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才引进是否值得?转载

2023-02-04 16:22 作者:山东snowy  | 我要投稿

作者:废鱼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解释一下所谓的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硕博引进计划等等),本质是给高学历(硕博及部分“双一流”本科毕业生)一个进入体制内的便捷通道,大部分地区仅面试,个别竞争激烈的地区会有自助笔试,通常包含:事业编制、地方性国企以及特殊产业园聘任合同,但整体而言是难度小于普通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

假设走这类政策是否值得,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你所选择的编制能满足“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三个条件中至少一项;

2.如果你能接受同一单位事业编制发展较为局限;

3.如果你能接受跟你的同学可以达到年薪几十万,而你每月仅四五千的工资的心理落差感;

4.如果你能渐渐接受自我平庸的可能性,这辈子可能跟“大富大贵”的生活基本无缘;

5.你的家庭经济足够支撑你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那你还是可以考虑通过人才引进拥有一个“编制”的。

当然,人才引进“编制”的优势也很明显:

1.受近几年疫情的影响,整体就业大环境不好、很多大型企业持续裁员、小型企业面临倒闭的情况每天都可能发生,所以,体制内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2.如果你有考公的想法,那你完全可以先拿下一个相对简单的事业编制,以此作为跳板;这样即可以提前感知体制内的基本运作模式、公文写作水平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在日常办公和写文字材料时,也会逐步提升你的公文水平,良好的语感和文字水平对于申论和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由于你目前已经拥有一个编制,这样既有闲暇时间准备考试也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所以当你在进行备考时,会减少很多心理和物质方面的压力;

然而,现实情况是真的进入体制内,由于身份的问题,很多人并不会甘心只是一个事业编人员,所以往往会选择继续备考公务员,并在几年的时间内公考上岸。当然,假设你有能力、有背景、有机会,你也可以努力晋升事业副科(副处)然后等到机会转编制身份,这样子也是很多人选择的道路;

3.人才引进考试,往往除对学校的要求高一些之外,其他方面会相对宽松,这就意味着对很多只能考三不限的毕业生一次上岸的机会;

4.对于硕士学历而言,以目前“内卷”的趋势,在大城市企业可能优势并不明显,而且绝大部分大城市也不需要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吸引高学历人才;但在小地方,一个拥有编制的硕士是会有很多优势,特别是在相亲和择偶这一块儿。

5.通常意义上的人才引进所给予的待遇会比普通事业编制以及行政编制好一些,部分地区会直接定级至专业技术10级(中级)或者管理8级(副科),这样子待遇会比直接考进来工资高不少;而且大部分地区一般也会给予引进硕士以上学历给予购房、租房以及生活补贴,在这些条件的加成下,你会比一般的事业编制人员有更小的生活压力;

6.虽然事业编制发展相对于行政编局限性更大,但通畅意义上的人才引进政策所给予的岗位相比较普通事业单位考试所设岗位会好很多,整体性价比是高于普通事业编制考试的。

由于近几年整体的“考编”热潮,人才引进政策也不再是入编“捷径”了,所以,假设有机会进入体制内,我觉得这种机会还是值得把握的;何况,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毕业生而言,硕士毕业的年级是很难有全职备考的条件,而你学习时间“卷”不过别人那你上岸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是假设只有面试,则就算训练时间达不到也并不妨碍你在面试中逆袭别人。

以上仅仅只对于普通毕业生或者一心只想进入体制内的人群而言,假设你可以获得一个高薪、发展前景好且是你喜欢的工作,亦或者你的家里人能在某一方面给予你支持、亦或者你只想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那你完全没必要受“编制”的约束,毕竟进入体制内,你的才华是很难得到施展的,“稳定”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就是“平庸”。

但,大部分人可能真的只是普通人,普通人就要面临着中年危机,不管你信不信,通常而言,当你度过人生30岁、35岁这两个“坎”时,就会越发感受到“稳定”大于高薪、健康大于一切,何况,你所谓的企业高收入并不会比体制内高太多,一个月5k工资的在编工作幸福指数是远高于体制外1W工资的工作。

突然想起来还有这个回答,继续更新一下体制内工作感受及意见建议,仅供参考。

一、优势

(1)婚恋优势。感受到体制内女多男少的“环境特色”了,不乏优秀的剩男剩女。所以,对于体制外择偶而言,体制内的男生是非常“抢手”的,这种现象越在小地方越明显,而且只要不是太挑剔,基本一到两年就能解决单身情况;

(2)工作优势。工作性价比方面是远高于大部分工作的,相对于企业上班的同学而言,大部分单位根本没有任何压力而言的;当然,确实有个别单位会特别忙,但是也不会像企业一样被剥削压榨,何况很多同学由于企业整体经济不景气,收入以及稳定性都难以得到保障,所以,整体而言,体制内给了足够的“安全感”和“人情味”;

(3)稳定性优势。针对近几年的整体就业形式外加突如其来的"双减"政策,应该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也许有一部分人可以选择更高或者挣钱更多的职业,但是大部分人应该也都是普通人并不一定能在几百几千人中脱颖而出,所以这个编制可能是你唯一一次进体制的机会。

二、缺陷

(1)整体发展前景。晋升相对受局限,虽然公务员晋升也不一定有多优势,但是事业编制在提拔晋升前是需要转行政编之后在发展,而对于普通人而言,转身份这种事几乎是不可能,毕竟等待提拔的不仅仅有本身属于行政单位的公务员,还包含各类事业单位一把;

而且,事业编制确实相较于行政编而言,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无论是外人看来还是择偶方面,是没有行政编有优势的,特别是公检法等单位,事业编人员基本可以算是“二等公民”。

(2)工资水平相对低。如果不拿职称,事业编比行政编整体收入会低一些,但也不会很大,大部分地区一般会少个每月500-1000元的车补,可能部分地区在绩效考核方面也会区别对待,但是,如果事业人员聘到专技十级以上的职称,会缩小甚至超过公务员普通科员或者副科的待遇;

(3)不稳定因素较多,虽然目前而言一类事业编确实还不会有任何风险,依然算是"铁饭碗",但是由于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趋势下,财政缩减支出,以后事业人员稳定性会进一步与行政编拉开差距,但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已经获得编制的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但新进人员的编制名额会越来越少了。

三、对于新人的建议

一是写好各类材料。无论以后事业编上级部门“遴选”(选聘)、公考或者在本单位干好工作,拥有一手高水平的文字写作能力是体制内生存必要的手段;

二是处好单位同事。记住"流水的领导,铁打的同事",虽然没有必要与每一位同事都相处的特别好,但是千万不要得罪任何一个人,因为你并不确定他的背景或者关键时候是不是会给你"使绊子",而且,年度考评优秀率往往跟工作能力关系不大,但是跟你的“人缘”却有很强的关联性;

三是时刻保持学习。永远不要放弃学习的能力,不仅是在本单位可以站稳脚步,还是为以后考公考编、高级别单位遴选做准备,要时刻记住层级越高,平台越好,眼界越宽,机会越多;

四是时刻保持谦逊。记住,体制内永远是关系和背景说话,虽然你可能是学历高、能力强、高质量期刊发过几十篇,在校园属于风云人物;但是,既然选择进了体制,就要遵守体制内的游戏规则,永远保持谦逊是你能够走远的重要能力。

暂时到这,以后有了新的想法会继续更新,有需要咨询体制内的相关内容可以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交流,祝各位看官前程似锦!


人才引进是否值得?转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