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辞职养蟑螂,十年繁殖40亿只,变废为宝赚上亿元
2011年山东公务员辞职养蟑螂,十年繁殖40亿只,变废为宝赚上亿元

«——【·前言·】——»
对于很多人而言,蟑螂就是这个世界最可怕的生物。
蟑螂是节肢动物,跑得快、善于钻缝和隐藏,有的甚至长着翅膀可以飞翔,繁殖能力强就罢了,存活能力更强。
当然,人类最讨厌蟑螂的原因是它们自身携带病菌。
被蟑螂爬行过的物品上都有可能被染上病菌,不幸被蟑螂咬到的人类也有可能患病。
蟑螂是公认的害虫,然而有人却从它的身上看到了商机,将其变废为宝。
此人名叫李延荣,本是济南市的一名公务员,却毅然辞职养起了蟑螂,如今已经凭借蟑螂收入上亿元。
他为何与蟑螂结下不解之缘?又从蟑螂身上看到了哪些商机呢?

«——【·蟑螂“梦工厂”·】——»
济南章丘宁家埠街道明家村东南处,坐落着一家餐厨垃圾生物处理中心。
每天都会有数辆大卡车从四面八方开来,将200吨以上的餐厨垃圾运送到这里。
这些散发着浓郁腐蚀味道的垃圾,令人避之不及。
然而在李延荣看来,这些餐厨垃圾就是他所养的蟑螂宝贝们,整整一天的食物原料。

餐厨垃圾在进入工厂之后,会被倒入自动传输带,垃圾中的水和油会自动下渗,剩下的固体物质随着传送带上升,厂里的工作人员已经备好了专门的器械在那里等候。
他们的工作是将筷子、玻璃、塑料等杂质挑出,这些都是蟑螂不能消化的食物。
在完成这一步精细化的处理之后,机器会将这些食物残渣压碎、搅拌,使之成为黏糊。
这些步骤之后,黏糊再加入其他精心配置的佐料,蟑螂们的美食正式“出锅”。

饭菜做好后,会由专门的管道输送到养殖间,这里才是属于李延荣的蟑螂“梦工厂”。
养殖间的环境是黑暗且潮湿的,这是根据蟑螂不喜光的特性,专门为它们布置的豪宅。
豪宅一共被分为六十个房间,据李延荣给出的数据,这里足足有40亿只蟑螂生活。
每个房间内部都被妥善放置6列白色的波纹板,这些波纹板上密布着密密麻麻的“黑影”,时不时传出翅膀扇动的“沙沙声”。
这就是坐拥这座豪宅的“主人”,它们叫做美洲大蠊,是蟑螂品种类的一种。

虽然这名字听着像国外的物种,其实与美洲也没有任何关系,它一直生存在我国的大地上,甚至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被古人记载。
它们每天在豪宅里居住不必交房租,唯一的任务就是,吃。
蟑螂是一种食量非常大的生物,一天要吃五顿。
而更为神奇的是,这种生物并没有什么忌口,什么都可以吃得干干净净。
它们从早上五点开始进食,分五顿来完成任务,这样一天的时间下来,它们就可以消灭200吨的餐厨垃圾。

要知道对于城市而言,餐厨垃圾的处理一直是一项棘手的问题。
然而李延荣却通过养殖蟑螂,为这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最终实现了创收。
这座蟑螂“梦工厂”是李延荣12年来用心血打造而成,承载着他创业的艰辛。
为了开设这个工厂,曾经身为公务员的他甚至选择了辞职来养殖蟑螂。
到底是什么致使李延荣产生了,用蟑螂来消灭餐厨垃圾的念头呢?

