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区树木的全面发芽,对战局有没有明显的影响?

2022-04-13 23:57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实际上只是对战争中各种影响因素重要性的简单排列,会发现天时地利对战争的影响从来都不小。而战争作为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风险最大、偶然性因素最多的极复杂社会活动,必须提前考虑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这就是所谓庙算多者才能确保获胜,起码要求确保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才行。但是自古至今,从来不乏执Z者受到一些短期利益的诱惑,或者干脆被虚假战略信息误导,想当然的发动了战争。战前只看到对自身有利的因素,而完全忽视了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一盘棋看不了三步就敢动子,这样的战争结局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早在开战初期,就谈到过随着战场在春季融冰时候的泥泞状态,会导致战局出现相当的变化。果不其然,到了三月中旬以至于往后的十几天,北部的城市合围战以战略攻击方主动撤围而自动结束。


而作战双方也默认,这等于战争第一阶段的结束,当然也等于第二阶段的开始。而第二阶段大有可能发展成真正的战略决战,因为双方都准备全力以赴。过去长期隐蔽的战略预备队也准备全部拿出来梭哈一把。虽然东部的决战还没有真正打响,但是后方的调兵遣将已经在高强度进行。已经处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第二阶段的所谓决战,显然和第一阶段的城市合围战和攻坚战有所不同。虽然第二阶段仍然有一些大型的堡垒型城市会卷入其中。并且成为兵力调配的重要节点,但是第二阶段的平原大规模野战的比例将大大增加;也就是作战双方都没有太多的坚固预设阵地可以利用,而只能靠大规模的火力战和装甲机动作战来证明自身的战争实力。这样一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季节性因素,就会对双方大规模的平原火力战产生新的影响。地面冻土融化造成大部分坦克装甲力量无法直接越野;


只能从现有的铺装路面上前进和撤退,这对双方的坦克和装甲力量其实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无法进行分散和隐蔽;一旦面临空袭、无人机打击或者炮兵群精确覆盖,那么必然损失惨重。这个情况会一直持续到5月初。当然这种对地面力量机动性不利的泥浆因素,对双方的影响基本大同小异。进入4月中旬以后,还有一个新的自然因素的变化,这就是所有战区的树木将开始发芽生长,也就是今后战区的树林,将真正变成有一定的隐蔽能力。对比开战初期2到3月份的树林,则隐蔽效果会好很多。由于战区大部分都位于北纬45度以北,大部分又是平原,林木覆盖率其实是不低的。但是战区的树木大多数为温带阔叶林,夹杂着极少数的针叶树。这些阔叶树在冬季完全落叶,因此冬季即使树木生长密度比较高的丛林,


其对空的隐蔽性仍然普遍很差。这从前一阶段的实战的部分战例中,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比如一些坦克装甲部队分散躲在树林中,但是仍然被空中的无人机清晰的分辨,并且引导炮火准确命中。这说明冬季落叶后的阔叶林对空基本没有太大的隐蔽性。那么在四五月份阔叶林全部发芽树叶生长后,其隐蔽性会出现本质性的增强吗?茂密的丛林导致直接影响战争进程,这个状况在当年的越南战争中体现得最为直接。美军对在热带丛林中神出鬼没的游击队伤透了脑筋,更无法切断长期隐蔽在丛林深处,对战局有战略性影响的胡志明小道。为此美国人居然发明了严重反人类和反自然环境的橙剂和其他的大规模杀伤植物的化学制品,并且投掷了数百万吨!就是要让热带雨林也要全部落叶,暴露出底下的隐蔽物,其危害性一直到今天还存在。


这个恶劣的先例也说明,在热带战场,丛林是确实可以提供非常强的隐蔽性的。这是因为热带林区的各种草木覆盖厚度普遍超过三四十米,从最高的树木到最低的草类和藤蔓,其植物覆盖可能有十几层还多。再加上雨林几乎每天都有降雨。因此不但可以完全覆盖丛林之下的军事目标对可见光波段的侦察,甚至红外线侦察都可以基本覆盖。而现在在高纬度温带战区的树林发芽以后,仍然远远达不到当年越南雨林的隐蔽程度。因为高纬度阔叶林的树叶尺寸普遍比较小,从最高的树木到地面最多只有三四层植被。日常降雨也少,最多只能提供一定的对可见光的隐蔽。对红外线特别是更先进的热成像空中侦察基本无用。因此现在树木普遍发芽,对未来一个月内作战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双方该怎么打还怎么打!


战区树木的全面发芽,对战局有没有明显的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