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考博研究方向、参考书真题、导师信息及招生人数

一、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考博研究方向、导师信息及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农村教育政策
02农村教育发展战略
03农村学校发展
04发展教育学
05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
06农村教育政策
07农村教育政策
08农村学校发展
09农村教师政策
10农村教育政策
11农村教师发展
12城乡教育一体化
13农村教育政策
14农村教师发展
15农村教育国际比较
16农村教育政策
17教育社会学
18社会分层与流动
19农村教育政策
20农村教师发展
21农村学校发展
22农村教育政策
23农村教育现代化
24城乡教育公正
25农村教育政策
26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
27农村教育政策
28农村教师发展
导师信息:
01农村教育政策02农村教育发展战略03农村学校发展:邬志辉
04发展教育学05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06农村教育政策:秦玉友
07农村教育政策08农村学校发展09农村教师政策:刘善槐
10农村教育政策11农村教师发展12城乡教育一体化:杨卫安
13农村教育政策14农村教师发展15农村教育国际比较:孙颖
16农村教育政策17教育社会学18社会分层与流动:李涛
19农村教育政策20农村教师发展21农村学校发展:张源源
22农村教育政策23农村教育现代化24城乡教育公正:凡勇昆
25农村教育政策26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孙涛
27农村教育政策28农村教师发展:安晓敏
招生人数:14人
考试科目:
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
②2999材料评议
③3999综合考核(农村教育)
(三)材料审核及跨学科认定
学部“材料审核小组”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认真审核,并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给出审核成绩。审核程序如下:
1.材料形式审核
“材料审核小组”对申请人提供材料的完备性、真实性进行审核。不符合报名条件者,不予进入后续的考核程序。
2.材料评价审核
“材料审核小组”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对其学术背景、学业成绩、科研成果、专家推荐、研究计划等作出评价,给出材料审核成绩,满分为 100 分。材料审核的合格线为不低于 60 分,未达到合格线者,不予进入后续的考核程序。
学部对跨学科申请人不设加试。
材料审核工作预计在 2022 年 4 月中旬完成。材料审核工作完成后,将在学部网站公布材料审核结果,同时公布综合考核时间、地点、具体要求等。
(四)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由学部“综合考核小组”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组织实施,预计在 2022 年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进行。考核结束后,将在学部网站公布考核结果。
综合考核包括:专业素质考核、综合素质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1.专业素质考核:考核方式为笔试,成绩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长为 150 分钟。专业素质考核的合格线为不低于 60 分,未达到合格线者,不予录取。考试科目如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
040101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
教育史
教育史
040104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040105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0401Z1
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
0401Z5
教育管理与政策
教育管理与政策
2.综合素质考核:考核方式为面试,成绩满分为 100 分,其中外语 20 分,综合能力80 分。每人考核时长不少于 30 分钟。综合能力部分主要考核申请人的专业素养、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围绕研究计划考核申请人的研究基础和创新潜质。外语的合格线为不低于 12 分,综合能力的合格线为不低于 48 分,未达到合格线者,不予录取。
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考核方式为面试,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特别要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伦理等方面的情况。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作量化计入最终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成绩计算办法
最终成绩=专业素质考核成绩×40%+综合素质考核成绩×60%
(六)拟录取名单确定及公示
学部在综合评定申请人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基础上,在同一导师内按照申请人最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录取。
全部考核工作完成后,学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及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的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
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研究生院将对全校拟录取名单统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 10 个工作日。
五、其他
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和“对口支援”等专项计划考生参考本细则执行,
根据考生考核实际情况及有关要求统筹录取。
2.本细则由学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考研相关真题
[真题]
近年来,福建多个地区以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为抓手,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全力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艺术教育是推动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下艺术教育依然是不少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福建今年推行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众所周知,乡村学校缺少艺术教师,一般学校虽然开足了“艺术课”,但由于没有专业的艺术教师,音乐、美术课大多是让文化课老师兼任。音乐课因为老师不懂乐理知识,不识五线谱,就只好抄几只流行歌教教,撑一撑场面,让学校还有歌声飘扬;美术课由于老师不懂调色,不会素描,不会静物写生,更不会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只会画画简笔画或摆几个杯子、球类等实物,让学生照物画图……除了这类客观现实,不少地区还主动舍弃“艺术”副科。艺术教育一直是乡村教育的短板,艺术课程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然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补齐“乡校艺术教育”的短板?艺术教育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建立标准的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为开展美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长期以来城乡学校文化水平存在的差距和农村少儿所受艺术培养相对欠缺的实际情况,政府还需要招聘更多的艺术教师安排到农村,同时对其在生活补贴、绩效考评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此外,还可以组建艺术扶贫志愿者队伍,发动艺术专业教师定时、定点、定量深入薄弱学校免费为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提升,为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各地区需要立足乡土资源,打造艺术教育基地,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艺术课程资源,特别是农村艺术课程资源,发挥本土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