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塾·龙史传真 | 伊鲁山度的一封澄清信:罗礼士和鲍勃·沃尔在说谎

1983年,那时候全世界的李小龙热度还未减,各种蹭李小龙热的行为层出不穷,其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作为李小龙的亲传弟子,洛杉矶时期振藩国术馆助教丹·伊鲁山度,对于吃瓜群众的那些信口开河的现象确实感到无力,但对于那些明明了解李小龙,却故意带节奏的人和事,总是忍无可忍,就会采取一些维护截拳道师祖的行动。
那一年,伊鲁山度给美国《阁楼》杂志写了一封澄清信,针对该刊刊登的罗礼士和鲍勃·沃尔关于李小龙的一些言论,予以驳斥和澄清。不过,伊鲁山度也不知道杂志是否会刊登他的信,他说:“我给《阁楼》杂志的出版商写了一封信,他是否发表无疑将取决于那篇关于一个人的故事能够卖出多少杂志。”

亲爱的古奇尼奥先生:
我叫丹·伊鲁山度,我是因为阿尔伯特·戈德曼先生的连载文章《李小龙的生与死》写信给你。
首先,我想我应该是李小龙的朋友。
我第一次被介绍给李小龙,是在19年前, 在1964年加州长堤埃德·帕克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空手道邀请赛上。我当时是大赛淘汰赛的主要负责人。在埃德·帕克的指导下,我当时是肯波空手道的黑带。
李小龙在国际空手道师范们面前进行的精彩中国功夫演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武学知识和技巧,也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在1965年开始跟随李小龙,向他学习直到他离开!1967年我开始担任李小龙助教,协助他经营振藩国术馆,一直到1970年下半年他回香港发展电影事业为止。
因为我和李小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相信我对李小龙武术历史的了解和洞察比这一领域中的其他人更多,除了我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师兄木村武之,以及我在洛杉矶的师弟黄锦铭等人之外。

基于以上背景,我想对那两篇连载文章中涉及到的几点提出我的评论意见:
鲍勃·沃尔1964年就和李小龙有所接触,但直到1967年,鲍勃和罗礼士才真正开始和李小龙交往,但是他俩从未进入到截拳道家族的核心圈子。

文章中提到,他们曾对李小龙提出“关于对抗技术的提示”(tips on fighting techniques),似乎在暗示李小龙是个实战初哥,这种说法是存在误导性的。因为很明显,李小龙的(实战能力)早在1964年就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且他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精进。
(为道塾注:伊鲁山度拜师李小龙,不仅是因为1964年长堤大赛上对李小龙的演武印象深刻,还因为他赛前曾和李小龙闭门比武。李小龙当时对他说只用拳,而伊鲁山度可以全力以赴采用任何方式进攻,结果,伊被李轻松击倒,让伊鲁山度一度有崩溃之感,怀疑自己前面的武术生涯都是空抛岁月。因此,伊鲁山度自然非常清楚李小龙的实战对抗水平到底有多高,之后的进化有多快,有多大。

1964年的李小龙,还是传武改良詠春的实战践行者,1966年开始,在截拳道内部,李小龙第一个超前于美国武术界推行佩戴护具,强调踢打摔拿全能科学格斗的现代化全接触实战对抗训练,这让李小龙的实战水平比起1964年更是直接发生了质的飞跃性提升,这也是为什么李小龙现在被国际武术界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综合格斗家”的原因,而一生只是涉足半接触搏击赛,1967年开始专门花了几年时间跑到李家后院训练的“职业冠军”罗礼士,在武学境界和对现代实战对抗的理解和践行上,根本无法和李小龙相提并论,事实上,罗礼士1973年私下写给李小龙的致歉信中自己也承认这一点。)
顺便提一句,李小龙绝对不是一个“干瘦的人”,也没有像文章故事中说的吃“垃圾食品”。
他是一位早期进行严格系统的现代格斗健身训练以及注重运动营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尽管他的身材看上去不粗壮,但他拥有非常好的(穿衣显瘦,脱衣显肉的格斗家功能型)身材,因为每一个人都能看到他曾采用全套的现代健身训练装备进行综合体能训练。
注:为道塾翻译小组翻译,截拳道教练蔡进荣提供原英文信内容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