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玉补石||襄樊汉中大会战 拾遗(2)
1.能够运筹帷幄、筹谋天下的人是牛人,能够让一帮牛人心甘情愿为己所用的人也是牛人!这样的话,刘备虽然战略眼光,指挥能力啥的比不了孟德君和孙仲谋,可是拉人用人这一块还是很有水平的,否则的话一群厉害的人谁都不服气,自己就先乱了。
纠个小错 老刘的指挥能力再脑残比小孙还是强很多的 他要是带着打汉中的全部家底打合肥 张八百止啼的效果可能就打不出来了
2.最后刘备临终前对黄权家属的妥善安置,就是他对这位能臣最大的认可吧。
老刘这辈子对他这帮跟他辛苦过的兄弟 真是没说的
最后黄权留在蜀汉的儿子也在绵竹殉国,这帮蜀二代、三代虽然鲜有栋梁,但是确实一个比一个有种。
3.上回提到的司马懿这时是什么样呢?是不是年纪太小,又去养身体去了
业余时间给老曹提俩建议 全心全意等老曹千古
4.张郃木道门是被司马懿阴死的吗?
哪里有副司令去被强制追退兵的 那活儿都是小年轻干的
5.请教一个问题 为什么张郃身经百战 最后缺反而没有司马懿官大 反而还被司马懿当枪使
有一种干部叫做世家大族中央路线干部
6.有一说一,二爷虽然败在曹魏和东吴夹击上算是令人惋惜,但是至少是被军人在战场上所擒拿且东吴和曹魏虽然因为主客观因素没能获得最后胜利但很多人也算一代豪杰,如果不少心理脆弱的读者这样已经已经难以承受了,那等小吏写到岳飞和于谦时候不得疯了吗
不一样的 咱们华夏子孙对二爷和丞相的情感是独一档的
7.马超张飞对阵曹洪和曹休,为啥没打赢?当时感觉很意外
三爷就万人部曲 打张郃给二爷报仇都是那万余精兵 马超光着屁股来的 一块跟着就是个形象工程 三爷万余人阻击曹家那爷俩 已经很不容易了
8.小吏兄觉得刘备自己亲自带兵打仗的能力比关羽张飞如何? 应该是不如吧
逊于二爷
9.张郃粮食够吃吗还是他带了足够多的粮草,感觉哪个方向都运不过来呀
应该是听说刘备来了就进行了粮草布置 而且张郃的兵可能并不是很多 刘备派了万余人还是分批次去打的
10.曹操为什么盯着孙权打,而不去打关羽呢
中原进南阳无水路 后勤消耗大啊
11.曹操的拆迁真的是缺大德,人口锐减为后面汉族差点灭亡埋下巨大伏笔
曹老板打一半地基 再把一半功劳留给司马家
12.老刘家的二代总感觉比老曹家的二代差一点,老刘的人才梯队断代比较严重,死一个少一个。以老刘的见识,夷陵之战其实也可以避免的,自身实力有限,孙十万认怂,曹家也在看着呢,风险还是很大的。真的是因为必须得给二爷复仇,给老兄弟们做榜样么?
关键十万没认怂 还一直北面跪舔 西面使劲挑衅 这涉及到政治层面了
13.马鸣阁道似乎这条道有新旧两条,旧的那个似乎在阳平关以北,刘备派人去过,被徐晃击退了
马鸣阁道在褒斜道上
14.汉末三国时期军队的规模感觉明显变小了,秦末时期刘邦项羽韩信彭越都至少都几万人,怎么关羽手里的牌就不到万人的感觉啊?