«——【·梦开始的地方·】——»
2011年,李延荣还是济南某个单位的公务人员,每天都会到单位的食堂吃饭。
某次在吃完饭走到门口时,他意外看见食堂的后勤人员在处理餐厨垃圾,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泔水”。
这些泔水看上去浑浊不堪、散发着腐败的味道,不由让人作呕。
后勤人员强忍着恶心工作,但同时也不忘抱怨道:
“现在泔水也没办法养猪,压根没人来收泔水,这么多的泔水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另外一位食堂员工无比赞成地说道:
“这些泔水也不能都埋进土地里,污染环境不说还影响土质,真想有什么东西,让泔水全部消失!”
听到员工们的抱怨,李延荣灵光一闪,他突然想到了三年前与女儿的对话。

2008年的一天,下班回家的李延荣看到女儿正坐在沙发上看一部外国动画片。
不经意瞅了一眼屏幕的他,不由被这动画片里的蟑螂主角搞得疑惑起来,难以置信地问道:
“怎么还有动画片拿蟑螂做主角?”
谁料女儿听到他这话竟大笑起来,随即认真地回答道:
“人家还说蟑螂是上帝最伟大的创造物呢。”

李延荣平日就是一个富有求知精神的人。
一向深感蟑螂是害虫的他,随即开始在网上查阅有关蟑螂的资料,想弄清楚这玩意儿到底伟大在哪里?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就吓一跳。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而蟑螂最早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它们比恐龙存在的时间还早,却扛住了一次又一次的种族灭绝危机。
可见,它们的生命力是多么地顽强。

后来李延荣明白,蟑螂之所以生命力如此顽强,是因为它们基本上“不挑食”。
根据生物学家的观测,蟑螂喜欢吃油脂,因此有着“偷油婆”的称号,除此之外,布满餐厨垃圾的垃圾堆也是它们最喜欢的居住地。
这时他就想到,如果要用它们来消灭餐厨垃圾,这岂不是能够变废为宝、一举两得?
李延荣是绝对的行动派,在有了这个灵感之后,他就立马行动起来,在家里做起了实验。
过了一个星期之后,李延荣的妻子回到家,发现家中多了个玻璃缸。
就在她走近玻璃缸的一刹那,她顿时发出了一声尖叫。
只见这玻璃缸里有好几只蟑螂,在缸里来回乱窜。
再看丈夫李延荣,他竟然拿出了昨日家中的剩饭剩菜准备喂蟑螂。

妻子看到这些蟑螂连连后退,而李延荣却兴奋地对她说:
“你快过来看啊,这些剩饭被蟑螂消灭得可干净了。”
蟑螂们对着这些剩饭残羹一拥而上,几乎是在一眨眼的功夫,玻璃缸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担心这些蟑螂还有“忌口”,李延荣将所有口味的食物都给它们搜罗了起来,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在用“八大菜系”喂蟑螂。
同时他还查过资料,之前确实有人用蝇蛆、蚯蚓等生物来消灭餐厨垃圾,但是蝇蛆在卵和蛹阶段不进食,蚯蚓不能进食辛辣刺激的东西。
最终通过种种实验李延荣确信,蟑螂就是清除餐厨垃圾的最佳生物。
他从这一自然的生态现象中,发觉出了清理餐厨垃圾的新途径,从中挖掘出了商机。

彼时的李延荣已经48岁了,他在发现这一商机后不顾家人反对,辞去了原本安稳的公务员职位,准备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他找到了章丘市环卫中心,问这里的工作人员能不能给他提供免费的垃圾。
环卫公司的工作人员正为如何解决城市餐厨垃圾的问题感到头疼,看到居然有人替他们解决高兴极了,还愿意给李延荣提供补助。
有关部门得知李延荣的想法也是大力支持,与他签订了相关扶持条约。

就这样,李延荣在济南章丘开办了一家小厂,随即开始养殖蟑螂,主攻用蟑螂解决餐厨垃圾这一商机,随即挣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他养殖的蟑螂的数量也达到了十亿只,收入也达到了上亿元。
他重新选址开了一家新厂,十亿只蟑螂已然繁殖到了40亿只,这便是他的蟑螂“梦工厂”。
然而这时的李延荣也要面对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这么多蟑螂,如果从工厂里跑出来怎么办?

