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行业动态丨一文看懂广州的生物医药战略

2023-02-03 11:12 作者:灵元素商城  | 我要投稿

2022年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新闻

小伙伴们一定都看过

与之相伴出现的是老龄化的持续加剧

作为超一线城市的广州

将如何布局生物医药产业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

灵元素一篇文章为你揭秘!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但其规模仍有待提升

 

近年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乘势而上”,产业综合实力稳步增长。广东省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长6.2%,显著高于同期广州市GDP增速2.7%,占全市GDP超过5%。从先进制造业*口径来看,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2020年广州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总产值约为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幅度达到约26%,该增速在当年度广州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中位列第一,其他细分行业规上总产值2020年同比增速均未超过10%,可见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已逐渐展现其“高增长”的属性。


如今,无论是产业规模、企业数量,还是创新平台,广州均居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前列,发展水平跻身国家第一梯队,年均增长10%左右,是广东省唯一连续三年(2018—2020年度)获国务院激励表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企业是创新主体。据不完全统计,2019-2021年,广州生物医药企业数目由3800多家上升至64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2020年以来,新增了8家上市公司,上市企业数接近50家,市值居全国第四。

注:*先进制造业包含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本地生物医药产业链完整,各环节多有龙头企业引领

经过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多年深耕,该产业链在全国范围内具备一定竞争力;而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的背后,其实是本地相对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具体而言,从广州的产业链上游来看,除了传统的制药设备和原材料行业,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CXO(Contract X Organization医药外包服务在广州也有所发展。广州不仅拥有中国医药外包公司10强之一的博济医药,还吸引了瑞士制药巨头龙沙进驻。

 

本地生物医药产业链中游更是广州的优势所在,覆盖了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诊断检测、生物技术等多个赛道,且赛道内不乏国内龙头药企,例如广药集团和百济神州。而在产业链下游,丸美股份、阿里健康大药房、大参林等一批优秀企业共同支撑起衍生产品、终端流通等细分行业,并与上、中游的企业组成了广州生物医药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因明生物等为代表的一批广州准独角兽企业,专注于开发原创新药,这些企业规模不大、但研发实力强劲、并且估值惊人。

广州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链主要企业分布图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研究水平是关键

 

对于广州而言,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地生物医药产业链的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提升向着生物医药创新程度分类的第三、四层级的创新而努力,这也对广州基础研究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广州基础研究投入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2021年广州基础研究经费支出119.74亿元同比增长8.9%。值得关注的是,同期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比例达13.6%,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生物医药创新程度分类 灵元素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要素


 

优势资源集聚,广州生物医药未来可期


生物医药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兼备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严监管等多种特质于一身。因此,除了对基础科研水平要求以外,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多种产业要素的协同配合。

 

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在人才、教育、医疗、基建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有利于本地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创新-转化-盈利-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



2020年国内主要城市三级、三甲医院数量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基本都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特征;此类集群由大学、研究院、企业等一系列科研主体共同组成,并以集群为单位尽可能地整合相关科创资源,为创新服务。

 

而广州之所以能够孕育、引进一批国内外龙头药企并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广州存量产业要素可以满足相关企业日常经营、科研、成果转化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且与周边城市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因此,相关产业要素的积累正是推动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要动力之一,未来有望持续支撑广州逐步成长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增长极”。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分析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分布图


生物医药企业行政区分布


广州生物医药企业主要聚集于黄埔、天河两区,两区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占比超过50%;其中,黄埔区占比就超过40%,是广州的“生物医药大区”。

 

从产业载体选择来看,生物医药企业对于办公空间需求较强,接近七成选择使用办公物业。

 

另外,生物医药企业选择非甲级办公物业比例远远高于甲级办公物业

 

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游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且以零售业务为主。


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灵元素(https://www.0elem.com/)~


行业动态丨一文看懂广州的生物医药战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