那个时代将民夫都算进去了 三国时代开始说的兵都是纯的战斗兵源 户籍也有民户、兵户、吏户之分
15.想请教下关于黄总年龄的问题,我之前看过一篇帖子说并没有切实的证据黄忠是老将,从兵年龄长但年龄可能和二爷差不多?老将大龄老做先登这事是不是太神奇了。
感觉没有那么老 但应该不会很年轻 应该和二爷差不多 至于先登的年龄问题 当年班超先生也是四五十岁经常站在西域的城头上开辟前沿阵地 张辽快五十了把十万突的都快失禁了 猛将通常还是能干很多年的
16.对太平天国也不好过于苛责。哪次改朝换代不是尸堆如山血流成河,汉初都找不出四匹同色的马了,汉末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啊。我也不否认明清易代之时,汉人的内斗和衰弱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满清的统一也是它有能力。可是时间到了咸丰年间,满族已经完全成为了德不配位的统治阶级了,完全成为了阻碍中国进步的一股势力了。如果汉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不知道反抗,那汉族和汉文化早就完蛋了。即使不看太平天国对于二百年来民族压迫和满汉矛盾的打击,对于满清政府统治力量的打击,单纯看他为我们汉人争取来了南方各省的督抚大权,客观上也影响了后来的反满革命。如果单纯看死人,中山先生创立民国,之后又多次革命乃至一国两府,天下大乱三十年,死人恐怕不比太平天国少。
太平天国真不是过往两千年那种改朝换代 生命、财富、古迹、文化、他是毁灭一切的那种破坏性
17.于禁送来那么多俘虏,不取湘关米粮就要哗变,取了就要再次触碰两国本就敏感的神经,二爷太难了。
那是孙权的单方面说辞 湘关都快到交州了 不可能去那抢米的
18.后面会写吴三桂和三藩吗?同样是北伐,为何诸葛亮不好出川,吴三桂却能席卷半个中国。云南可是比四川更为偏僻和闭塞呀。
你得考虑同时代的对手实力
19.我觉得老刘称王太早,有点飘了,毕竟献帝还在,你等老曹彻底换房本了再扛旗称王才名正言顺啊。孙刘联军抗曹的政治口号是清君侧,明面上还是要匡扶献帝的。结果老刘先称王了,取的名字还如此惊悚,这是要另起炉灶逐鹿中原,比老曹还赤裸裸,老孙肯定会另有想法。 老刘汉中之战后站上巅峰,本有机会像当年老曹翻盘老袁一般翻盘老曹,没想到巅峰之后形势急转直下,让人叹息。
王和帝是不一样的
20.问下刘备定都成都而不是重庆,被看做是丢荆州和政权偏安的败笔,小吏怎样看啦?
这种论调忽略了刘备拿下四川后的巩固统治问题
21.刘备得到的汉中是否一座空城?人口都被牵走了
至少还有八万户
22.有个疑问,太史公力捧项羽是公认的事,太多美化神化了,项羽真实的战绩虽强,但也配不上千古一将的称誉吧
要看对手的水平 刘邦手下那帮都是将星 他本人打仗也是很牛的 背靠的还是荥阳成皋这种天险级别 后勤有秦末第一总理萧何源源不断的运上来从来不担心断粮 全心全意搞防守 但那几年基本抬不起头来 鸿沟背盟时亲自玩偷袭仍然被反杀 太史公史观很正的 他是不会瞎捧人的
23.感觉功业其实卫青也很大,一生也算是忠义。谨慎杜微。为什么从您写的手法上来看,好像和关二爷有区别。是因为两者的顶头上司不一样么?或者两者没有可比性?
卫青是万事俱备 他的功业是建立在汉武大帝的国企抽血和货币通货膨胀上的 所以武帝时代超大篇幅都在写武帝的手腕有多厉害 二爷是啥都得自己来
24.有没有可能荆襄这一块儿一直是曹仁一把手乐进二把手呢?如果曹仁确实是调来接替乐进的,他前几年好像也没啥消息,是在哪里呢
从征关中
25.怪不得孙权跑那么远去统一交州甚至海南。“生命总会找到出路”。
这是我这些年看到对仲谋同志最高级的一句黑
26.十万真特么给江苏人丢脸!
赶紧想想项羽平衡一下
27.赤壁前那种灭国级别的入侵,孙权也就给了周瑜3万人,自己留了2万。合肥一战,孙权方的“10万”是否有水分呢?
这都六年过去了 而且赤壁的五万是孙权自己的家底 这回可带了了江东的全明星阵容
28.到目前为止,东吴能称的上国士的仅鲁肃一人啊。
算上周郎吧 没有周郎孙家哥俩是立不了业的
29.吕蒙陆逊阴关羽的时候这么突出,打合肥怎么就没什么存在感呢
阴关羽的时候打仗了吗?
