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疫情完全结束后还有电影院么?

2020-03-15 23:12 作者:tttrty  | 我要投稿

疫情对服务业的坏处极大,如今市场向好、餐饮恢复。而影院特殊,属实传播温床的它,被人们谨慎对待。线下影视撑不住了?

北京相关部门对影院复映、影视复拍有要求:观影须登记姓名、性别、住址、身份及电话,而影院做好消毒。看电影暴露个人信息太多了?

往年春节档且爆满且不打折,影院是盆满钵满,平时惨淡的小影院一年到头勉强维系,只图春节进利润,让老板有继续运营的起码信心。看而今的场面~ 影院老板信心垮啦?

北京要“救市”。半个月前北京电影协会联合多地相关部门呼吁物业减免租金以图共克时艰。而物业回应并不积极。疫情过后N多影院会关门大吉?

疫情给影视产业一记重拳。也让人反思开始反思这个行业的存在重要性以及生存发展的要点究竟是什么。有从业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在家隔离了一个月之后,发现电影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并不重要。

电影是重要的,电影院或许才不那么重要。现在网络平台与电影资源如此发达,不用任何硬件存储设备或者昂贵的播放设备,人们通过投影、大屏电视、手机等终端,都能观赏到自己想看的电影。

2003年的非典,无形中就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诸多细节。今年的新型肺炎,亦会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些阴影。很多人表示,疫情结束后要用报复性消费的方式,来弥补宅在家中积攒下的郁闷,希望这种报复性消费,也能体现在观影方面。所以,比起要求影院做好消毒工作、观众做好登记工作更重要地是,影视行业的管理机构与所有从业者,都应重点考虑一旦观众打算重新走进影院时,影院用什么“产品”来招待观众?这对于“救市”有没有效果来说,很重要。

从“春节档”撤出的几部大片,目前没有放出任何再次公映的信息,大家都在守望,并不愿意第一时间把产品投入市场,毕竟电影市场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在疫情结束初期立刻公映,极有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收益。但如果几家片方都这么想的话,那么就算影院敞开大门、观众也做好了涌入准备,公映片单没有几部可以看的电影,也照样让所有设想落空。

趁着还有时间,这个时候做一些国外大片的引进工作,或能弥补全国院线复工后面临的片源供应荒。中国观众对于引进大片,还是有着较强的消费愿望的,但对于类型单一的爆米花电影,也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此时的大片引进,不妨口子开得大一些,在引进片种的类型化、风格化等方面,可以考虑更多观众群的需求,吸引电影院的常客与潜在受众进入影院观影,让疫情结束初期的市场拥有一定的热度。

面对疫情,一些书店的自救方式也值得影院借鉴。比如通过优惠充值的办法,让观众花费比过去更少的钱来拥有以后更多的观影机会,虽然影院的利润会因此有所降低,但这么做一是可以赢得现金流撑过眼下这段艰难时期,二是也能够提前锁定更多的忠实消费者。总而言之,面对倒闭风险,影院不能坐以待毙,还是得开动思路,多想办法,争取活下去。能坚持到开门迎客,就仍然有机会等来翻盘。


疫情完全结束后还有电影院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