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
陆蠡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因为有一个小小理由.。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4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以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作家作品
陆蠡(里),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 在艺术上,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独特的风格。 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朴实诚挚。
文章介绍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1939年(作本文的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 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是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 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 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娓娓道来。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由:“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荒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作者以“常春藤”为“绿友”,朝夕相处,息息相关。“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正因为太喜爱它了,于是“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抑郁的心情。但是,很快发现,“这被幽囚的“绿友”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会枯萎变色。作者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决定开释这绿友。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最后以怀念这圆窗和绿友作结。 ●分析常春藤的特性和体现出来的象征意蕴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进一步写出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芦沟桥事变发生后,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是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对“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的敬意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理解与尊重,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 常春藤绿的品格和性格象征国难当头时作者和广大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 ●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恋绿--囚绿--释绿--念绿,其中囚绿是重点。作者发现了绿色的特征,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到了绿色的秉性与自己的心灵的相通之处。 文章层次分明,逐层深化,与“见绿^恋绿^囚绿^释绿^念绿”的叙事线索相应,以自我心理剖白的形式,摹状了 “我”与“绿友”之间的情感律动:见绿之前焦渴、干涸;恋绿的欢喜、自得,又有因“绿友”倔强而被违忤后的恼怒,对“绿囚”的敬意和怀念。 ●分析本篇的主题意蕴 1,“魔念”与“天性”、“囚”与“释”的对立表达了深层的人生叹喟:不能为了自我情感的需求以“爱”的名义制造束縛的牢笼,否则,这种自私的爱恋和占有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亵渎和扼杀。 2,对“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的敬意体现对所有生命的理解与尊重,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联系到北平沦陷和抗日烽火的特定时代背景,作者在绿中凝聚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精神。 ●五,本篇的艺术特点。 以蕴藉婉约见长,清新的笔调中渗透出哲理和智慧的光芒。文章笔调细腻而丰腴,质朴而凝练,在直抒胸臆中潜隐着一层淡淡的忧郁,真切感人。 深沉婉转的抒情。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他巧妙地借爱恋绿色--这生命的象征,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作者对光明自由生活的爱,对窒息我们民族生机的日本强盗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