人的建筑中留下了历史的实证。


第21章印加的建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