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认识论)——先验逻辑的先验分析论6

2021-03-07 19:42 作者:查尔filosofia  | 我要投稿

六、图形的必要性及其原理

     我所写的所有文章,都是依据《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中的章节顺序和内容,加以自己的理解所写,但是在“图形法和知性原理”这一节中,书中写的较为简略,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一书,意在整理出一个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线索,而并非对单一哲学家进行钻研和研究,在对于康德哲学的叙述中,占了全书十五讲中的八讲,如果单单只是依据《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一书来书写的话,可能因为省略的内容过多,反而会变相增加阅读的困难,所以我会通过添加同样是邓晓芒先生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一书,对这一节加以补全,其实在之前的一些章节,我也有添加其他书中的内容,予以告示。

         “图型”一词,是康德用来连接先验范畴和直观杂多之间的中介,但第一个问题便是:这种联结是否需要这样一种图型?

        康德认为,通常把一个对象包含在某个概念之下时,双方应有某种同质性,比如说“盘子是圆的”,是因为这盘子本身就有“圆”的表象,否则概念和对象毫不相干(例如狗是尖的),联结也就无法完成。换言之,概念中的内容必须要能在对象里被直观到,我们才能把这种概念运用于对象上。但是知性的纯粹概念(范畴)正是因为它是“纯粹的”,也就意味着它和一切感性的,经验性的概念不同,是和感性完全异质的一种东西。例如说,“水是产生蒸汽的原因”,但没有人在“水”中直观到“原因”这种东西,那我们凭什么把这两者联结起来呢?康德认为必须有一个中介,它必须一方面和范畴同质,另一方面又和经验现象同质,使得前者在运用于后者之上的时候成为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先验的图型”。

        所以先验图型必须既是智性的,知性的,又是感性的,而就其自身的形式则是纯粹的,先验的。这种图型在康德看来只能是先验想象力的产物。而且这个图型我们之前提到过,就是时间图型,“时间的先验规定由于是普遍的、且基于先天规则之上的,因而与构成其统一性的范畴是同质的。另一方面又由于时间包含在任何经验性的杂多表象之中,因而与现象也是同质的。”所以范畴运用于现象之上只有借助于先验的时间规定才有可能,这种时间规定作为知性概念的图型就是把现象包含于范畴之下的媒介。简言之,范畴的图型就是先验的时间规定,它就是范畴运用于对象之上的感性条件,而知性借助这些图型来运作便称之为纯粹知性的“图形法”。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先验的想象力是如何作用于感性杂多和知性概念的的,因为康德说这种图形法只能是先验想象力的产物,那么先验想象力肯定要有一种能力,能够以一种知性的概念为依据,来多感性的直观杂多来进行统一的能力,只有这样产生的图型,才有联结的作用。但是我们需要区分的是,想象力产生的不只是图型,还有特殊直观的“形象”,如五个点“。。。。。”可视为“5”这个数字的形象,它实际上是一种后天的想象力,我们所要谈论的先验的想象力,不是要产生5或100等数字的形象,而是要产生一般的“数”的表象,当然,这种表象正是在产生具体数目的形象的时候才被提供出来,只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罢了。所以康德说:“想象力为概念提供其形象的这一普遍运作过程的表象,我称之为概念的图型。”

        康德认为,图型和形象绝对不能混淆。一个三角形的形象只能要么是直角的,要么是锐角或者钝角,因而任何一种形象都不足以表达出一般的“三角形”这一概念,但是三角形的图型则是我们用来构想任何一种三角形时所依据的规则。这种图型具有适用于各种三角形的普遍性,因而只存在于思想里,并与概念是相融洽的。形象则与概念不能直接相容,而“永远只能以它们所标志的图型为中介才能与概念相容”。因此,图型不是一个单一直观的形象,而是产生直观形象或对象形象的普遍方法的表象,在这里,先验想象力一方面以概念所要求的统一性为原则,另一方面则依照感性的形式条件,最终是依照内感官的形式条件(时间)来对直观杂多进行统一。所以图型是先验想象力的一种“略图”,一切形象只有根据它才能成为可能,只有它才是一切感性概念和经验性概念的基础。

        康德举例说,“犬”的图型是依据“犬”这个概念所指示的规则,在想象中先画出某种犬的“略图”,即一个具有某种空间结构关系的四足动物的图像,而不先于在经验中或记忆力呈现的任何具体的犬的形象。但任何一个具体的犬的形象必须依照这个“略图”才能准确的描绘出来。这种在想象中描绘一个“略图”的先天能力康德称之为“一种隐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技术,其真实的操作方式是我们难以揣测的。”这其实就是康德所说的先天的想象力的“自发性”能力,之所以叫“自发性”,就是因为这其中的过程是无法预测,不能用通常的知性加以把握的,但它却是知性的根本属性。(在这里其实已经有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自由”这一概念的意思了,但是康德本人极力避免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出现)

       无论如何,康德的图型说在范畴和直观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图型是先验的,它存在于思维之中,并按照概念的规则运作;但在一切感性杂多中我们都可以直观到图型的作用,甚至如果我们不在想象力中预先描画出某种图型,我们简直就不能获得任何感性形象。例如我们如果不在时间中顺次数出五个点并把它们归在一起,我们就无法形成“5”的形象。我们在心中数一个数或者描绘一个“略图”,都是在把“数”与“形”的概念图形化,即感性化。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纯粹的知性概念和感性直观联结起来,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在对象中发现概念本身,但是我们可以在对象中发现概念的图型并加以直观,从而纯粹概念和直观对象的联结就不会因为两者的“异质性”而成为不可能。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认识论)——先验逻辑的先验分析论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