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兆惠·平回战争:乾隆收复新疆,谁是最大功臣?【乾隆往事】

2023-08-05 20:55 作者:烨天洋  |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索伦兵参加了乾隆朝大大小小的战争,但关于清朝使用索伦兵的问题,发现不少人有两个比较大的错误认识:

第一个错误认识是,清朝“猛薅”东北索伦人,恶意导致索伦人从清初的“几十万”,“死得”只剩下清末的几万人口了。这对吗?部分对。

对的部分是,清朝确实有薅东北的索伦人、锡伯人啥的,早期是直接整合进八旗补充人口(因为对明朝的战争八旗消耗挺大的),这种相当于入旗抬旗,并不算“亏待”;中后期,则当成野战特种兵征召,其实这也还好,被从东北调到新疆戍边屯田的锡伯族,发展到今天比他们在东北的老乡同族的人口多了不少;其实比较刻薄的是不允许没被征召的索伦部落入关,而令其在原地戍边顺便作为兵源地,这才是“亏待”的政策;

错的部分则是,这算不上清朝“作恶”故意损耗索伦人口。先不说参军打仗其实是当时平民的重要发达途径(对满人、汉人也一样),而清朝征发索伦人也并不是针对,而是纯粹认可索伦兵的质量,就如同清朝也认可福建藤牌兵、察哈尔兵、金川兵、准噶尔兵(平回的时候就有准噶尔兵)等,所以也一并征调,很多人却只知道索伦兵。之所以索伦人减少那么多也不是全死了,好不容易离开东北苦寒之地,不少是后来定居内地了的,而古代东北的环境也没办法迅速滋生人口(入关前的满人也一样人丁稀缺),长期下来索伦人口是只出不进,东北的索伦人就越来越少了。

第二个错误认识是,到了清中期(尤其以乾隆朝为代表),八旗腐败不堪,所以出名的打仗全是索伦兵打的,精锐能打的部队也全是索伦兵。那么首先,如前所述,索伦人即使在清初,也不过几十万人,到了乾隆朝,要从中挑选年龄合适、经过训练且足够“精锐”的兵丁并不容易,清廷每次调集索伦兵,都只是两三千的规模(除非是早期的整体划入八旗)。这就导致,清朝使用索伦兵,都是当尖刀小心使用的,比如分散到各支部队里充当精锐先锋,只有在面对难敌时才整体使用(比如福康安上高原),而一般的主力部队,当然还是八旗和绿营。像陕甘绿营和边防八旗这种,其实一直都保持精锐到清末,甚至还变身北洋军阀。

当然,整体八旗绿营还是日渐拉垮的,尤其是整个南方沿海的八旗绿营,跟他们在明朝被几个倭寇打出大溃败的前辈卫所兵们简直殊途同归,最后碰上了英夷(当然主要是太平军),也是一触即溃,也是需要朝廷放权给地方招募私兵救命。这一点既展示了明清作为最后的中华帝国的同质性,也说明了如果没有近代西方的财税体系和军事体系,古代中国军队保持战斗力的唯二办法就是多打仗历练部队,和招募“穷山恶水的刁民”进军队,不然就是一塌糊涂,乾隆都救不回来的那种。


兆惠·平回战争:乾隆收复新疆,谁是最大功臣?【乾隆往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