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总喜欢跟父母唱反调呢?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我经常会收到很多父母的留言:
“和我家孩子讲道理,一点用都没有,他往西,他偏往东。”
“孩子管也不行,不管也不行,总是和大人唱反调。”
“孩子管多了,他生气我更生气。”
按理说,作为父母,我们明明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可为什么我们含辛茹苦,换来的却是孩子跟父母对着来呢?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
一、孩子的好奇心重
心理学专家认为:好奇心由状态成分与特质成分构成,归根结底是一种短暂、具有不确定性的动机性质。其中儿童所呈现出来的好奇心,尤为短暂且不稳定。
孩子天性好奇心重,对他们来说,禁止就是诱惑。家长制止的行为,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暗示,让他们对这些被禁止的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孩子的好奇心和窥探欲被彻底激发之后,就会情不自禁地去关注那些父母不让做的事,由此形成了一个奇怪的闭环——父母越不让做,我就偏要做。
二、与父母存在沟通障碍
当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或是双方不能保持有效的沟通时,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和空间就会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孩子不满、对抗的情绪就会越来越严重。
三、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
很多孩子是不屑于做乖孩子的,因为乖孩子往往会被父母忽视。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他们明明清楚自己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但还是会故意这么做,因为他们想用自己的叛逆和任性吸引父母的注意。
“既然做对的事无人问津,那干脆跟父母对着干,反正责备也是一种关注”,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唱反调自然就成了习惯。
那么,父母要怎么解决孩子爱唱反调的问题呢?我有这样几个建议。
一、和孩子沟通多用正向语言
在和孩子交流时,父母应当多使用一些正向的语言,比如:“动画片看多了对你的眼睛不好,妈妈陪你去搭积木怎么样?”,“你今天如果能把作业做完,明天妈妈就可以带你去游乐园玩一整天”。当你将交流的方式换成这样,孩子会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提议,也就不会再出现唱反调的情况。
二、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当孩子出现唱反调行为时,“二选一”的方法能让父母在保持镇定及理智的前提下,迅速将孩子的这些行为“熄灭”。具体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父母针对相应的事情给出合理的选项,能够让孩子有选择“做”还是“不做”、“一会做”还是“现在做”的机会。
举个例子,孩子放学回到家,只顾着玩手机,不愿意写作业,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两个可选择的方案,“你现在如果能够去做作业,妈妈就允许你多玩十分钟的时间,但是,你如果现在不做得话,明天妈妈就会减少你玩手机的时间。”比起明令禁止,给孩子一点选择,问题反而会更容易解决。
三、将指令“具体化”
孩子的理解能力不比成年人,因此,父母在指示孩子时不要太笼统,过于宽泛,否则孩子会无法理解或不知道如何去做。
例如家长对孩子说“好好吃饭”,但孩子根本不明白怎样吃饭才叫“好”,自然就会忽略这个指示。但如果家长说:“吃饭时不要有太多动作,减少说话的次数,要尽量吃完不要剩饭”等等,孩子就会明白这个指令具体的意义。
不要觉得这种指令对孩子唱反调没什么帮助,其实多数情况下,孩子爱常唱反调,和父母没有正确的表明意图是有着很大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