唉,江东十二虎将、四大都督,能打的死得早
30.在邺城扣人质政策,在什么时候解除的?曹丕吗?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司马宗族〈兄弟和儿子〉可都参与了,那时候没有人质政策了吗?
参与者本人就是人质啊 政变就是在洛阳发生的
31.吕蒙是不是对二爷看不顺眼啊。感觉从刘备借江陵之后就一直明里暗里准备着偷西面的各种事宜 虽然北上很难但打了刘备完全就是老二老三在内耗了 孙吴占便宜可人家曹老板占的便宜更大点。
他也没错 毕竟荆州拿下来才算全据长江 就是缺点长远眼光啊 所以我们可惜鲁肃 但犯不上骂吕蒙
吕蒙这么一偷 刘备再东进夷陵这么一耗 便宜全给北方政权了 坐看啊开心得
32.于禁可以投降,庞德不能投降……于禁觉得自己跟了曹公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事实上曹公也没为难他的家属……只是叹息……相反庞德新降之人,如果投降家属即使不被曹公处死,必定也会被底下人收拾……这就是区别,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只不过你没有身处其境而已……
其实于禁就是没抗住啊 他真不应该投降的 他在那边级别太高了 英勇就义孩子们是全都能继承的!
33.于禁怎么就敢投降呢?
刀架脖子上总有顶不住的 而且于禁也不是被人家勾引叛逃的
34.十万攻合肥时,鲁肃在干嘛?后勤吗?
盯着二爷
35.突然记得也有个曹仁救牛金的段子 “将军不要我们了吗,曹仁突进去把人救了又走” 这段是不是copy辽神啊
是张辽学的曹仁
36.合肥刚孙权为什么曹老板不能安排一名亲信武官(诸曹夏侯)去统领全局而要出险着冒着三人内耗各自为政的风险做这种安排?
都调走打汉中去了
37.有几个问题,张辽身为五子良将,手下才有区区三千人吗,感觉曹魏的兵不应该这么少啊?曹操手下青州兵应该不少吧,为什么不多给手下一些兵士,反正家属扣在邺城,也不用担心他们反叛。此时曹操应该是在西征汉中吧,会不会是曹操把乐进的兵抽调走了呢?乐进老迈,多年征伐受伤应该不少,之后没有记载和战功,也有可能是年龄的因素吧。
三千人是给乐进留面子 就差直说乐进已经光杆司令了 那个时代是很少调动将领的部曲的 李典的部曲是他李家倒了两手后交到他手上的 别人指挥不动的
38.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虚构的,他并没有提出过这一方案,真的假的?
《魏略》
39.刘大不给力啊。估计自己折腾的也够呛,想回去歇息歇息
岁数原因其实很重要 高考一年18的孩子还得扒层皮呢 出来折腾快两年了 回去歇歇也可以理解 但他搏的那份家业不会替他考虑这些 想得到的东西是千万人梦寐以求的 凭什么会让你轻松呢
大爷到底为什么呢???看得气的,他真不知兵?不至于,可是到这个份上,到底是为什么?
估计是认为二爷稳了 他忘了曹仁是个多么顽强的人 他也忘了守襄阳的吕常此时61 比他还大一岁 早就活够本了等着封地传给子孙更不可能投降
大爷回成都是否也有不得不回的理由,就像前面分析的曹操一样
他要是输了那就必须得回 赢了根本没必要 前面那么难丞相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都大胜了那就更轻松了
40.关公庙的对联: 上联: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 下联: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41.刘备把关羽和黄忠设为前后将军,确实感觉不妥。我觉得关羽说“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的核心是关羽觉得自己是刘备的副手,而不应该跟其他人平齐,以他的功绩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又不好意思说张飞马超,只能拿黄忠开刀表示不满了。
刘备登基后是没设大将军的 他始终都给二爷有专属位置 黄忠是必须要封的 让同志们知道只要立了大功就能阶层跃迁 能和二爷一个级别 这是打广告呢 老刘这辈子甭管做的咋样 他对二爷的感情是没的说的
42.丞相后来一直屯在汉中是不是吸取了大爷的教训?
