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们谈谈“失败”

01
这两天有几个毕业几年的学生和我联系。为考研复试提前准备材料,需要提供本科院校的成绩单,他们有的毕业两年,有的毕业三年。但是好在他们这次的成绩都考的不错,所以心情还不错。我还是不放心,叮嘱他们:哪怕调剂,都要上岸。
学生笑呵呵的说:那是当然,上岸就是胜利。
然后当我和今年刚考完的学生谈话时,我反反复复就是劝他:你这成绩能调剂的,不要放弃,好好看看其他学校吧。学生头一昂:我本科就上了个双非大学,研究生再读个双非,那就是失败。
而我的另外一个几年前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学生这几天也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很痛苦,不想读研了。因为觉得自己太失败了:学校不好,专业不好,导师不好,毕业太难,每天熬夜写论文可就是熬不出来,当初一起考研的同学没考上了就去上班,现在都做经理了,还结婚生小孩了。而他发现自己今年国考绝大部分应届生岗位要的是本科,自己研究生学历也没什么用处了,去了几家公司,最多到了面试就被刷下来了。在当地找不到工作,就要回家了,可是家里也没什么合适的机会,找人介绍了几份工作,人家反而嫌他学历太高“我们只能给得起本科生的工资,请不起专家”,这话他听的很刺耳,而他又焦虑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到现在还要找父母伸手要钱,所以就还是想着要不要先答应下来,好歹有份工作。
他就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人生的失败,是从考研上岸那一刻开始的。他会说出让你们觉得很凡尔赛的一句话“我当初怎么就一考就考上了,考上了之后呢?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命运在故意折磨我。我怎么办啊,辅导员,你说我怎么办啊?”
你说我急不急?我也着急。这每一个学生我都急。每个人对成功和失败的定义不同。但,负面情绪都是相同的,痛苦的感受都是相同的。
02
我以前认识的一个老师。
他是被亲生父母送给养父母的,因为亲生父母家太穷了。两家就离着两条街,实际也是沾亲带故。他和我说这些的时候,没有狗血苦情啥的,就是普通的生活,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世,那一片人人都知道,但当时的大环境就是如此,穷人容不得挑剔和讲究。
他长大以后,没钱读书,就上了专科,后来去一所重点中学的电脑房当保安,于是他就在电脑房里自学技术。后来的后来,他靠着近十年,从机房保安转成了机房的老师,后来他还评上了优秀教师。再后来,他考取了本科学历。
前段时间,我看到他的朋友圈,他的孩子他的侄子全都考上了博士,他们一家很开心,于是拍了全家福。偶尔他也会去看望亲生父母,他们的生活也不错。
我们看到很多“保安考上北大”“宿管通过法考”“保洁自学钢琴”这样的新闻,很多同学质疑是炒作,是被包装起来的。其实如果你能理解那种“质朴的努力”就能明白这种不断进步不断成功的可信度了。他们真的不会怕“学不懂”,而是“今天又多学会了一点”。
质朴者追求的是“进步”,是只要一丝机会哪怕别人看不上也会珍惜的满足。
我们,包括我,有的时候,都太过分追求“成功”这个结局了。
03
成功和失败这个词怎么定义呢?
我的学生里有人很庆幸的考上了我们学校,觉得这就是成功,可有的学生每天就是闷闷不乐,为自己高考失败,才上了我们这所学校而痛苦。
其实生活还在延续,没道到最后的定局如何界定成功还是失败呢?
我家以前有个邻居,有一点轻微的残疾,在家也不受待见,后来家里老人去世时被家里兄弟算计,分家产的时候,把远离城市的几亩荒地分给了他,其他几家都住进了城市里的筒子楼,而且还怕邻居反悔,硬是逼着他把手续给办齐全了,一点回头路都不留那种。邻居回家后郁闷的撞墙,懊恼的不得了。
后来……我们合肥这几年发展的速度,这都上新闻了,他那几亩地上现在都开着大商场了。听说现在的他靠着回迁房的租金,都可以过上“快活的不得了”的生活。这种让人眼红的事例当然也是少之又少,但,这也说明了另一种可能性——你哪怕什么都不做,就是好好的生活,那些失败,也可能换了模样来找你了。
所以无论你现在觉得自己是处于什么样的境地,记住,这并不是失败,只能说是我们正在经历人生的挫败。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就是失败,但是长远的发展下去,环境会变,你的绝境可能会有新的机遇。你学的东西不能帮你获得证书,但或许能帮你掌握知识改变生活。
什么时候是真正的失败呢?大概就是放弃吧,放弃相信,放弃保持信心,放弃自己。
那就不是失败降临到我们的身边,而是我们选择了失败作为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