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是否成了别人眼中的异类

2020-03-08 20:20 作者:三炮叁  | 我要投稿

异类一词是我最近在读一本书的书名,这是中国第一家软实力教育企业刘兴奇先生(大家叫他六哥)的著作。

你有可能想象不到这个从985大学硕士毕业的年轻总裁在大学时代也曾遭遇了迷茫等困惑,他的一切在旁人看来似乎是那么的完美,然而他在书中流露这些并不是他想要的。

他犀利的观点和独特思想仿佛给了我一记耳光,有醍醐灌顶之效。这可比那些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好多了,我想把自己所想所思分享出来,送给我们这一代充满着迷茫和颓废的大学生。

在和同学交流中,大部分人谈及的话题基本是游戏、男女狎昵、食物、旅游景点等,但是有多少人能面对面静下心来谈谈我们的未来?问问对方是否迷茫?理理精神与内心世界?

当然对于不涉网络游戏的我来说不知游戏的带来的精神快感,没有过恋爱经历也不懂男女之间的微妙情感,但是我有一颗真诚的心,别人愿意对我敞开心扉,我也会倾心相诉,以上种种都没有的我或许成了人群中的异类吧。

从小到大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老师和父母说的最多的就是:你要好好读书你,但是有多少说过你要好好做人。

在这个以成绩论英雄的校园环境里,如果你稍微做出了一点“出格”的事来,别人就会投来质疑和不屑的眼光,老师和家长还会和你“开小灶”。

还有一些人有“妈妈说”、“姐姐说”、“爸爸说”、“老师说”等,我听过一个比较搞笑的事例,在一次班干竞选中有位同学信心满满的说道:妈妈说竞选班干会锻炼自己,所以我来了。

时下的考研热、出国热、考证热、考公务员热很是盛行,我们根本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就盲目跟风,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在这之前我自己也无不例外,乃至现在和我爸的每一次通话中他还会念念不忘的提醒我:你考研吗?你看考研多好啊!

所以我们的给自己一个定位,认清自己。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么:认清了自己,就认识了整个世界。

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所谓硬实力就是可以看得见的,比如结业证书、某某从业资格证书等。

软实力的话相对来说就听得比较少了,毕竟这个词只在上世纪末的美国一位哈佛教授约瑟夫 奈首提出,因为它是指没法用证书考核的能力,他包括独特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我认为会喝酒甚至也是一种软实力(这里不提倡大家如此,例子而已)。

原则上说两者同样重要,但现在社会趋势是软实力的重要性原来越凸显了。

有些人大学四年学业不咋地,但是他专注发展了一门或几门兴趣爱好,在进入公司应聘时却强占他人一头,这就是所谓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某优秀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动作,但是某某成绩中下的同学成功应聘的事例。也就有了后来的学霸给学渣打工的等等实例。

当然这还是个尚学的时代,知识和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不是读书改变不了命运,而是读了那些没用的书改变不了命运。

昨晚和一大四的即将毕业的某学长交心时他就给了我很好的佐证,就拿他本人来说吧。

大学四年什么证也没有考,到应聘时依然自信自若,最后成功应聘后与班上其他同学工资水平做比较时,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居然排前三,这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他真的是个“异类”。

还有他们的班长,在给应聘人员看了一堆证书和谈了很多之后公司方默默的问了一句:你会喝酒吗?在得到他中肯的回答之后,二话不说,直接录用。

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就说过:“博士生和初中生没啥区别,能做事就行。”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也说:“你的文凭我只把它当做你交了四年学费的收据,其他什么也证明不了。”

这对那些忙于考研和考四六级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剂毒药,但也在提醒着我们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如果你以后不想一味的做学术研究或者教书育人等行业的话,这些东西是你必须的正视的。还得回到之前那个话题:一定的认清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之前我总会有种自我满足感,总以为自己懂得了很多,现在看来这就是在犯傻,因为我什么都不懂。

有谈过理想,谈过现实,谈过女孩,谈过日常等,但唯独没有谈过大学生活的迷茫与颓废,但同样也存在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愿意会和你谈呢?

要找合适的对象,不要跟那些自甘堕落的人还有那种百般聊赖的人谈,因为这样只会拉低你的智商,然后他们会用自己一套理论说服你。

我的所思所想远不止这些,但我希望把我的感悟传达出去,让更多的人收益,走出迷茫的困境。

2017.6.17

 


你是否成了别人眼中的异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