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尔干金曲背景大百科【11】:巴尔干民族的再度奋起: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②

2022-05-22 06:25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战争开打

                保加利亚的行动

保加利亚部队发起刺刀冲锋攻占了奥斯曼阵地

        随着黑山王国于1912年10月8日向奥斯曼人帝国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自此正式打响。巴尔干半岛的西部,包括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和马其顿,对于战争的解决和奥斯曼帝国的生存来说,并不如色雷斯战场重要,因为保加利亚人在那里与奥斯曼人进行了重大的战斗。

        尽管地理条件决定了色雷斯将是与奥斯曼帝国战争的主要战场,但奥斯曼帝国军队在那里的情况却因情报部门对对手的作战序列的错误估计而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在不知道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在战前就马其顿问题已经达成了秘密政治和军事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奥斯曼军的领导层将其大部分主力派往那里。

        德国大使汉斯-冯-旺根海姆是奥斯曼帝国首都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他曾于10月21日向柏林报告,奥斯曼帝国部队认为保加利亚军队的大部分将与塞尔维亚人一起部署在马其顿。

        然后,奥斯曼军总部在阿卜杜拉帕夏的领导下,预计在阿德里安堡以东只会遭遇到有骑兵部队负责掩护的三个保加利亚步兵师。

        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假设可能是对《巴尔干条约》目标的分析造成的,但它对色雷斯的奥斯曼军造成了致命的后果,因为它现在需要在不可能的条件下,在对阵保加利亚军队主力的大部分的时候保住该地区。这种错误评估也是导致奥斯曼军方在色雷斯战役开始时采取了灾难性的侵略战略的原因。

  保军的攻势和向恰塔尔卡的推进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期间保加利亚的军事行动

        在色雷斯战线上,保加利亚军安排了将近三十七万人的部队来对付对抗奥斯曼的第一军,其中十万五千人部署在东色雷斯,两万四千人的特遣部队则部署在色雷斯西部。

        保加利亚军分为瓦西尔-库廷切夫中将指挥的第一军、尼古拉-伊万诺夫中将指挥的第二军和拉德科-迪米特里耶夫中将指挥的第三军,东线部署了接近三十万人,西线则部署了接近五万人,其中包括三万余正规军和另外的一万六千人的民兵,以上兵力全都配属给了斯蒂利亚-科瓦切夫将军指挥的保加利亚第二师。

        第一次大规模的战斗发生在埃迪尔内-克尔克拉雷利防线,保加利亚第一和第三军,合计投入的十七万余兵力在在盖赫肯利、塞利卢和佩特拉附近地区成功压退了奥斯曼帝国东方军区的九万六千人。

        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土军的第十五军还被紧急抽离了该地区,以抵御预期的希腊两栖攻击,但这一攻击从未发生。该军的缺席在阿德里安堡和德莫提卡之间立即造成了真空,东部军区只得又从第四军抽出来了一个第11步兵师前往填补防线。如此一来,东部军区直接少了一个整编军的战斗力。

        由于对入侵部队的情报不足,奥斯曼帝国的进攻计划在保加利亚的绝对优势兵力面前完全失败。这迫使阿卜杜拉帕夏只能选择放弃了基尔克-基利塞,该地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成功被保加利亚第三军占领。如此一来,负责阿德里安堡要塞驻守的约六万余人的守军直接陷入了保加利亚第二军重重包围,但由于保加利亚部队中缺乏重型火炮等攻城装备,因而保军暂时选择了围而不打。

        就在这个时候,希腊海军在爱琴海上占据的优势的另一个后果也显现了出来,奥斯曼的前线部队无法得到计划中的增援,这些增援本来应该是通过海运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调来的部队。

        因此,希腊海军在色雷斯战役中发挥了间接但关键的作用——在战争的重要开局阶段,希腊海军就成功打掉了三个军,这是奥斯曼军的重要力量。

        另一个更直接的作用是在马其顿战线的行动结束后,保加利亚的第七里拉步兵师也得以从马其顿战线抽出后,再紧急运送了色雷斯战线。

恰塔尔卡战役中发起进攻的保加利亚部队

        基尔克基利塞战役后,保加利亚最高统帅部决定等待几天以给部队进行休息,但这也使得奥斯曼部队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部队在吕勒布尔加兹-卡拉阿兹-佩纳希萨尔一线上又重新打造了新的防御阵地。