«——【·生财有道·】——»
其实早在李延荣建厂之初,就有村民向有关部门投诉过他的厂子。
蟑螂可是公认的害虫,任谁都害怕蟑螂会从厂子里跑出来。
如果这样的事儿真的发生,那就的确是一场灾难。
为了解决附近村民的担忧,李艳荣在自家的厂子里做好了周密的安全措施。

蟑螂的养殖场内没有设置窗户,只有少量的通风口,通风口外还被细密的钢丝网做第二道屏障。
纵使有“武艺高超”的蟑螂爬了出来,外墙壁上安装了喷水开关,看上去就是一道水墙,水墙下面是人工挖出来的池塘,池塘中有专门吃虫类的鱼。
只要蟑螂爬出来,就会被水墙冲落,赢得葬身鱼腹的下场。
李延荣还在养殖场周边挖掘了一条85厘米宽的深水沟,作为防止蟑螂逃脱的最后一道防线。

虽然蟑螂的生命力顽强,但是也难免有生命到头的那一日。
到那个时候,它们的腿就会丧失抓力,不受控制地从波纹板上掉落下来。
工作人员每天打开养殖间的时候,都能看到地上有不少蟑螂尸体。
那么这些蟑螂的尸体到底该如何妥善处置呢?这时李延荣又有了新的思路。

早在开始饲养蟑螂之前,他就发现自己并非是饲养蟑螂的第一人,这东西老早就有人专门养殖,主要是卖给药厂。
《本草纲目》就曾对蟑螂的医用功效有所记载,称它们有散瘀,化积,解毒之功效。
后来李延荣的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蟑螂的虫体和蟑螂所产的卵鞘有着相当丰富的蛋白质,可以用来做我国市场中稀少的动物蛋白饲料。
2.7吨蟑螂死后的虫体和蟑螂所产生的卵鞘,便可产生1吨昆虫蛋白饲料。

相较于吃普通饲料的鸡,吃了掺有蟑螂粉饲料的鸡不仅不易染病,骨头硬,而且生长速度更快,鸡的肉质更加的富有韧性和鲜美,各个都是“战斗鸡”。
除此之外,这些吃了掺有蟑螂粉的鸡产下的蛋味道则更为鲜美,也更具有营养。
在最初得到这个意外的发现后,李延荣也曾担心蟑螂虫体所制的动物饲料中会不会掺杂毒性。
对此他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蟑螂之所以“不忌口”,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体内具有一种名为抗菌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抵抗细菌,分解食物中带有的毒素。
用蟑螂做成的蛋白饲料不仅无毒无害,而且可以有效替代原本饲料中存在的抗生素。
蟑螂蛋白饲料的产生,不仅解决了蟑螂尸体处理的问题,也诞生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有些人得知李延荣养殖的有40亿只蟑螂,都不由得捂住了鼻子,厌嫌地说道:
“这么多蟑螂,一天产的粪便都能把人给熏死。”
李延荣听到这样的话总会一笑置之,这些在旁人看来臭不可闻的东西,到他这里却是“无价之宝”。
经由他研究发现,蟑螂的粪便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机肥,而且它们的粪便都是干的,几乎没有水分,很好收集以及处理,方便运输与储存。
为了证实这个研究结果具有真实性,李延荣带人在蟑螂养殖间的楼顶种植蔬菜,这些蔬菜无污染、无公害,是纯天然的有机蔬菜。
同时,40亿只蟑螂挤在养殖间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就为大棚提供了天然的热量。
利用蟑螂处理餐厨垃圾,用蟑螂来产生热量。
蟑螂的粪便成为了天然的肥料,它们的虫体、卵鞘被制造成蛋白质饲料。
李延荣成功运用自己的智慧,将这种被公认为害虫的生物,成功变废为宝,不仅为解决餐厨垃圾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还为他创造了不菲的收益。
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李延荣也曾屡屡碰壁,家里人也并非完全支持他。
他曾为建厂事宜四处奔走,也曾为拉不来投资,技术遇到难关而郁闷不已。
如今的李延荣已经挺过了最初的难关,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此后的李延荣将继续持之以恒地走在研究、饲养蟑螂的道路上。
李延荣团队将在未来把章丘基地打造成一个成熟模式,之后向全国进行推广。
«——【·尾声·】——»
在李延荣的办公室里,挂着这样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
“驯虫十载,化乱为友,聚之万亿,横扫垃圾……”
这短短的几行字,正是他开始蟑螂饲养、研究这条创业之路的初心,而他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获取了事业的成功。
对于我国而言,李延荣所做的事情并非只是经商那样简单,而是一件对我国经济与生态都有利的事情。
任何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李延荣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创造了创业道路上的奇景。
如今的他已经成功登上了新浪头,期待之后的他能够在事业发展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