丞相啊丞相
43.曹仁征宛城,史书虽然没有详细说战损,但从后面发展看,曹仁兵力损失不会小,这是导致他回来面对关羽被动的原因,关羽野战能力并不比曹仁高太多,实际上如果不是曹仁死扛关羽,襄樊之战的结局就不一样了
曹仁在征宛城之前就很劣势了 不然宛城为啥敢反呢
44.黄权这个人物,在蜀汉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大致是接替庞统角色的 能力很强
45.曹操在官渡之战那会儿大本营在许昌,后来为什么搬到邺城,把皇帝就在许昌?为什么要搬?后来魏国都城是不是又到洛阳了?这又是为什么?
邺城在河北 当根据地用 搬洛阳是为了接刘家的天命 必须搬
46.此时刘备若是北伐曹魏是应该以洛阳为主攻点还是以长安为主攻点?
只能是长安 洛阳在非大一统时期意义不大
47.太气人了!二爷被删剩的记载都这么牛逼,删掉的东西得有多光辉! 另外说一嘴,倘若南方政权要从荆襄北伐,其实是很需要有人在东西方一起出兵调动敌方的,不然会很容易变成孤军被包饺子。岳爷爷退军除了那十二道金牌外还有与他同时出兵的韩世忠退兵了,孤掌难鸣被迫退兵。 这也可以看出二爷得有多牛逼,一支队伍就已经搅得曹操天翻地覆。 可惜,天不佑我炎汉
大汉四百年 足够璀璨了
48.第一,说到孙权投降了曹操,感觉只是口头上的投降,连人质都没送过来?曹操就这样答应了?第二,我常常混淆关西和关中的地理位置,我的理解是关中即长安那一块小平原,那关西是哪呢?经常说的这个关是潼关吗?!第三,说到曹操在汉中的粮草跟不上,那为啥刘备这边的粮草没有后勤的问题呢?第四,说到襄阳还没投降,那是谁在坚守呢?望解惑
1、曹操为了换房本 没放弃统一江东 因为夏侯惇张辽屯居巢了 2、函谷关 3、也有问题 但丞相厉害 4 吕常 61岁老大爷 等着光荣封地传子孙 绝不可能投降
49.
三国西部决赛第一回合, 季汉队张飞、马超、黄忠等全明星阵容大战曹魏西部代表队夏侯渊、曹休、曹洪等全明星阵容。 双方比分一直没拉开,结果第四节最后5秒,夏侯渊头脑一热,在季汉队全场紧逼联防下打算一突五被黄忠抢断扣篮绝杀比赛。
东部决赛第一回合, 孙吴队全明星首发对阵内部不合的曹魏东部代表队,结果在李典、乐进还未发力的情况下,张辽一人就连续10次一条龙扣篮打了个20比0的小高潮,孙吴队士气直接被打崩,比赛第一节就进入了垃圾时间……
西部决赛第二回合, 季汉队由超巨星关羽带领刘封、关平、周仓、孟达等小将对阵曹魏曹仁、于禁、徐晃、满宠、庞德等全明星阵容。
第一节得分机器曹仁被打成防守悍将,0得分情况下勉强限制住关羽不至于第一节就进入垃圾时间。
第二节换庞德防守关羽,直接6犯毕业。
第三节于禁防关羽,直接被打爆,于禁从此心态炸裂选择退役。眼看第二回合就要被季汉拿下。 结果第三节休息时风云突变,孙吴队吕蒙突然宣布要将天赋带去曹魏,季汉队队医糜芳同时在关羽的水里下药以及鞋里放玻璃渣……
第四节关羽发不上力,徐晃见机猛打关羽痛位,刘封、孟达全程眼神防守……
最终西部决赛第二回合季汉队惜败,更为严重的是此战关羽受伤太重,职业生涯报销……
50.有个地方不太明白,关羽打曹仁军团的时候襄阳是什么状态?关羽为什么敢越过襄阳去北岸大军团作战?
守着都费劲的状态
等北岸作战结束直接接收襄阳吗?襄阳地势这么好,为什么曹仁不亲自固守襄阳呢?
他怕被二爷闷死在汉水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