        然而,面对兵力人数超过了十一万,另外还配备了116挺机枪和360门火炮的保军发动了强力攻势,十二万六千步兵、三千五百余骑兵的奥斯曼军最终还是遭到了失败,后者一路退缩到了马尔马拉海。

        另就参战兵力而言,这是在普法战争结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间在欧洲进行的最大的战役。结果,奥斯曼军一路被逼退到了他们在恰塔卡附近修建的的最后防线,任务就是死守半岛和君士坦丁堡周边。

        而在那里,他们在来自亚洲的新援军的帮助下,成功地稳定了战线。这条防线是在1877-8年俄土战争期间,在为奥斯曼帝国服务的德国工程师冯布卢姆帕夏的指导下修建的,但到1912年,它已经被认为是过时的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卢勒堡斯-布纳希萨尔战役之后,霍乱疫情开始在保加利亚士兵中蔓延。

        与此同时,保加利亚第二色雷斯师的将近五万人的部队在分为哈斯科沃和罗多彼两路后,开始齐头并进的向爱琴海方向推进。奥斯曼帝国的基尔卡利特遣部队下辖24,000人,而这一支部队的任务是防守横跨从塞萨洛尼基到亚历山大鲁波利到铁路沿线的400公里防线,然而他们并没有选择坚决抵抗,等到10月26日的时候,该部队剩下的一万余官兵连同最高指挥官亚弗帕夏被马其顿-阿德里安堡志愿军俘虏。

        与此同时,希腊部队也成功的拿下了塞萨洛尼基,随着这里的投降,也宣告着巴尔干联盟的部队成功的切断了奥斯曼帝国在马其顿与色雷斯两支部队的联系。

恰塔尔卡停战代表:伊万-菲切夫将军、纳齐姆-帕夏和米哈伊尔-萨沃夫将军在第一排

        尽管有明确的警告说,如果保加利亚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沙俄就会立刻对保加利亚开战,但是1912年11月17日,保军对土军的恰塔尔卡防线的攻势还是开始了。

        保军的配属了462门火炮的十七万六千人向固守防线的布置了316门火炮以及14万多人的土军发动了进攻,但是,尽管保加利亚人占有兵力以及火力上的优势,土军还是成功击退了他们。

        1912年12月3日,奥斯曼和保加利亚之间达成了暂时性的停战协议,另外这里要注意的是,后者还同时代表了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和平谈判在伦敦开始。希腊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但拒绝同意停战,并继续在伊庇鲁斯地区开展行动。

        谈判于1913年1月23日中断,在这段时间里面,恩维尔帕夏领导的土耳其青年党也在君士坦丁堡发动政变,推翻了卡米尔帕夏政府。1913年2月3日停战协议到期后,敌对行动重新开始。

                 奥斯曼军的反击

        2月20日,奥斯曼帝国方面率先开展了行动,在恰塔尔卡和其南部的加利波利都是如此。在那里,奥斯曼帝国的第十军的接近两万人和48门炮在萨尔科伊登陆,而在更南边的布拉伊尔,约有一万五千人的部队在36门炮的支持下发动进攻(这是被孤立在加利波利半岛的30三万多名奥斯曼军的一部)。

        这两次进攻都得到了奥斯曼帝国战舰的海上火力支援,从长远来看,都是为了减轻阿德里安堡守军的压力。

        奥斯曼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斯蒂利安-科瓦切夫将军指挥保加利亚第4军约九万余人已经被调派到了此地区。土军在狭长的地峡中发起进攻被证明是不可行的,战场的正面宽度只有1800米,在遭遇浓雾的影响的同时,他们还会被保军强大的火炮和机枪火力阻挡。

        结果就是进攻停滞不前,土军被保加利亚人成功发起的反击击退了。一天的战斗结束时,两支军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撤回到了他们原来的位置。与此同时,在萨尔科伊登陆的土军第十军则是一直推进到1913年2月23日,才被科瓦切夫将军派出的增援部队拦住去路。

