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二】【AI玩家名称来源】37缅甸

本篇为缅甸AI玩家名称来源介绍
更多内容见CV4817071

阿奴律陀(Anawrahta)
蒲甘帝国创始人,1044~1078年在位,早年间其父宫错姜漂被养子废黜,阿奴律陀于1044年夺回王位,之后开始积极备战扩张,1057年开始,吞并孟国,之后越过阿拉干山,向西北一直打到了曼尼普尔地区,东北则进入云南境内,与大理国对峙。晚年曾试图进攻真腊,但是没能达到吞并的目的。

江喜陀(Kyansittha)
蒲甘帝国皇帝,1084~1113年在位,阿奴律陀的儿子,早年间曾受父亲指派攻打孟国,但后来父子不和,江喜陀出逃。阿奴律陀去世后,蒲甘帝国的北部和东部有松动迹象,江喜陀回到蒲甘,指挥军队,重新统一了蒲甘帝国。之后大兴土木,改善民生,使缅甸迎来了第一个盛世。
薛胡(Sithu)
即拿那帕缇·薛胡,蒲甘帝国皇帝,1174~1211年在位,在位期间统一了缅甸文字,形成了缅文。薛胡去世后,蒲甘帝国逐渐走上了衰落。
拿那帕缇(Narapati)(实际上是缅甸王室头衔)
缅甸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或国王的头衔为拿那帕缇,比如之前提到的薛胡。

苏瓦绍盖(Swasawke)
阿瓦王国国王,1367~1400年在位,在蒙古人袭击蒲甘帝国后,蒲甘帝国迅速分裂,苏瓦绍盖原本是蒲甘皇室,在混乱中加入了掸族人建立的阿瓦王国。1367年夺取了阿瓦王位,之后逐渐统一了缅甸北部,开始与南部的勃固王国对峙。1386年开始攻打勃固王国,但是没有成功。1390年派遣明康出征,然而再次失败了。
明康(Minkhaung)
阿瓦王国国王,1400~1422年在位,与哥哥一起被苏瓦绍盖收为养子。1390年曾经出征勃固,没有成功。1400年,哥哥在即位后罹患精神分裂,明康被迫继位。这场混乱招致了勃固王国的反攻,但明康使用坚壁清野的打法击退了勃固王国,并于1402年开始反攻。1403年开始向明朝朝贡,但1409年试图让云南当地土邦反明,没有成功。1408年,勃固王国与阿瓦王国再次开战,这场战争双方一直打到了1415年,损失都很大。明康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之后心灰意冷,撤军回国了。

明吉逾(Mingyi Nyo)
东吁王朝的创始人,1485~1530年在位,原本是阿瓦王国的附属国东吁国的封臣。1485年夺权后,向阿瓦王国称臣,1492年在阿瓦王国的指示下进攻勃固王国,明吉逾击杀了敌方将军,名声大噪。之后不断攻城略地,逐渐成长为独立的势力。

莽瑞体(Tabinshwehti)
东吁王朝皇帝,1530~1550年在位,缅甸战役的角色之一,即位后勃固王朝发生内讧,莽瑞体借机干涉勃固王朝内政,获得了大片领地。1539年吞并了卑谬,1542年吞并了整个勃固王国,并且击退了前来干涉的阿瓦王国军队。至此东吁王朝的崛起已经无法阻挡。1550年,莽瑞体遇刺
莽应龙(Bayinnaung)
东吁王朝皇帝,1550~1581年在位,缅甸战役的主角。莽瑞体遇刺后即位,之后迅速平定了各地的叛乱,1552年彻底灭亡了勃固王国,1555年更是征服了整个阿瓦王朝,1556年,开始进军暹罗,击败了澜沧王国,抢走了明朝封印。1560年向西北攻占了曼尼普尔王国,1563年甚至攻打明朝的西南边境的土邦,但明朝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清朝时才完成了改土归流。1574年,莽应龙攻入万象,使得澜沧王国成为了东吁王朝的藩属国。1580年,莽应龙开始攻打若开王朝,但是在路上去世。莽应龙去世后,东吁王朝迅速分裂了。

明平(Min Bin)
若开王朝国王,1531~1554年在位,在位期间与葡萄牙人建立关系,雇佣了大量葡萄牙军队,使用火枪,向西控制了东孟加拉至缅甸沿海的领土。1544年曾经抵挡了莽瑞体的进攻,这使得东吁王朝一直没能吞并若开王国。

莽应里(Nanda Bayin)
东吁王朝皇帝,1581~1599年在位,缅甸战役的角色之一,即位后穷兵黩武,试图维持莽应龙留下来的大帝国,但是很快失败,东吁王朝很快分裂,仅能保持缅甸南部的统治,尽管统治一直持续到1752年。
频耶达拉(Binnya Dala)
后勃固王朝国王,1747~1757年在位,1752年推翻了东吁王朝最后的统治,大致恢复了两百年前勃固王朝的统治领域。但是在1757年被贡榜王朝的雍籍牙击败,后勃固王朝也被贡榜王朝吞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