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度日,江淮汽车路在何方?

近日,江淮汽车正式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根据报告,江淮汽车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71.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63.3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0.49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54.3%。虽然江淮汽车将利润增长的原因归结于“产品结构调整”和“成本费用管控”,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江淮汽车表面的风光背后暗藏多少辛酸?
虽然江淮汽车实现了利润增长,但销量却一直呈现下跌趋势。今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累计销量32.08万辆,同比下滑11.27%。SUV车型前三季度累计销量70897辆,同比下滑2.92%;MPV车型前三季度累计销量28593辆,同比下滑37.58%;轿车车型前三季度累计销量27747辆,同比下滑17.36%;只有新能源车型实现了增长,前三季度累计销量49028辆,同比增长29.82%。
按照销量数据来说,江淮汽车实现利润增长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政府补贴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局面。9月18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因合肥地铁5号线规划要求,政府需要征收江淮汽车名下地产。根据合肥市政府补偿方案,江淮汽车将获得补偿资金2.11亿元。有了这笔钱,江淮汽车不仅补上了亏损,还实现了盈利,真是一举两得。

造车还不如买楼赚钱
早在今年7月,因为旗下货车产品存在排放造假,江淮汽车收到了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罚单,罚款金额高达1.7亿元。这一“天价罚单”也直接影响了江淮汽车的盈利情况。而后,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截至2019年8月14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8159.61万元,该补贴不含公司前期已披露的政府补贴。
财政补贴本应当作为“饭后甜点”,但在江淮这里,财政补贴毫无疑问成了“主食”。从2014年到2018年的五年间,江淮汽车累计获得了超过87亿元的补助,扣除这些补助,江淮主营业务实际亏损仍然超过50亿元。江淮汽车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吸收着财政补贴。

江淮汽车后来推出的SUV车型销量都比较一般
不止江淮自身,江淮汽车旗下的安凯客车从2017年开始,也陷入了不断亏损的境地。江淮作为一家涉及SUV、MPV、轻卡、皮卡、轿车、客车、新能源汽车等诸多品类的传统汽车厂商,同时还负责代工蔚来的产品,这样一家“家大业大”的公司竟然不赚钱,说出去恐怕谁都不信。
“广撒网”不仅没有让江淮捕到鱼,还拖累了江淮的发展。业内分析师认为江淮之所以连年亏损,正是由于“摊子铺的太大”,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做不好,反倒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不管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市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出,对江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车质网投诉部分截图
表面上看起来“家大业大”的江淮,实际上如同一盘散沙,资源无法集中,并且利用率低。在当前的汽车市场环境下,“广撒网”的模式很难形成竞争力。对江淮这类品牌来说,与其把摊子铺大,不如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两个产品力优秀的产品,用田忌赛马的策略,才有可能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取得一个席位。
运营策略的失误是一方面,江淮汽车也应当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江淮最热销的SUV车型瑞风S3,2017年投诉量高达415条,占江淮车主2017年总投诉量的40%左右。不管靠房地产还是靠补贴,对江淮汽车来说都不是长久之计,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留给江淮汽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