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为什么要“养肺”?秋季是一个由热转冷的交替季节,阳消阴长,暑热未完全消除,秋
秋季为什么要“养肺”?秋季是一个由热转冷的交替季节,阳消阴长,暑热未完全消除,秋燥秋凉渐渐到来,寒热交错,稍不注意身体很容易出问题。中医学认为:五脏与四时阴阳是相通应的,肺和秋都属于五行之金。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阴,与秋气相应。秋季之肃杀,是对夏气生长太过的削减;肺气之肃降,制约心火上炎太过。肺与秋气相通,故肺金之气应秋而旺,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盛。 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肺气旺于秋,肺病在秋季得自然界之气的滋助可以好转,患者感到舒适。肺与秋季相通应,是由于同气相求,肺气在秋季最为旺盛,而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所说“肺者,气之本……通于秋气”中所谓“通”,即相互通应之意。 当然,秋季气候过于燥烈,又容易损伤肺气,耗伤肺之阴津,产生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病症。 肺气通于秋,在生理上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病理上秋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津,引起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痰少而黏的肺燥证。 “肺应秋”的内涵是指肺的肃降功能在秋季旺盛,并在当令之季节具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即肺通过调节机体五脏及自身肺系统的生理功能,使机体做出某些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体现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借助现代自稳调节的概念,对“肺应秋”的内涵阐释的较为合理,提出“肺应秋”的本质内涵为“肺是机体应时而变在秋季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时间调节系统”。 肺在当旺的秋季,其肃降功能增强,并且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对自身肺系统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其他季节则处于从属地位,协助或抑制其他四脏以维持机体应时而变的调节稳态。 而肺在秋季宣发卫气津液护卫肌表能力相对低下,表现为机体免疫力降低,易发呼吸系统疾病。秋季乃万物生机归敛的季节,故而机体气机的运转亦应时而变,呈下降内敛的趋势,因而肺脏肃降功能得以增强。肺五行属金,其气肃降属秋,故而肺气通于秋。 秋季如何养肺保证肺系不生病呢? 保持心情舒畅、平静。《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心态要平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年的工作到此时也已经初见倪端,或顺利、获丰收,心情愉悦也不必狂喜;或失败或失意,心情不好不必过度悲忧,要总结经验以利继续前进。过度悲忧可以损伤肺精、肺气,也可导致肺气的宣降运动失调,相当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紊乱,疾病由此而生。 早睡早起,顺应四时,利于阴精的收藏,阳气的舒发。晨起可以适当运动,但运动不宜过强过剧烈,出汗不宜太多,运动后多喝水。 夏季暑气旺,毛孔开散,出汗多,阴液耗伤,到了秋季,要收敛。一方面避免过多出汗,多饮水,另一方面通过药食养阴润肺,进食应时水果蔬菜。大自然给了一个很好的条件,秋季水果成熟,苹果、梨等,可以适当多吃水果滋阴润肺,也可以吃银耳、百合、阿胶、蜂蜜、萝卜、莲藕等。 西瓜之类就要减少食用了,瓜类多属寒性,《法天生意》记载 “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秋气燥,所以少吃辛燥食物以免燥性加重引起口干舌燥,咽干咽痛,鼻干,口唇干裂。脾胃虚寒,湿气过重者不要过度实用养阴类饮食瓜果,可以补脾养肺,食用人参、山药、大枣、莲子、百合、甘草等。 民间有“贴秋膘”之说,有一定道理,以前生活条件不好,饮食也不如现在热量高,贴秋膘增加体内能量储存以利于应付寒冬,短时现在生活水平不一样了,平常热量就经常过剩,所以没必要贴秋膘,但是身体比较弱的可以按身体状况选择如饮食,一定要搞清楚你现在的身体状况,不可盲目贴秋膘,脾胃虚弱的不要因为贴秋膘增加胃肠负担引起疾病,遵循有热清之,有燥润之,有寒温之,有湿燥之。 因为白天气温仍然很高,夜晚气温下降,所以要预防受凉受寒和风邪侵袭,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此时身体比较弱的人以及劳累后正气耗伤很容易皮毛受邪,甚至内合于肺而生疾病。如寒邪客表,卫气被郁遏,会出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紧等症状,如果病情发展或者肺有痼疾,病邪会伤及肺脏或肺病复发,尤其是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的等肺部慢性病的人。 预防过敏。长夏多雨潮湿,好多东西发霉,所以秋初常常有过敏的病人增加,秋天也有很多植物和果实也经常引起过敏,造成夏日后过敏性疾病的又一个高峰,所以,要保持室内干燥,及时清理发霉的东西,出门戴口罩,整理物品戴口罩。秋天虾蟹长成,进食不当也是很多过敏的人饮食不当引起复发的原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常常使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发作,尤其是身体寒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