        双方的伤亡都很轻。在布拉伊尔的正面进攻失败后,在萨尔科伊的奥斯曼军队于2月24日重新上船,被运往加利波利。

        奥斯曼帝国在恰塔尔卡的反击针对的就是整场战争打到现在,作为进攻矛头最为凶悍,同时实力又极为强大的保军第一军和第三军,最初只是作为加里波利-萨尔科伊行动的附属计划,将保加利亚军牵制在原地。然而连奥斯曼人都想不到的是,他们居然在不经意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被霍乱折腾的已经造成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的保加利亚人,担心奥斯曼的两栖入侵可能会危及他们的军队,特意向南撤退了大约15公里,撤到他们的二线防御阵地,即西部的高地上。随着加里波利进攻的结束,奥斯曼人取消了这次行动,因为他们不愿意离开恰塔尔卡防线,但几天过去了,保加利亚人才意识到进攻已经结束。到了2月15日,战线再次稳定下来,但沿着双方僵持的战线上的战斗仍在继续。

        这场战役造成了保军的重大伤亡,可以说是奥斯曼帝国战术上的胜利,但却是战略上的失败,因为它没有阻止加利波利-萨尔科伊行动的失败,也没有缓解阿德里安堡守军的压力。

攻克阿德里安堡和塞保两国的摩擦

阿德里安堡郊外的艾瓦兹-巴巴堡垒中的保加利亚士兵,在其被占领后

        加利波利-布莱伊尔行动的失败和塞尔维亚第二军的部署,以及其急需的重型攻城炮,决定了阿德里安堡的命运——

        直到1913年的3月11日,在经过两周的轰炸之后,巴尔干联军已经摧毁了城市周围的卫星要塞,继而打响了最后的总攻,联盟军对奥斯曼守军享有压倒性的优势。在尼古拉-伊万诺夫将军的指挥下,拥有十万人的保加利亚第二军和拥有近五万人的两个塞尔维亚师最终是成功征服了这座城市,保加利亚人伤亡八千余人,塞尔维亚人伤亡一千余人。

        奥斯曼帝国在整个阿德里安堡战役中的伤亡人数达到了两万三千人。战俘的数量不太清楚。奥斯曼帝国在战争开始时在要塞内安排了六万余人的守备部队。理查德-霍尔指出,有六万人被俘。加上被杀的三万三千人,现代《土耳其总参谋部历史》一书指出有两万余人被俘虏后被统计,还有一万人可能被俘而下落不明(包括数量不详的伤员)。

        保加利亚人在整个阿德里安堡战役中的损失达到了近八千人人。这是最后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对于迅速结束战争是必要的,尽管有人猜测该要塞最终会因为饥饿而沦陷。最重要的结果是,奥斯曼帝国的指挥部已经失去了重新获得主动权的希望,这使得任何更多的战斗都毫无意义。

奥斯曼帝国为纪念阿德里安堡围城战土军统帅穆罕默德索库鲁帕夏发行的明信片

        这次战斗对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和关键的结果,为几个月后两国的反目开战埋下了种子。保加利亚的新闻检查员在外国记者的电报中严格地删除了任何关于塞尔维亚部队参加行动的内容。

        索非亚的舆论因此没有意识到塞尔维亚在战斗中的关键性服务。因此,塞尔维亚人声称他们的第20团部队是俘虏奥斯曼帝国城市指挥官的部队,加夫里洛维奇上校是接受索库鲁帕夏率领着守军向联军正式投降的联军指挥官,保加利亚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异议。

        塞尔维亚人继而正式提出抗议,另外指出,尽管他们派军队到阿德里安纳普为保加利亚赢得了领土,而他们的共同条约从未预见到对该领土的获取,而且保加利亚方面从未履行条约中关于保加利亚派遣十万人帮助塞尔维亚军的瓦尔达战线的条款。保加利亚人回答说,他们的工作人员已经在8月23日通知了塞尔维亚人。

        几周后,摩擦升级了,当时保加利亚驻伦敦的代表直截了当地警告塞尔维亚人,他们决不能指望保加利亚支持他们的亚得里亚海主张。塞族人愤怒地回答说,根据克里瓦-帕兰卡-亚得里亚海的扩张路线,这显然是退出了战前的相互理解协议,但保加利亚人坚持认为,在他们看来,协议中的瓦尔达-马其顿部分仍然有效,塞族人仍有义务按照协议交出该地区。

塞族人的回答是指责保加利亚人的极端主义,并指出,如果他们同时失去了阿尔巴尼亚北部和瓦尔达马其顿,他们对共同战争的参与实际上是白费的。紧张局势很快就表现为双方军队在跨越瓦尔达尔河谷的共同占领线上发生了一系列敌对事件。这些事态发展基本上结束了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联盟,使两国之间未来的战争不可避免

巴尔干金曲背景大百科【11】:巴尔干民族的再度奋起: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